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确斋公和乐斋公南安康店乡郑成功坟墓的墓碑上刻有:"乐斋公暨妣郭氏"、"五世祖、六世祖、七世祖"等字.乐斋公究系何人?据郑经所撰《橄榄山墓志》云:"乐斋公,经七世祖也".据最近新发现的《郑氏家谱》载:"确斋公,讳棓,字用棓.井居公长子.避倭难走杨子山下被害.妣许氏,葬娘子宫下.子六:辉(殇)、盟、耀(出家)、魁、?(出家)、浩(殇)"."乐斋公,确斋公次子.讳盟,字日盟.妣郭氏,合葬康店山大墓.子五:贡、谦、省、荣、志."如果我们把郑经《橄榄山墓志》等的有关记载和《郑氏家谱》的上述记载加以对照研  相似文献   

2.
清王朝在处理中央政权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上,利用自身优势,对前代制度斟酌损益,终于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的制度。其中许多成功之处,值得后人借鉴。这些制度内容繁富,包括许多方面,“外藩封爵”制度即其一也。清朝“自松花、黑龙诸江,迤逦而西,绝大漠,亘金山,疆零丁、鲜卑之域,南尽昆仑、析支、渠搜,三危既宅,至于黑水,皆为藩部。”①这些地方,包括今天内、外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广大地区,容纳着蒙藏回等少数民族,光绪朝《大清会典》统以“外藩”称之。清朝廷设立理想院管理外藩事务,对于这些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建国十四年,封了数以千计的王爵;现今存知者也还有二百余位。这些授王爵者多系太平天国的栋梁和骨干人物,与天国兴衰关系极大。可是由于太平天国后期体制盘根错节、机构架床迭铺,加之原始文献档案的缺乏和不足,早自太平天国时期和沦亡未久,有关记述就极为混乱;诸王除少数显要者的封期,有确切文字可查核证实,其为数颇多的王爵封期,却因鲜于记实,无案可查,这与今天治史者带来诸多不便,以至鲁鱼亥豕误植颇多。本文就诸王封爵日期,试作粗浅的考释,以求正于前辈和读者。  相似文献   

4.
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六四四年)元月,二十岁的郑成功奉父郑芝龙之命从福建来到常熟读书,师事于钱谦益。钱谦益(公元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明万历进士,崇祯时曾任礼部尚书,诗文甚负盛名,为东林领袖。郑芝龙与钱极为友善,频有交往。郑成功来常熟后,住在“半野堂”(钱宅今常熟城内含辉阁),钱妻柳如是(原名杨爱,浙江嘉兴人,善诗能绘,为秦淮八艳之一,亦以师母的身份与郑成功相待,学习之暇,郑、柳经常谈论时局国事,彼此吟唱诗文对联。  相似文献   

5.
清朝以努尔哈赤之父显祖塔克世一脉为宗室,这些人是皇帝的亲支近派。对于他们,除规定可以系金黄色腰带以示尊崇外,还封赐给他们以不同等级的爵位,给予很高的地位,目的即是在于团结亲族,维护爱新觉罗家族的封建宗法统治。 清朝宗室封爵制度,从太祖努尔哈赤时开始出现,经历了较长的时间,终于得以逐步完善化、制度化,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办法.本文拟就个人搜罗所及,对此进行介绍,并向专家和学者们请教。  相似文献   

6.
无终新考     
马兴 《晋阳学刊》2004,(2):17-19
无终这一上古时期的部族,在族属上,过去将其视为山戎的说法是错误的,无终应为北狄系统中白狄的一支。在迁徙上,传统的说法也与历史的本来面目有出入;实际上无终在商朝后期便活动于陕晋交界一带,春秋时在晋悼公“和戎政策”下,东迁到今山西省太原市附近;鲁昭公元年“大鹵战役”失败后,分为二支,一支迁往今河北省涞源县与蔚县一带,另一支迁至今河北省玉田县境内。  相似文献   

7.
安阳新考     
安阳新考陈凯东,陈伟以殷墟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其地名之来源一直以《史记》为依据。《史记·秦本记》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王“攻汾城,即从(张)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这就是“安阳”名字的出处。近来有人对“宁新...  相似文献   

