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陇东时令节气农谚与农耕生产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令节气农谚,作为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时指针,在农耕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将耕作经验以农谚的形式进行传播,并在演变中不断得以完善。按照固定的节气进行一定的农事耕作活动,既反映了人们的耕作习惯,也反映着一定的农耕文化。加之陇东地处周民族文明的发祥地,更使得时令农谚有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川东是一个生态环境、经济结构比较特殊的地区,境内多山,耕地数量不足且细碎化程度严重;工具落后、牲畜不足、化肥缺乏和水利设施荒废,严重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产量.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征壮丁”补充兵源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以及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的低下,更进一步制约了川东地区的农业生产,导致农民农业严重不足,成为其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独立化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任何生产方式的社会中,农业都是一个主要生产部门,商代自不例外.在商的四境之内分布着大量的农田.商统治者(商王)很重视这些农田能获得好收成.他为这些农田祈祷.在祈年时,都希望年成好.甲骨文中有“受年”,作(?)①.商  相似文献   

4.
《今文尚书》中的《商书》共为五篇。其中有两篇,即《汤誓》和《盘庚》直接谈到了商代的农业生产,另外还有一篇,即《微子》也间接地涉及到商代的农业生产。无论是直接提到或间接提到的,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为研究商代的农业状况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较高、生产水平低效益低、社会需求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等。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农业大食物原则、节约用水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的原则,山西省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强化特色农业的发展,即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果业,从而达到使农民增收并改善山西省生态环境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业结构中种植业比重较高、生产水平低效益低、社会需求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等。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大农业大食物原则、节约用水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的原则,山西省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强化特色农业的发展,即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果业,从而达到使农民增收并改善山西省生态环境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7.
史官源于巫。在商代,巫、史是宗教神职职官。在宗教文明的演进过程中,随着仪式、仪规的日渐繁琐,巫逐渐被专业化的史官群体所替代。商代巫与史的交替,是宗教祭祀已日益程序化和经验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农耕夏令营     
留守儿童在农耕夏令营里学农耕。义县高台子镇砖城子村回乡务农大学生敖雷,暑假期间在自己家中办起了留守儿童农耕夏令营。在夏令营中,他组织全村二十余名留守儿童学习传统农耕知识,了解现代农耕技术,传承民间农耕文化,小小农家院成了留守儿童之家。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正在建立和健全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生产责任制建立后,还要不要搞农业现代化?对农业现代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本文准备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实行了生产责任制。并且绝大多数是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责任制形式。农业经济体制的这一伟大变革,会不会影响以至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实现,以及如何实现机械化?对这些问题自己曾存有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通过这次农村社会调查,对这个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商朝中期,国都数徙,王室“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史记·殷本纪》),仿佛已至穷途末路。但到武丁时,历史却掀开了  相似文献   

12.
商代尤其是迁殷以后进入了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 ,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得到快速的发展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剩余产品不断增加 ,商品交换活动逐渐频繁 ,已开始使用货币。商业在商代国家经济发展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商代蹲踞的象征符号意义与史前蛙及蛙人图像的生育力象征意义一脉相承,而且与商人的鸟图腾崇拜亦有着某种渊源关系.诸多考古图像资料表明,蹲踞姿势被广泛应用于商代生育神像的塑造中,蹲踞神像生动地表达了商代人的生殖崇拜,是商代的生育力仪式象征.这种神圣的仪式浓缩了商代人的生活实态与生命追求.  相似文献   

14.
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变迁——中日农耕民俗文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日本农耕民俗文化的互相影响源远流长。考察历史源流的演变,无疑是农耕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方法,而以田野作业为基础的比较民俗学研究,又是探讨两国农耕民俗文化联系与差异的一把钥匙。在对中日南方农耕民俗文化考察中,我有意选择了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课题,这种选择出于两方面的考察。一方面,我认为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在农耕民俗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作为农业社会每个成员的行为规范,几乎是一种“习惯法”,对生产、生活具有约束作用。其次,年中行事,即中国所谓的“岁时节日”,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体现着生产、生活中的多种文化因素,民间的信仰系统纳入其中,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和价值。另一方面,想在田野作业的基础上,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排比,对年中行事与农耕仪礼的变迁,追究造成这种差异的种种原因。由于考察时间的仓促和访问对象的局限(如大多数访问对象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预期的目的也许会有一段差距,这只好等到将来有机会再行补救。  相似文献   

15.
一、史前传说与氏族社会在我国的古代文献资料里,记载了许多关于民族由来的传说。什么:人是女娲造的(《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0月3日至25日,国家统计局及12个省区市统计局17人赴法国进行了为期24天的农业经济核算培训。并实地考察了农牧场,参观了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总部。  相似文献   

17.
日本岛根大学的研究者和中国的研究者共同组织研究小组于1990年和1998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3个村 庄进行了调研,主要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收入有哪些变化,这些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基于什么情 况发生变化的,收入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四个项目进行了探讨。通过1990年和1998年在3个村庄的调查 情况来看,在该地区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由于灌溉设施的普及率等情况的不同,这3个村庄之间收入 有了差异。对此,应该尽快完善灌溉设施,抑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开发除农林业之外的新型产业和创造就业机 会,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兼业所需资本的积累,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发展科学是科学技术进步体系中的主要环节之一。科学的使命是为进一步发展生产作出重大贡献。但重要的不仅是作出科学发明,而是要在生产中实现这一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期长,适合于农业耕作活动。迄今发现的考古材料证明,早在7000多年前,浙江杭嘉平原一带的河姆渡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存在了原始农耕遗迹。此后几千年来,世代繁衍生息在南方大地上的众多部落和民族,用辛勤的双手,一代又一代地开拓了艰难发展的农业经济文化。我国早期古籍如《尚书》、《逸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现阶段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诸如假“LV包”、“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毒毛血旺”、“染色馒头”等假冒伪劣产品、欺诈行为以及破坏正常市场秩序的现象,进行了经济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