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的多维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7-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全面推进,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学术和学位平台. 第一,明晰意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建设的价值意蕴.设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级学科,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内涵;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有利于凝聚学科人才,建设学科梯队,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相似文献
2.
师吉金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55-5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 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涵义 是相通的。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 识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3.
从中国共产党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用其指导中国革命以来,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一直思考的问题.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正是对这一历史问题的解答.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形成和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应从该命题的初期萌芽、理论准备、实践基础、思想文化氛围和组织保障等诸方面来全面把握其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4.
张双喜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4):6-11
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这"脉之门"就是创立者第一次申明的"革命的理论"与"革命的实践"相统一这一思想精髓;从发展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脉之承"则是继承发展者主张的"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统一,以及"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统一的"与时俱进"的现时代的思想精华.对这一过程的沿革,需要的是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层面作具体考察.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品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43-48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特别彰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不少论者在论述时往往两者不分或相互取代。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两者之间的差异或区别也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全兴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2):83-88
一般研究者主要是从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视角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而忽视了它的文化运动背景.这种理论上的偏颇,导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内涵理解上的偏颇,即只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的实际相结合,忽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本文提供若干鲜为人知的史料,说明在毛泽东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前,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文化人在总结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基础上,已从不同视角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中国化的问题,论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应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的问题.毛泽东对"中国化"的阐述既吸取了当时理论工作者的观点,又大大高出于他们的思想,具有经典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涵是继承和发扬中国历史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士发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6):763-76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但在以往的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视野等问题,还很不足。从现代化视野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合理的思路。马克思有其独特的现代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然包括其现代化理论的中国化。研究马克思的现代化理论及其中国化问题,对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1):82-86,112
当前人们对民族问题非常关注,解决民族问题的主张众说纷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它遵循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道路并不平坦,正确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要求以时代的创新精神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当代化。 相似文献
9.
顾海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8(1):6-1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就是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最主要的体现就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地包含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之中,它的内在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它的理论是弘扬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结晶;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中国具体运用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在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它既包含着对马克思社会发展道路的横向角度的选择,也包含着对马克思社会发展道路的纵向角度的选择,它这两方面的选择,既是对科学原理与科学原理运用关系的进一步说明,也是对科学原理运用中科学精神作用的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0.
11.
陈云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5)
马克思主义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必然选择,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和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爱国主义实践的必然要求,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终点和结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主题. 相似文献
12.
HE Qi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的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李晋玲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关系党的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结合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树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中国实际;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下,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规律,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它内在地蕴含着民族化和世界化的双重维度。一方面,原生态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欧洲,但它作为把握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理论,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南,本身就蕴含着世界化的诉求;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固然是基于解决中华民族存亡问题和发展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必须走民族化的道路,即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中国的本土文化,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生活样式,但它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担负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历史使命,必须为发展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及其世界化做出自身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党员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厚德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3)
党员修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者之间拥有着内在的关联:党员的修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提供认知基础、前提与保障,并引领其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党员修养提供动力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凝铸党员修养的不同时代精神,其理论成果则为党员修养提供思想内容和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员修养有着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发展依托载体和最终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6.
陈家付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4):1-4
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就是要在中国的具体时空背景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理论形态、理论生长点和理论实践力量的中国化,使之在中国获得新的发展,成为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民族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的有机结合,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坚持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反对主观主义错误,实践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在正确开展党内斗争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前最重要的是全面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向度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波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4):25-31,44
从文化的角度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能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关键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这种结合的表现形式;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主要是理论的创新和形式的创新;三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众化”,实现大众化必须抓好理论内容常识化、与公众实践相结合、走进日常话语、走进日常意义、接受超常识的整合等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张鲁宁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6):112-113,190,19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存在阶段性,各个阶段的主题均是面对中国国情更好地进行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和发展阶段。在萌芽阶段,中国革命者就认识到了将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要性,并通过"理论"化和"实际"化的方式进行具体内容的思考和转化;革命胜利阶段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有了实践的依托,从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本形成;邓小平理论不断地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规律来规划中国社会发展,并在探索世界发展格局的前提下,做出了时代性的中国发展前景规划;"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0.
儒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作用,近年来逐步得到了肯定.在儒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众多理论品格中,最为根本也最为重要的理论品格当属儒学的实践性.儒学的实践性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具有一致性,这主要表现在实践是二者共有的理论基点和二者的思维方式都是实践理性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