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债的合理利用能有效地弥补国内资金不足的缺口,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但在外债的利用过程中,必须防范随时可能出现的外债风险,避免陷于债务危机。传统的外债风险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全面。作为对众多文献的补充,通过从外债风险指标和影响外债风险其他因素这两个方面的外债风险因素分析,可以完善外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简论外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外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做好外债管理工作 ,发展中国家政府需要控制外债规模、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加强债务国之间的交流、防范汇率风险以及控制短期资本流动等。另外 ,政府其他工作会对外债管理起到某种程度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1950年新中国向前苏联举借第一笔总数为30 000万美元的外债起,截至2004年底,中国外债余额折合美元为2 285.96亿.外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到了巨大作用,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支柱.但与此同时,我国外债也存在着规模扩大过快、使用效益不高、管理散乱、风险较大等问题.随着借用外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学术界对新中国外债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对近代中国外债的研究相比,对新中国外债的研究显得比较欠缺,权威性的研究成果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对浩繁的新中国外债史料至今尚未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广大的专家、学者无法对这一课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如何进一步扩大对外部资金的利用,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对新中国外债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论举借外债的政治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初,梁启超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对晚清产生过复杂影响的外债问题。尤其是 对举借外债所需政治条件的分析,体现了梁启超对近代中国外债问题的独特思考和要求政治 改革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资本的大规模流入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使我国承受着相对应的外债风险.从近几年利用外债的效果来看,虽然我国在负债率、偿债率等外债清偿能力指标上体现着合理的外债利用规模,但从外债流动结构来看,短期外债、债务主体、外债类型所发生的变化,增加了外债的借债成本与管理风险.从外债增长指标来看,虽然我国在利用外债促进创汇收入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外债资金的调配上还存在着不甚合理的情况.因此,我国在加快资本开放的同时应合理调整外债利用结构与规模,降低外债利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内债演变为外债,又以外债为担保发行内债,这种内外债的相互演变是近代中国公债的一大特征。内外债的起因是战争耗费和战争赔款。列强的侵略、掠夺和破坏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严重危机,导致历届政府的财政困难达到极点,出现巨额的财政赤字,不得不仰内外债的发行来弥补。而弥补财政赤字的内外债掩盖了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导致了债务上的恶性循环。内外债的相互演变就是这种恶性循环中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目前,拉丁美洲国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债务危机,正在寻找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颇为流行的一种办法是外债的资本化。在分折外债资本化的本质、运用方式、目标和结果之前,首先必须简略地谈一下产生外债的原因,只有找到了外债问题的根源,才能选择正确的解决办法。拉美的外债问题,与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有直接的关系,是这个危机对拉美国家软弱、畸形和对外高度依赖的经济冲击所造成的结果。因此,不发达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8.
省级政府不具有举债权 ,相应地 ,也不直接承担偿债风险 ,它将最后的偿债风险转嫁给了中央政府。由于省级政府主权外债具有不同于国家外债的特点 ,省级政府主权外债的潜在风险就必然不同于国家主权外债。本文主要以四川省为例来说明省级政府主权外债主要有哪些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度与适度外债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名义开放度明显高于实际开放度,至本世纪末的开放度目标应较目前5.74%的实际开放度大幅度提高,但以不超过美、日等发达经济大国为宜,复关后实际开放度宜控制在12%以内,至本世纪末再进一步提高到18%左右。我国目前静态外债规模已接近警戒线,适度外债规模应当是一种动态平衡,为了保持适度外债规模,要扩大出口创汇,抑制对外债的过度需求,提高外债的运用效率和效果,合理安排外债结构。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增长与其资本形成、劳动力、外债等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资本形成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有正向效应,偿债率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有负向效应。在哈萨克斯坦不存在债务积压问题,因此该国应调整外债的融资主体结构,适当增加公共债务份额,修补银行体系化解外债风险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国,均不同程度存在外债管理的漏洞和失误。作者将其与中国外债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中国外债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自 1985年至 2 0 0 1年中国政府主权外债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中国政府主权外债主要是受经济增长及财政收支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外债问题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四十年代是外债研究的起步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研究重点 :一是揭露外债的经济侵略性和资本投资的反动性 ;二是研究铁路外债。 2 0世纪 70年代至今 ,在理论认识、资料整理、研究领域等方面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的分析了东南亚各国由于大量举借外债, 且外债结构不合理导致其金融危机的发生。为了防止金融危机在我国发生, 结合我国外债的使用情况反思其教训, 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3—2013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发展中国家外债规模与中国OFDI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外债规模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正向关系.此外,我们还得到东道国外债规模均会弱化市场规模、自然资源、技术水平对中国OFDI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所谓外债是指近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向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高利放款,它是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在经济上反映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那么,经济上的这种关系是否就是外债的全部内容呢?本文拟就外债与近代大变革时期的清末民初中国的关系,进一步探索外债的本质及其与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晚清外债、外资,学术界虽早有研究,但对于外资与外债关系,外资资本来源均有所乎略。本文注重讨论晚清时期外资、外债的形成原因及其诸种特点,以此来揭示近代中国社会在遭受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8.
对一国金融监管体系而言 ,外汇与外债的监管是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外汇与外债监管体制的最大特色就是专业性与综合性的结合 ,具有特别的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的外汇与外债管理体制有三个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是监管主体的职权应进一步明确 ;二是监管手段必须更新 ;三是监管内容需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金融业即将全面放开的今天,外资银行的进入将对我国外债的规模、结构和货币供给量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带来对金融业稳定性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外债结构和货币供给量的双重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世界各国为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都把对外举债作为筹集资金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资金来源不足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对外借债是必要的。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借用外债利用外债的规模逐渐增大,这一方面能弥补我国国内资金短缺,加速四化进程,同时对改善国际收支、稳定金融也有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外债到期是要偿还的。近几年随着对外开放搞活经济,我国对外借债渠道增多、数量增大、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从1990年我国进入还债高峰期,在这种情况上,迫切需要加强对外债的管理,以免陷于债务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