8.
老子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相传是春秋末期的老聃,其姓名和生卒年已难详考。较早记载关于老子事迹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一书。但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居然出现了三个老子:一个是和孔子同时的老聃,一个是老莱子,一个是周太史儋。他还连用“或曰”、“莫知其所终”,“世莫知其然”等词句。令人莫知所从。老子到底是老聃(李耳)?是老莱子?还是太史儋?实际上,司马迁在《老子韩非列传》中隐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印太傅,因家于齐焉。”此外,《史记·老子韩非列  相似文献   

9.
勾栏新考     
黎国韬 《学术研究》2012,(12):139-148
从语源的角度讲,勾栏的"栏"字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西南民族的居所干栏,宋元时期作为剧场的"勾栏"一词指称的是一种整体性建筑,与作为建筑一部分构件的栏杆在意义上没有太大关系。勾栏剧场在建造形制的多个方面明显受到西南民族干栏式建筑的影响,干栏式建筑中流行的一些民俗对勾栏文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干栏与勾栏关系的存在,为中国戏曲形成受外族文化特别是西南文化的影响提供了较为重要的佐证。干栏式建筑颇适用于宋元都市流动性质的商业演出,有助于说明勾栏剧场对于戏剧表演和传播所起的作用,弄清勾栏与露台、勾栏与瓦舍的关系,也有助于补充和修正古代剧场发展史上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在郑成功收复台湾前一年,台湾的荷兰官方则有密告:“国姓爷将在下次满月实行侵台,由五个卓越的将领指挥两万名兵,其中一半将在北部登陆,其它一半在南部登陆……敌人已经从pehou群岛征集了四十个渔夫,作为船舶的领航员。在本月的十四日,国娃爷命令所有的兵准备妥当,待命出征,先举行宗教的仪式和庆祝的典礼,祈求神明赐福,助他们的远征成功。”(台湾史料)郑成功进攻台湾,率兵25000人,从泉州府金门科罗湾出发,金门是泉州的辖地,就晋江围头、南安石井以及安海等沿海地区都建有妈祖庙,与金门只有一带水之隔。郑成功曾在晋江的东…  相似文献   

11.
王忠孝,字长孺,号愧两,惠安沙格人。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二十三日(阴历,下同)生,清康熙五年(1666年)四月二十八日卒于台湾,享年七十四。忠孝比郑成功早三十一年生,晚四年死,曾与成功共事隆武帝,隆武亡后曾合谋举义抗清,忠孝举兵失败后又入厦依附成功,相处达十六年之久。关于忠孝与成功的关系,史籍极少记述。《泉州府志》王忠孝传仅记:“丙戌(1646年)、丁亥(1647年)之岁入海不返,卒于台湾”。《小腆纪传》王忠孝传也只记:“闽亡,依朱成功于厦门,……王师克厦门,复徙台湾,卒”。现存未刊《惠安王忠孝公全集》抄本,却提供了这方面的珍贵史料,兹考述如次。  相似文献   

12.
我国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生于明天启四年甲子(1624),死于清康熙元年壬寅(明永历十六年,1662)。过去都认为他“年三十九”,如按实足年龄计,只有三十八岁。 郑成功短暂的一生,正处于中国明末清初时期,是国内外矛盾尖锐的时代:在国外,西方殖民主义者疯狂向东侵略,侵占骚扰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和台湾;在国内,东北满族统治阶级正取代日益腐朽的明朝政权,最终统一全国。 1624年,郑成功出生于日本平户。1630年(崇祯三年)六岁(实足年龄,下同)的郑成功回到祖国家乡福建南安县,后来,他中过才秀,并且曾到南京国子监学习。1645年南明隆武帝赐他姓朱,因此,在史书记载中,也称他为朱成功,赐姓成功、赐姓、国姓成功、国姓等,在国外则普遍尊称为国姓爷。  相似文献   

