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中亚华裔东干文学是世界华裔文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存在密切的联系,俄罗斯文化影响了东干文学的语言、题材和风格。研究东干文学与俄罗斯文化的特殊关系,对思考世界华裔文学的相关问题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亚东干文学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论文从独特的东干拼音文字、以中国西北方言为基础的东干语言、将中华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伊斯兰文化融为一体的东干文化、民俗色彩、美学风格、作家文化身份等层面,论述了世界华语文学中东干文学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提出世界华语文学的概念,将东干文学定位为世界华语文学的一个分支,勾画了东干文学的演变历程,把民间文学与俄罗斯文学视为东干书面文学发展的两大动因,并从拼音文字、语言、文化等不同层面揭示了东干文学独特的研究价值.由于中国文化是东干文化的母体,因此中国学者具有别国学者无法取代的研究优势,中国研究者能破译东干语中的某些文化密码,在对东干语言、文化、文学的看法上,中国学者提出了与其他国家学者不同的观点,预见了世界东干学研究中中国学派形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中亚东干文学一方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另一方面,由于处在前苏联多民族文学的文化语境中,它也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在俄罗斯文化的历时传统与共时语境影响下,东干与俄罗斯战争文学在英雄主义主题、人道主义的叙事视角及悲剧的审美意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同时,东干战争文学又受中国传统文化、伊斯兰教宗教文化与中国回族独特的民族心理的影响,凸显出一些独特的民族精神个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回族文学的发展在20世纪有两个不同向度:中亚华裔东干族文学和中国回族文学。解读两族文学中的共有意象和文学成长环境会发现,虽然两族文学同根同源,但在民族性建构方面,东干文学偏向中国汉文化色彩,回族文学注重伊斯兰文化特征。以互为参照系的方式观照两族文学,还会发现东干文学对弥补回族文学发展断裂性的民族文献价值,以及“寻亲文学”、“寻根文学”等两族文学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6.
从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间风俗、中国文学在中亚的伊斯兰化等不同层面,探讨了中亚东干文学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可以看出,其文化资源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受俄罗斯主流文化的影响,同时又具有伊斯兰文化的特点。东干文学已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与中国、与中国新疆有着历史渊源的中亚东干族,其民族精神可归结为“求真”与“务实”。特殊的文化因素、传统的民族经济因素、特定的民族生存、发展空间等,造就了东干民族精神。中亚东干民族精神,包含着具有“一般”意义的,可资我们现时代借鉴的价值或启示。  相似文献   

8.
世界华裔文学中的伊斯兰文化带分布于中亚、西亚、东南亚的大部地区,及欧美的个别地区.此文化带的艺术特质体现为:作品中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汉儒文化"化合",作家具有"三重"望乡心态,作品的美学风格为倾向民间底层的现实主义.发掘此文化带,能为世界华裔文学的文化地图新拓出一个中亚板块,能将华裔少数民族文学纳入学界的研究视野,还能通过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世界华裔文学的比较,思考世界华裔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亚华裔东干文学积极吸纳着俄罗斯文化的精华和异质因素,不仅从文学语言、文学思潮、文学题材、文学主题等显性层面深受其影响和重塑,而且受到俄罗斯文化精神的潜在濡染,主要体现在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社会底层民众生存境遇所坚守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人类苦难的关注,对本民族文化强烈的批判意识等方面。这不仅是俄罗斯文化对东干作家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深层浸润的结果,而且彰显出异质文化在相互交流过程中所表现的人类共通的精神价值和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中形成的美国华裔文学兼具中美文化的基因,是东西方文化杂交的产物,因而美国华裔文学既要放在美国语境中又要放在中国语境中进行研究。美国语境中的华裔文学研究已日趋深化,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中国视角和中国观点的缺乏使得中国语境中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尤为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1.
东干族是清末中国西北回族移民的后裔,自进入中亚地区后,从文化层面上接受了周边民族文化,主要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重塑。东干讽刺文学借鉴了俄罗斯讽刺文学的主题与艺术手法,吸纳了俄罗斯批判现实社会的传统文化基因,从而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同时也拓展了东干文学的艺术领域。东干讽刺文学之所以繁荣,除了受俄罗斯讽刺文学的影响外,也是东干作家文化自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东干族是中国西北回族迁往中亚而形成的一个民族群落,他们以"大分散,小聚居"的生存方式居住在吉尔吉斯和哈萨克等国,形成了独特的"乡庄"文化模式。东干作家通过文学的形式反映着本民族的生存。在东干文学里,"乡庄"不仅是一种地理空间和生存状态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精神家园的存在,是东干人的民族文化之"根"。  相似文献   

13.
民歌是中亚东干族诗歌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大致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传统诗歌阶段 ,形式不拘一格、鲜活生动 ,内容说古喻今 ,丰富多彩 ;新诗歌阶段 ,形式较为简洁 ,内容贴近现实。特殊的民族历史、经济、文化特征以及移居中亚后特殊的生存、发展空间决定了东干族诗歌 (以及文学、文化 )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中亚的东干人不仅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创造了海外华人历史上的奇迹.他们将带到中亚地区的汉语西北方言拼音化,使用38个斯拉夫字母拼写东干语,采用了词式书写,制订了正字法规则,出版了书报杂志,编写了东干文教科书,并在此基础上还培养了一大批诗人和作家,发展了东干族文学、教育和民族文化.东干文是汉语拼音文字的成功尝试,它为我国现代汉语音素文字的创制和词式书写的语言规化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雅斯尔·十娃子的诗歌创作不但在东干文学中很有影响,即便在整个世界华语文学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雅斯尔·十娃子的中国西北口语写作已经成为东干文学创作的基本模式,他的诗歌作品也成了东干民族宝贵的的精神财富。其诗歌主要构筑了土地和天空两大意象,表达了对自然、爱情和英雄的赞美;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