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厄涅斯特@海明威不仅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先驱,而且是该文学流派中最典型的作家.战争在海明威身上留下了惨重的伤痕,它留在海明威心灵中的创伤更为惨重.战后海明威回到他的家乡,可是战争的残酷印象却死死地纠缠着他,使他陷入彷徨苦闷的状态.他变为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因此,有人说<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传记小说,或者说主人公具有海明威的面影都是不无道理的,从许多方面来看,海明威的首部小说是对曾经影响他长大的维多利亚思潮的吻别之作.  相似文献   

2.
颠倒的世界迷惘的抗争——《永别了,武器》的主人公分析○祁晓云武洪斌天才的作家并不总在安稳、祥和的时期出现,而常常出现在社会、政治以及价值观念动荡不安的年代。本世纪二十年代“迷惘的一代”(LostGeneration)的代言人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  相似文献   

3.
王朔 《东西南北》2011,(20):37-37
姜文即将推出新书《骑驴找马》和《长天过大云》。分别讲述的是《让子弹飞》和《太阳照常升起》两部电影的创作过程。王朔不仅是姜文的老朋友,也称得上《太阳照常升起》的“始作俑者”。正是他的力荐促成了这部影片的诞生。作为见证者,王朔以“我们每天自转”为题。为《长天过大云——太阳照常升起》所写的序言,气场强大,分量十足。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的杰出地位和他对美国文学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海明威作为一名作家对女性的态度,却一直是评论界论争的焦点。无论是认为他的作品中只有硬汉形象、具有厌女情节,或者认为他的作品体现了一个男性作家强烈的女性意识,又或者将他作品中的女性人物简单分为妖女和天使,都过于笼统、简单。本文试图以《太阳照常升起》这部长篇小说为解读对象,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阿什利.勃莱特与众多男性角色的关系,从而较为客观地探究海明威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永别了,武器》中反讽与象征的叙事特色孙玉珍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以他独具的语言风格和完美的叙事艺术,在美国文学史中独树一帜,影响一时。近些年来虽然国内外评论界对此已作出很多评论,但作为“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其艺术...  相似文献   

6.
"太阳照常升起"语出《圣经》,除"周而复始"外,另有原意,大致说的是太阳升起之后落下,再要回到原点升起……姜文强调了"回到原点"。电影非常忧伤,但看上去始终欢快。姜文的女儿第六次看爸爸的这部电影,在她以后漫长的惊险重重的日子里,一定会有意义。这是一部体贴女人的电影,它展示了一个女人的所有爱情阶段或者所有女人某一个身处爱情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熊江 《社科纵横》2013,(1):267-269
以语言风格简洁、洗练著称的美国文学大师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的文风。在他的许多杰出作品中,《杀手》是一篇能代表海明威文体风格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尼克·亚当斯在目睹罪恶以及人性的冷漠和绝望后,变得更加成熟的过程。在这部作品中,海明威成功地运用了简单的人物对话、简短的叙述以及重复效应等叙事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叙事模式中,作者巧妙地把握了"省略"的尺度,在删除一些信息的同时留下必要的线索,让读者有章可循,通过细读文本发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信息。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海明威在创作《杀手》时运用的"省略"策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位文学大师笔下隐含的匠心独运,走进那隐藏在水下"八分之七"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新闻周刊》1986年6月2日报道,海明威的又一部小说《伊乐园》(The Garden of Eden)经整理改编后,前不久由美国斯克里布纳斯出版社出版.海明威逝世25年来,其遗作不断出版,其中较著名的作品有:《危险的夏天》和《海流中的岛屿》等.《伊乐园》是第10部在他死后出版的作品,也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这部1,500页的未完成  相似文献   