13.
"金源"作为女真人的发祥之地,对女真民族具有重要意义。以"金源"作为郡号封爵,是金朝统治者仿效中原王朝将封爵与郡望相结合的制度。《金史·百官志》载金代"封王之郡号十",其中金源郡王处于郡王封爵体系中的最高等级。金朝通过封、降封、追封、改封、进封等不同方式封授金源郡王。金代金源郡王封爵主要集中于海陵正隆二年和世宗朝,其封授方式、封授时间以及封授群体范围的变化,始终与金代的政治制度变革和强化皇权的需要相统一,体现了金朝政局及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西魏北周封爵的封地开始虚封化。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西魏北周受封爵者的封地,既有在统治区内的,也有在统治区外的,因而,就使封地不可能维持实封化。尽管西魏北周国家还继续使受封爵者领有食邑,但封地上的食邑只是等级和荣誉的象征。北周又在保定二年采取封爵等级与勋官秩级相结合的措施,进而确定有柱国以上勋官的受封爵者,能够以别食的方式获得实封地,因此,就使一些受封爵者的封地,既有虚封地,也有实封地。这种封地二元化情况的出现,正是隋、唐代实行食实封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 郑成功是对内抗击清朝入侵者,对外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对其光辉业绩大书特书,进行表彰是理所应当的。但在众多的有关论著中,强调其悲壮激烈、石破天惊壮举的同时,忽略了他与清朝议抚和谈、虚于委蛇的方面,致使很多没有接触过原始资料的同志至今尚不知郑成功曾经接受过清朝招抚的史实。本文打算利用残存的清朝档案和其它有关史料,对这一问题作些阐述。一、和议与受抚一六四六年清军南下福建,郑成功父郑芝龙投降清朝时,郑成功“痛哭极谏”,芝龙不听。成功策动其叔鸿逵出面劝阻,亦无效。郑芝龙要成功与他一同降清,成功回答说:“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今父不听儿言,倘有不测,儿只有缟素而已”。他跑到孔  相似文献   

16.
田慧霞 《中州学刊》2004,(3):170-171
黄帝神话产生干父系氏族社会.在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中,黄帝最终历史化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和象征.黄帝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美好理想和不懈追求精神的化身.黄帝神话告诉世人,中华民族自远古以来就是热爱和平,并且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  相似文献   

17.
■盂新考     
■盂1970年出土于陕西省长安县沣西公社的新旺村。《考古》1977年1期《陕西长安沣西出土的(走甫)盂》已有报导,但所释甚简,铭文未能完全通读,颇多可商,铭文有几处确实难认,连断读皆有困难。读法不同,内容释就全不一样,1975年8月作者在西安市文管会曾就原器仔细考察,认为其中有几处地名、铭文关涉西周地理与制度,是很重  相似文献   

18.
徐光启著译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光启平生无其他嗜好,唯将精力用于楮墨文字。其孙徐尔默所著《文定公集引》(以下简称《集引》)记:他将近四十年,“大而经纶康济之书,小而农桑琐屑之务,目不停览,手不停毫,孜孜矻矻若老经生,生平著述与年俱富,咸成卷帙”。徐氏死后第二年,其独子徐骥所撰《文定公行述》(以下简称《行述》)记其主要著述,除《历书》、《文集》(数十卷)外,行于世的专著有十种,藏于家的专著也有十种。不久国乱家难迭至。清兵南下,家宅失火,徐光启之妻、之子去世。其充栋等身之著述此时散佚殆尽。经过顺治年间近二十年穷搜博访,徐尔默仅购十一。据不完全统计,已刻而毁的专著十种,未刻而佚的专著二十四种。值得幸慰的是,除《农政全书》、《西法历书》和《文集》(若干卷)外,尚存各种著译二十余种。可惜至清末,兵燹频仍,徐光启遗留著译,得而复失,百不一、二。咸丰年间徐士荣(八世孙)题《家书墨迹》:“自壬寅(1842)迄癸丑(1853),不过十余年,而兵燹两遭,仳离频慨,以致书卷散佚,图籍飘零,甑破簪遗,同声一哭。”  相似文献   

19.
桂家的族属及其事迹是一个牵涉到西南边疆史、华侨史和中缅关系史的重大问题。作者通过对涉及桂家的中文史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分析,认为清代系统而详实的实录、档案等大量的史料,都说明桂家是“夷人”,并非华人移民集团。从史料中对大山银厂的记载来看,桂家也没有据银厂采银。桂家最后归附中国,被安置到新疆乌鲁木齐附近和云南楚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使我们对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的认识,比过去深刻得多了。不过,怎样合理地确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还有待于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马克思说:“在积累时,首先要考察的是积累率。”①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讨,试图寻找出一个最佳积累率。然而,要找出一个最佳积累率,必须首先有一个科学的积累率概念。笔者认为,总结历史的教训,对社会主义的积累率概念重新进行考察,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