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杨桂森 《江淮论坛》2006,(6):147-151
古代传统形而上学总是与人之本命相纠缠,本源问题欲寻找天命寓存之所。不管是中国的古代哲学,还是古希腊理智主义者,都认为天道和天命统一于仁体。当古希腊贤者认为,人为自然立法时,就形成了西方人特有的超越与反思的思维方式。古希腊理智主义对命的思考依存于知识谱系,由此开启了开显天命的技术大道。在他们看来,技术是命的座架,技术本身就涌动着人之天命的创造与开显。而中国古代传统认为命由天定,其核心思想是以天观命,其所倡导的逍遥与天命、逍遥与自由隐化于自然之中,而古希腊文明所倡导的自由由技术开显于自然之中。  相似文献   

2.
在媒介社会下,人的生命活动区域在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个体片面化存在的尴尬状态、本能主义奉行下的理性失范以及网络化的精神犬儒主义等。这种精神症候严重影响了现代人对生命的体认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而王船山生命哲学对生命认识的洞见、对生命存在的思考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开掘,都对现代人自身价值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王船山"形色之实""天命之性""心性之志"的生命哲学不仅包含着生命存在、肉体与精神三者之间的关系,也以此澄明生命的意义,引导现代人精神的重建与信仰的复归。  相似文献   

3.
“此在”概念在海德格尔存在哲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既反映了海德格尔对传统本体论、认识论和人道主义观点的挑战和批判,同时也阐明了其自己的此在概念和新人道主义,突出强调了人生的可能性和对人生的领悟,从而构成了插向传统哲学的一把独特的双刃剑。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柏拉图的本体思想及其美诺悖论、由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命题主义及其悖论、海德格尔的本体观及其悖论和科学与形而上学的两难处境亦即悖论,可以得出只能通过抛弃作为解决范式的毋容置疑性的理想,超越无根据的所谓"科学"和认识基的垄断地位,抛弃必须把本体置于任何询问之前的西方本体论规范的结论。本体论只是对下述形而上学的不可能性的承认。这种形而上学仅拥有多重性却强行思考必然统一性,只能是一种天方夜谭。本体是命题主义失败的代名词,而非超越命题主义的钥匙。形而上学只有不再是本体论时才有意义,本体论让科学与形而上学处于一种不即不离的尴尬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中外哲学史上,死亡问题在哲学产生之初就是一个重要问题。庄子则是中国哲学史上死亡哲学研究的开创者。以往认为,庄子消极厌世,对人生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其实,庄子以“道”本体论解读死亡;将个人生死放在人类世代延续中进行思考;认为只有善待生命才能善待死亡,还提出了“心死”、“生亡”的死亡观。在庄子的思想中,唯有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死亡。反之,真正认清死亡的人,才能理解生命的价值。对死亡问题作哲学的理性思考,人生境界才能超越生命的自然意义。庄子沉思死亡哲学,是希望大家都能深入理解生命,理解生命才能把握生命,才能主宰生命,使自己真正成为生命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社会动乱 ,人生无常 ,儒学衰微 ,玄风大盛 ,多种因素交互作用 ,引发了魏晋士人对人生的思考 ,促成了他们生命意识的觉醒。从《世说新语》所载材料可以看出 ,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 ,主要表现为确立自我意识 ,肯定自我存在 ,珍视生命 ,热爱生活 ,追求精神自由 ,完善自我理想。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意识的觉醒 ,注重人生的个体价值 ,忽视人生的社会价值 ,是一种畸形的、利弊并存的人生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方东美的人生境界理论洋溢着昂扬的情感基调和生命理趣。他通过对生命本体论的大力阐发,将柏格森、怀特海生命哲学与《周易》"生生"哲学相融贯,构筑了以"生生之德"为中心意旨的宇宙境界蓝图。在彰显中国境界哲学的特质,拓展境界理论的内涵,提升人的生命理想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但是这样一种玄妙的理想和言说,并不能解决真正的人生问题。其境界理论多属思辨性的构想,缺少实践性、动力性和历史感。  相似文献   

8.
张再林 《中州学刊》2012,(5):118-123
张载的生死观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对生死本身的思考,它是循着认识论→本体论→人生论这一理路展开的。如果说在认识论上它在"幽明之辨"名下提出一种象的显微无间的现象学,并由此进入到一种气的聚散一体的本体论的话,那么,这种气的聚散一体的本体论的推出,则进而以天人合一的方式,使人的生死无间的生死观思想得以破显。张载所谓气的聚散也即所谓气的阴阳的气化生死观,既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周易的乾坤之道相接,又以"乾称父,坤称母"的"天亲合一"的方式,体现了向"家本主义"的周礼的宗法思想的历史回归。故张载的生死观的理论深旨,乃是以其直切生命本身的智慧,实现了对"内在超越型"的中国古老的宗教传统的深刻揭示和忠实皈依。  相似文献   

9.
本体论信息主义或信息主义本体论是以信息为基石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本体论,在本体论上坚持信息主义的哲学主张有多种表现,其中语言主义是其原初表现,另外三种最主要的表现有:一是在本源论意义上坚持信息主义,以"万物源于比特"为最典型的代表;二是认为信息比物质更实在;三是将信息作为解释事物变化的终极原因.本体论信息主义是哲学本体论的一种新形式,但迄今还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龙柏林 《天府新论》2000,47(6):35-38
本文认为,代价是价值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井在实践的视野下对其进行了三维考察,即本体论追问,探讨其存在的合理性;价值观审视,评审何为合理性的代价;方法论提升,铸就合理的代价观。在此基础上,达到对代价予以哲学思考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