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人才的流动从开放初期的盲目.躁动,逐渐向理性和长远规划的方向发展。人才的流动更加适应了国家以及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郭鸿懋 《城市》2008,(1):3-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城市化与工业化加快步伐向前推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中国已经步入刘易斯二元经济的转折期。然而.近30年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主要是来自投资和净出口的推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消费率的下降固然有其发展阶段的客观原因.但毕竟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如投资增长过快、国际双顺差巨大、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等等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刚 《城市》2007,(10):19-21
一、引言 无论是从近百年的经济发展历史还是从现实看,东部沿海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支撑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由南到北已经形成了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  相似文献   

4.
郭鸿懋 《城市》2008,(12):9-1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主要是通过两大路径来实现的,一个是以制度创新推动市场化的发展,通过加大开放力度使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用市场化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从而实现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全球化联动发展:另一个是充分发挥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形成一个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与引导下的各省市区竞争发展,从而推动全国大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老人天地》2010,(12):4-5
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实施5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期间也是我国老年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的5年,到2009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67亿,老年人不仅影响着社会发展变化,更推动了改革开放走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对外交战略进行了重要调整,中国的中东政策及其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出现了积极变化。中国对参与中东事务的态度经历了从"韬光养晦,总体超脱"到"有所作为",再到强调发挥大国作用的转变。中国的中东政策从开始主要宣示原则立场向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解决、提出中国思路和方案,再向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体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深度发展,中东在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也实现了从最初侧重政治上互相支持,到走向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和高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再到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楚娟娟 《城市》2009,(5):39-4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八九十年代.私营经济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带动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其中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江苏和广东是私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对外交往经历了由单纯的高层互访和双边交流到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交流的历史性跨越.中国以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为基点,在军事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对外交往,在对外军事交流、地区安全合作、建立信任机制和举行联合军演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谋求世界和地区和平、推动我国对外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初期(1979~1989年)是中国与中东国家之间经贸关系的一个特殊且重要的时期。当时中东国家进入石油繁荣期,积累了大量石油美元,很多国家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同时,中东局势不稳,尤其是持续八年的两伊战争,导致地区军备竞赛加剧。这一独特形势为中国企业同中东国家开展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在此期间,中国努力在中东扩大出口、引进资金;积极进行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抓住机遇发展军品贸易。改革开放初期,中东对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快步走向世界所发挥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世界很多地区。甚至可以说,正是通过在中东地区开展的商品贸易、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外资引进以及军售,使中国掘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桶金"。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把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来积极推动和扶持其发展。提升上海综合竞争力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上海的现代化进程正处于…  相似文献   

11.
江燕 《现代交际》2009,(1):95-9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从一个“自我封闭的国家”演化为“拥抱全球的国家”,广大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从“贪图稳定”演化为“追求梦想”。30年来,中国博大的市场和吃苦耐劳的人民共同铸就了中国制造业的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也形成了一批重量级的企业,造就了一批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家。企业家引领企业发展,企业壮大进一步扩大了企业家的影响力。从微观层面而言,是企业家与企业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中国经济30年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沈艳兵 《城市》2009,(8):49-52
一、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全球性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经济遭受重创,各国金融机构所受冲击更大。同时.旧的国际金融秩序被打破,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正在建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发展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不断融入世界金融体系.不可避免地面临全球金融环境变化的影响。但从总体发展看.推动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动力仍然十分强劲.行业增长趋势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新的发展形势,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国际和国内经济与贸易形式的变革,中国的经济与贸易前景将会发生变化,需要我们正确面对。本文着重阐述了中国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前景以及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陈青 《职业时空》2005,(24):14-15
经济全球化要求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国际化。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恢复重建了注册会计师制度,20多年来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经济全球化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30年回眸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茂华 《城市》2008,(7):3-6
城市化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城市化经历了一条颇为曲折的道路。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对30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进行回溯和总结.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和转型的时期,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化面临的新形势进行重新审视,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尽快推动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化转换。在中国整体体制难以尽快转换的情况下,通过加强对外开放来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换不失为一条可取之路,发展经济学也在理论上给予了充分的论证。但是,20多年来,特别是1990年代以后的改革开放,不仅没有改善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反而使二元经济结构出现了凝滞。虽然二元结构凝滞的责任不能完全归结到传统开放战略中去,但是开放战略的偏差也难辞其咎。为了实现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在新发展观指引下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对外开放战略,运用新开放观来重构中国的…  相似文献   

17.
龙怒 《城市》2007,(12):50-52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的经济开发区在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能级等方面.带动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示范、辐射和促进作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作为开发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开发公司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向前推进,在广大沿海和东部发达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用工需要。而随着农业政策的调整,农村开始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因此,大量剩余的农村劳动力开始渐次向大量需要用工的地方流动。所以,这种大规模的乡城劳动力的迁移一定是伴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出现。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乡城劳动力转移的背景。  相似文献   

19.
推进校企合作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庆妮 《职业》2012,(12):20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位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然而,中国要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依然任重道远。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中国走向经济强国之路的重要力量。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需要一支强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乡镇企业的成长与壮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解决了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合理价值取向和新经济结构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寄予了国人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厚望。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愈加成熟、社会竞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