9.
王欣  乔卉娴 《唐都学刊》2012,28(1):115-118
20世纪中叶,美国"垮掉一代"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创作了一部颇具影响力的著作——《达摩流浪者(》The Dharma Bums)。此书创造性地将中国唐朝天台山诗僧寒山请上了美国"背包革命"的讲坛,不仅使"垮掉一代"的文化反叛与探索通过寒山实现了一次精神突围,也让寒山在西方获得了新生,凸显了东西文化交流时相互融汇沟通而又具独特个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缑广飞 《社科纵横》2006,(11):115-116
《熊》和《老人与海》都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形象地展示了福克纳与海明威相似的生命哲学,但是,《老人与海》单纯、简洁,《熊》繁复、凝重,更注重探讨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种族矛盾,在艺术上更具实验精神。比较研究两部作品的同异,对我们了解和认识福克纳和海明威以及20世纪美国文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东西南北》2011,(3):15-15
圈内有个很认真的笑话,说姜文拍电影一定有“马”才能成功。《阳光灿烂的日子》有夏雨饰演马小军;《鬼子来了》有自己饰演马大三;《太阳照常升起》就是因为没有马,才在市场失意……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缘故,“太阳”之后,姜文立即找来了“一匹马”——制片人马珂,两人合作新片《让子弹飞》,改编马识途的小说,在戏中大拍马戏……  相似文献   

12.
杨李 《社科纵横》2013,(1):95-98
玛格丽特·劳伦斯在小说《占卜者》中通过讲述女主人公作为艺术家的成长经历,深入地探讨了女性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为小说的女主人公赋予了女性自主的话语权。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女主人公莫拉格在历经了觉醒与反抗之后寻求自我、发现自我、追求女性自我属性的成长历程进行了分析,认为《占卜者》是一部反映女性意识,关注女性生存的女性艺术家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3.
黄西林 《社科纵横》2007,22(6):161-162
本文主要通过对杰克.伦敦的两部动物小说《荒野的呼唤》和《白牙》分析其作品中人性和野性在人与动物身上的展现来说明其相互的关系,说明环境对生命中两种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盖茨比悲剧原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茨比悲剧原因探究王玉娟《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充满现实主义气息的优秀作品。菲茨杰拉德以严谨优美的文笔勾划、描绘了一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故事是由一位毫不相干或无所不知的叙述者(尼克·卡罗威)讲述的,盖茨比是小说的主人公,在他的世界中,作者既是局外...  相似文献   

15.
美学哲学层次上的《老人与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利 《社科纵横》2004,19(1):91-92
《老人与海》正如海明威所预期的那样包含意味了许多东西。《老人与海》中的悲剧意识是海明威剧审美方式的完美体现 ,它是海明威式的 ,也是现代意义上的悲剧意识 ,它不乏忧患、哀怨和进取的精神。海明威用桑提亚哥的遭遇表明 :人生的悲剧固不可免 ,但数十万年沉积而来的人类文明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后盾 ,这就是《老人与海》贯穿全文的哲学思考 ,这是整个小说的哲学构架。  相似文献   

16.
<正> 在那些曾经激动过我心灵的文学作晶中,有三部难以忘怀的外国小说,它们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牛虻》、《马丁·伊登》。这三部小说,分别由三位生长在不同时代、国家和环境的作家写成。作家们的气质以及作品的风格部具有迥然不同的差异,作家们塑造的主人公各有独树一帜的鲜明性格,各有一番曲折离奇、不平凡的经历——但尽管如此,一个醒目的共同点却使我将这些主人公们自然地联想和并列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荆棘鸟》与《红字》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玲 《社科纵横》2006,21(9):175-176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Colleen M cCu llough)(1937-)的传奇家世小说,把《荆棘鸟》与美国经典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两部小说作一番比较。就会发现:两部小说具有相似的主题,相似的主人公形象。女主人公经历了相似的爱情悲剧,在她们身上都有女性意识的觉醒,但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建成 《社科纵横》2009,24(8):162-164
契诃夫的最后一部戏剧《樱桃园》自从问世以来在舞台上一:直就被人们进行不同的阐释,但笔者却坚持认为该剧是喜剧。从女主人公朗涅夫斯卡娅之“丑”的剧情看,《樱桃园》应该是作者所说的“喜剧”。从作者的贫苦出身、医生职业以及他的婚恋生活看,笔者也渴求身体康复后自己的“新生活”的到来,该剧具有浓厚的喜剧特征是不足为怪的。  相似文献   

19.
范少琳 《社科纵横》2007,22(12):87-88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歌颂人间真情、至情的一部伟大作品,主人公杜丽娘就是这真情、至情的化身。而《牡丹亭》所表现的这种"至情"在某种程度上与魏晋风度的"一往情深"有着精神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那个十月一日 新中国的笑脸 与太阳一同升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