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使用CGSS2010-2018六年调查数据,从生育观念转变和教育正向同质婚配探讨了初婚年龄对青年群体生育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初婚年龄推迟显著降低了青年男女的生育行为,未发现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对青年男性生育行为的负向影响显著大于青年女性,使用人口性别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2)青年男女初婚年龄推迟通过弱化传统生育观念和提高教育正向同质婚配概率是导致生育行为下降的主要原因,加之男性的生育意愿主导家庭的生育行为,因此晚婚对青年男性生育行为的负向影响大于女性;(3)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户籍晚婚对生育行为的负向影响大于农村户籍并且对城市青年男性的负向影响最大,农村青年女性的负向影响最小;青年群体初婚年龄增加对生育一孩、二孩和三孩的概率都显著为负且负向影响强度依次增强,而且负向作用男性大于女性;80后90后男性晚婚对生育行为的抑制作用大于女性,但60后70后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人们的生育行为,归根到底,为现实的物质利益所驱动.作为调整经济利益的手段,社会经济政策对人们的生育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过快,农民多生、生男孩的要求依然十分强烈,超计划生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与农村现行的一些社会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深入研究分析农村社会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的关系,妥善处理二者间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对于农村控制人口增长和发展社会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1年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及其影响因素监测调查数据,通过比较农村未迁出朝鲜族育龄妇女、城市未迁出朝鲜族育龄妇女和迁出的朝鲜族育龄妇女三个人口群体在生育行为上的差异,考察人口迁移对朝鲜族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几种类型的朝鲜族育龄妇女生育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流动迁移对朝鲜族育龄妇女是否选择生育的生育行为有显著影响,但对朝鲜族育龄妇女选择生育二胎的生育行为影响不完全显著。  相似文献   

4.
<正> 婚姻家庭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婚姻家庭问题与人们的生育行为密切相关。生育行为归根结蒂由妇女承担。全国约有2亿育龄妇女,在农村的则有1.6亿多,可见控制人口的重点在农村。因此,搞清农村婚姻、家庭与生育的现状,将为掌握农村婚姻家庭生育的规律、指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制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所必需。为了搞清这些问题,我门于1983年9月深入到鄂东北大别山区的红安县进行了一次5.61%的抽样调查。这次抽样调查共分两个层次:简表的调查对象为全县已婚有龄妇女的5.22%,共4,265人,叫大样本;长表的调查对象为大样本的12.31%,共525人,叫小样本。本文拟根据这次调查的材料,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运用理论和定量分析的方  相似文献   

5.
农村→城镇迁移人口行为对生育行为影响的几点认识王平权八十年代以来两度生育率反弹上扬,昭示着现行人口控制政策有其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好的政策愿望与现实的生育需求的矛盾愈来愈大,甚而出现“越罚越生”的恶性循环。如果继续单纯依靠传统的行政手段控制人口...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中心对新疆境内人口总数达10万以上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5个少数民族,随机抽取15~49周岁的1万名育龄人口,进行了婚育观念、生育行为的问卷调查,共回收合格问卷8583份。此次调查兼顾到人口比重及城市、农村、牧区等不同特  相似文献   

7.
<正> 控制我国人口是一项关系到四化建设速度、子孙后代幸福和全国人民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重大措施。人口控制是要通过一系列社会措施,调节有生育能力的社会成员的生育动机,并改变他们的生育态度,形成一股节制生育的社会风气,从而实现社会需要的人口目标。这些问题都与社会学紧密相关。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以湖北省人口控制的先进典型——咸宁县大桥公社为例,对生育动机、生育态度以及控制生育的社会措施进行一些社会学分析。一、对生育动机的社会学分析人口控制实质上是生育控制,生育控制实质上是对生育行为的控制。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所以要控制行为必须了解动机,只有摸清了动机,我们才能认识行为、予测行为、进而控制行为。  相似文献   

