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略论“江浙财团”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江浙财团”的形成姚会元北京政府统治时期,“江浙财团”逐渐形成。“江浙财团”乃是以上海为基地,以江浙籍金融资本为主体的大资本集团的总称。它包括所有以上海为其资本活动基地的资本家集团,既有钱庄银行资本,又有近代工商业资本;它网络着江浙籍为主的买办、...  相似文献   

2.
江浙金融财团曾经以自己的财力助蒋上台。但是,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并未将该财团礼为"座上宾",而是对其采取有拉有打的策略驱使之、勒索之;而江浙金融财团1928年后也在对南京国民政府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中,做着既讨好、奉迎又时有反抗的挣扎。双方处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一在南京政府中,宋子文与江浙金融财团以及上海资本家的关系最密切也最融洽。蒋介石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宋子文与该财团的这种关系,交替采用软硬兼施、又拉又打的两手,达到了将财团驯服为附庸于自己的目的。但宋子文对待江浙金融财团的态度和手法既不同于蒋…  相似文献   

3.
浙江商人与上海经济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3年上海开埠后,浙江商人及时切入上海近代商业经营,并逐渐向近代工矿、金融等业发展,在上海经济近代化初期就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辛亥以后,沪上浙商在许多行业出现资本集中趋势,形成诸多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在上海经济近代化演进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浙江商人还基本控制了近代上海最具影响的同业组织钱业公会、银行公会及被称为中国"第一商会"的上海总商会,这是浙商在上海经济近代化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王列辉 《江汉论坛》2012,(10):69-77
从港口吞吐量、航线设置、商业辐射范围、金融经营范围和海关等级等考察上海与香港在近代中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来看,上海是中国中北部的经济中心,香港是中国南部的经济中心。这种双中心格局的形成基于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两地处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门户地位为两地崛起为经济中心奠定了基础,开埠之后区域经济中心开始由苏州、广州向上海、香港转移。上海由贸易带动商业的发展,进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进一步繁荣,香港则在近代凭借区位条件和自由港政策,大力发展转口贸易,两地的发展路径不同,但都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政策、法律等安排也为两地成为经济中心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推进中国经济的平稳持续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第一,"十五"时期经济的高速增长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仍具有良好的条件一是中国有巨大的和不断扩展的市场;二是中国有持续的高储蓄率;三是基础设施条件已大为改观;四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并具有一定素质.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主要是资源瓶颈制约的问题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刻不容缓.为了实现"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形成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和机制,与此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自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后,经过十余年的时间,到清朝统治寿终正寝时,中国近代银行业已初具规模。辛亥革命后,中国金融业与中国近代工商业同步进入了大发展阶段,伴随着这种“大发展”,以江浙财团银行家为核心的中国金融资产阶级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他们不时或隐或现、或明或暗地抵制、对抗北洋政府的专权,反映出本阶级的独立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江浙财团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密切 ,它曾是蒋介石上台的经济支柱 ,与蒋介石一道叛变中国革命 ,但当蒋介石羽翼丰满之后 ,却为蒋所抛弃 ;江浙财团欲借蒋的力量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愿望 ,也被蒋所粉碎。通过国民政府对江浙财团的利用、控制到吞并的过程可以看出 :南京国民政府并不真正代表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8.
商科教育是晚清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张之洞曾将商科作为“技艺之学”与经学等科并列为“八科之学”.肇始于清末民初的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是浙省商业教育之先驱,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创办的商业专门学校之一.学校地处“商旅遍天下”的浙江,为立宪时期地方绅商团体杭州商学公会所创办,与江浙地区新式商业金融资本家有很大关系.江浙财团基于共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学界流行的南宋开创中国文化的"江浙时代"和苏杭已形成全国人才轴线,以及明代中国文化重心继续南移等观点,提出了商榷与质疑.作者认为,江浙"人文渊薮"和"苏-杭人才轴线"的形成是16世纪以后的事;明代中国文化空间发展的趋势是由南向北;江浙文运在18世纪进入巅峰状态,19世纪初开始式微,但受百年树人规律的作用,近代乃至20世纪江浙的专家学者,仍独步天下,全国人才产地轴线仍在苏杭.长江三角洲,作为当今中国经济版图上的"闪光点",从某种角度上讲,是其数百年教育中心的回报.  相似文献   

10.
1952年上海"五反"运动始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奎松 《社会科学》2006,11(4):5-30
上海,因其特殊的经济金融中心地位,在1952年全国范围的"五反"运动中,受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政府特派薄一波亲来上海坐镇指挥.在薄一波的主持下,上海的"五反"运动在前期群众性揭发检举和坦白交代的基础上,通过三个阶段有组织有计划的"战役"行动,将全市16万余工商户,从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资财、偷工减料和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个方面,灵活运用"面对面"的群众批斗形式和"背靠背"的资本家互助互评与自报公议形式,进行了全面的清查.上海市大中小工商业者在此运动中均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层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和社会思潮演变的脉络走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创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地位等三个方面可阐述以近代中国社会思潮为视角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形成的学理依据。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应该重视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张笑川  朱小屏 《社会科学》2007,3(4):177-183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由于“海派”的文化传统,上海成为中国新式音乐教育的试验场;其次,上海外国租界的音乐生活,为中国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第三,大量市民阶层的存在,以及浓厚的商业氛围,现代化传媒的兴盛,使上海酝酿滋生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  相似文献   