8.
关于青年的生育动机和生育需要问题,国内已有人分别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过研究,但对未婚青年的生育动机和生育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国内迄今尚未发现这一方面的报告.我们认为,在当前我国人口年龄特点青年化倾向占优势的情况下,为了抓早、抓好计划生育工作,首先必须使国家的生育计划与广大未婚青年的生育动机和生育需要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缩小.这是因为,一方面,如果国家生育计划与未婚青年的生育动机和生育需要过于脱节,就不利于国家生育计划的贯彻执行并招来青年对计划的不满;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9.
陈颐  叶文振 《南方人口》2009,24(4):45-51
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实际生育行为的控制对于人口规模与结构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生育时间的选择作为影响流动人口生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体现在对各孩次生育间隔的控制上。本文在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主要对厦门市青年女性流动人口初育间隔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和检验,并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流动人口控制问题提出几点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目前苏北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农民盼望多生和生男孩的要求依然十分强烈,超计划生育的现象时有发生。控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光靠简单的行政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调整经济利益导向机制。因为人们的生育行为,归根到底,为现实的物质利益所驱动。 然而,现行农村的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有较多的不相协调之处: 1.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刺激着农民的超生愿望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基于经济学和人口学的理论,从数量和性别两个维度分析青年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数量维度的偏离以青年女性的生育意愿高于生育行为为主要表现形式,理想子女数比实际子女数平均高0.4~0.5个,性别维度的偏离主要表现为近六成的青年女性现有子女性别结构未满足理想子女性别结构,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2)区域的“经济—文化”类型对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有显著影响,高人均GDP—强生育文化区域的青年女性生育数量与性别偏离的可能性相对更高;(3)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城乡类型、流动状态、年龄、婚姻状况、婚姻持续时长、民族、受教育程度、工作类型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对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影响在不同的“经济—文化”区域存在差异。文章认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应综合考虑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力求实现“经济—文化”同向驱动和不同类型地区协同联动,推进人口的长期均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展望90年代我国的人口控制,城市基本上实现了生育一胎化,生育率已不可能再进一步降低;农村局部地区的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可以加强管理进一步控制,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约束。笔者认为,未来的中国人口控制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生育管理模式;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创造自发或自觉控制生育行为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由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院长、博士生指导教师王胜今教授和景跃军副教授等著述、长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村生育行为》一书,是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教育部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共同资助的“中国农村生育行为研究”、“中国人口控制评估与对策”课题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  相似文献   

14.
解决农村未婚先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部分农村地区未婚先育现象呈上升趋势,相当一部分农村青年先生育再结婚,这不仅是对传统婚育制度的冲击,也是对现行婚姻生育政策的挑战。未婚先育现象在农村地区的存在,说明它在农村是有其产生与存在土壤的。对此,我们应深入研究其内在原因,了解其危害,将其与农村人口文化建设相结合,在思想上、精神上预防未婚先育现象的发生,引导广大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婚姻观、生育观和性爱观。  相似文献   

15.
<正> 据调查,目前苏北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农民盼望多生和生男孩的要求依然十分强烈,超计划生育的现象时有发生。控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光靠简单的行政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调整经济利益导向机制。因为人们的生育行为,归根到底,为现实的物质利益所驱动。然而,农村现行的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有较多的不相协调之处: 1.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刺激着农民的超生愿望。近几年,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城乡人口生育意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育意愿是指人们在生育上的愿望、追求。由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行为,其间要受诸多变量的影响,从而使生育的意愿和生育行为之间产生不同的组合。但生育意愿对人们生育行为,从而对生育率产生巨大影响这是人所共知的。我们通过1992年5月对浙江省1215名城、乡人口抽样调查资料的分析对比,对该省城乡人口生育意愿的差异;产生的原因与对农村人口控制的影响和启示进行初步探讨。一、浙江省城乡人D生育意愿的差异l.生育目的上的差异城市人口(不包括镇,下同)的生育目的,占有重要地位的是精神寄托,其次是养老保障,第三是传宗接代。而在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深圳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流动前后城镇外来农村流动人口生育观念与行为的现状及其变化;并利用调查所得到的城镇户籍人口生育观念信息,比较分析了城镇外来农村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生育观念的差异。研究表明,流动后农村流动人口的期望子女数减少,生育数量偏好与城镇户籍人口无显著差异;理想子女性别偏好观念有所弱化,但仍强于城镇户籍人口;农村流动人口初育年龄推迟,初育间隔缩短,一胎与二胎生育间隔延长,但仍具有较强的男孩偏好特征,男孩偏好行为的改变滞后于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社区工业化、集体与农村人口控制陈俊杰一、问题的提出农村社区(乡、村)在人口控制上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由于它在国家政府与农户家庭这两极间处于中介的地位,有着相对的完整性与独立性,是影响农民生育决策与行为的最直接的外部环境,在农村计划生育...  相似文献   

19.
生育观是人们对生育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种支配人们生育行为的观念,它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人类生儿育女到底是为了什么?其次是人们在生育子女性别组合上的观念,即生男生女的问题。国外人口学家把它叫做性别偏好(Sexpreference)。最后则是人们在生育子女数量上的观念,即生多生少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人口生育观的转变,对农村人口的控制有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日,内蒙古阿拉善盟行署印发了。《阿拉善盟独生予女伤残或死亡家庭扶助补贴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扶助补贴对象是指夫妻双方或一方是阿盟户籍人口中的城镇和农村牧区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后未再生育或未收养子女的夫妻,从被纳入国家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制度的人群中产生,女方年满49周岁以家庭为单位给予一次性精神慰藉金2万元,并自女方或男方年满60周岁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扶助补贴,所需经费由盟、旗(区)财政专项列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