13.
"海派文化"为中国地域文化谱系中最具现代性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具有趋时求新、多元包容、商业意识和市民趣味四个主要特点,而形成这些特点的历史成因,主要在于上海作为商业都会、移民城市和租界社会的特殊历史条件.从本质上讲,"海派文化"是近代中国都市文化的集中反映和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4.
以"稳定"为前提来治理国家是邓小平的一个特色思想,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稳定"思想的形成经过了酝酿、提出、完善三个时期,其主要内容有政治生活稳定、经济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稳定、国际环境稳定等.重温邓小平关于"稳定"的重要思想,对于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商战思潮"新论"之再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商战"问题回应廖祖义先生先后发表的三篇文章,强调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近代中国商战思潮时,应注意到这一思潮所具内容的复杂性、代表性言论的多样性以及时段的较长性等特点,不能简单地囿于郑观应的商战思想,而忽视该思潮在其之前即有萌芽、在其之后更有延续的过程.认为近代中国"商战"论不仅重视生产领域,而且同样重视流通领域,后者既是该思想的切入点,也是与列强争胜的归宿点.因此,<辞海>中"商战"词条的解释是正确的,应予维护.曾国藩在近代新的背景下使用"商战"二字,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商"的近代新内涵之信息,以及"商"和"战"的某种统一体意义,尽管他本人并不是"商战"论者.同时强调,对洋务派以及袁世凯等人的经济思想也应进行客观、合理的分析,不能笼统地否认他们具有"商战"观念,更不能从想象和简单化的逻辑出发,认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具有"商战"观念.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沪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为国际资本所需要的功能定位和金融自由化是必要的基础条件.后者包括资本进出的自由、设立各种金融机构和推出各种金融产品的自由、轻税、监管的宽松等,只有当金融营运的制度环境能与国际上现存金融中心的宽松条件相当时,国际资本才会产生兴趣.但是,这些宽松的条件却会带来负面的问题.沪港两地的历史上,在政府很少干预的情况下都出现过较大的金融波动.这类波动常在国内外游资集中并寻找投机机会时发生.当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的规模足够大时.这种波动将会造成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巨大后果.而近代以来沪港应付金融波动的历史经验已不适用于上海今天的现实.上海今天唯一的选择是建设内外分离的离岸金融中心,设置防火墙,保护国内整体经济,又能在离岸部分争夺金融发展的先机.同时,防火墙应是动态的,其规则将随条件变化而改变.  相似文献   

17.
周学熙与近代华北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锋华 《兰州学刊》2007,291(6):195-197
周学熙首创直隶工艺总局,在华北地区倡风气之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京津近代经济地位的形成与巩固做了相当大的努力:在华北创办了一系列具有全国影响的企业,如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矿务公司、京师自来水公司、华新纺织总公司、耀华玻璃公司、中国实业银行等,形成了著名的周氏企业集团,不畏列强,为国家挽回利权;并参加了重要的金融组织北京银行公会;在两任财政总长期间,周学熙制定了一些影响深远的财经政策,如划分国财地财、烟酒专卖,部分确立了近代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18.
研究和探讨解决"三农"难题具有理论性和现实性的重要意义.生物质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深化和拓宽了传统农业的内涵,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领域,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农业不仅能生产粮食、蔬菜等经济作物,而且能生产能源植物,提供替代石油的生物能源,从而可以使广大农村由"绿色经济"发展为"绿金经济".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对改造农业、改变农村、改善农民生存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上海产业证券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忠民 《社会科学》2000,2(5):52-56
产业证券是相对政府债券性质的财政证券而言,指的是工商产业界为筹集资本所发行的有价证券凭证,主要包括公司股票和企业债券两大类。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高度发展的产业证券是一国或一地区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上海是近代中国产业资本最为集中的城市,在近代上海企业发展、经济成长的过程中,产业证券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对近代上海产业证券进行系统考察的著述尚不多见。本文旨在对近代上海产业证券的演进以及演进中的若干问题作一鸟瞰式的考察,这对于我们深入研究证券、资本市场在上海经济成长中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20.
柳岳武 《江淮论坛》2008,(3):150-155
"华夷之辨"为中国从"天下一统"向近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搭建了桥梁.古代中国正是在"华夷之辨"的过程中实现了诸民族间的融合,并最终形成近代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本文立意不仅在于阐释华夷观念之演变在推动中国从"天下一统"向近代多民族国家统一过程中所曾发挥的重大历史作用,而且在于借此为中国近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一种阐释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