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方治理变迁的历程,实际上是中国政治现代性展开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和政治转型的重要内容.因此,考察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和治理的转型,必须将其纳入现代化和国家构建的视野中来加以讨论.围绕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治理转型围绕着地方政府角色转变、地方政府职能调整、地方政府体制变迁和地方政府运行机制整合等四个方面展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角色定位是地方政府与治理转型的前提,政府职能调整是基础,政府体制变迁是保障,运行机制整合是核心,四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集中于社会共治格局的形成。通过对秩序形成方式的类型学分析,可以在制度层面上梳理出协同治理的制度定位,即不同于行政规制、权力外包与市场自决的自组织秩序模式;通过对治理理论发展与治理方略的比较分析,可以在行为层面上梳理出协同治理的结构维度,即依赖于部门合作与公私合作双向有机整合的行为模式。在此基础之上,从行动者网络的微观层面分析合作行为发生并得以维系的条件,以合作型社会的建构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分化和劳动分工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很大意义上,国家治理就是对分化的控制、对分工的协调,以使多元化的社会能够实现有效合作,保持良好秩序。时间管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理应起到协调不同主体的行为,提高行动的一致性,进而形成共同习惯和基本认识的作用。但是,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时间管理并非只有统一时间标准、划分工作阶段、明确最后期限等自上而  相似文献   

4.
对于治理国家来说,历来都是自国家产生以来最严峻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来说。由于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导致近代开始转向社会主义制度的时候出现各种各样的麻烦,官僚资本主义以及封建统治势力等严重干扰着新中国的成立。但是随着我国新中国的成立,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路线,这与之前的中国发展道路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当代我国的治国体系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5.
李佳泓 《决策探索》2021,(10):77-78
在农村社区治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不断研究和吸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相关经典理论,不断深入探索其中的思想精髓,如此农村社区治理才能越来越完善,城乡发展才能越来越平衡.  相似文献   

6.
合法性与中国政治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引言 :现代中国的合法性问题1912年清帝退位后 ,所有意欲夺取中国最高权力的政治势力都面临着统治合法性的问题 ,即他们必须表明新的统治及他们此时为此而作的努力何以应该被认为是最适合中国的。在此之前的三千年中 ,中国无数的王朝更迭都建立在君主“受命于天而有德者居之”这样的儒家政治原则之上 ,每一次王朝危机都是统治绩效(performance)的危机 ,如行政系统的无能腐败 ,经济的凋蔽 ,皇帝的昏庸等等 ,而集权君主制的统治形式及上述的儒家政治原则却从未被质疑。这可以从每一个新的王朝都以同样的原则和形式建立起来得到…  相似文献   

7.
孟艳 《决策与信息》2013,(10):240-240
国家治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指国家通过特定的手段和途径调节社会各阶层行为的机制或方式,通俗地讲就是国家通过配置和运行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权益、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8.
政治合法性的维系和巩固需要从经验层面和规范层面两者共同出发。社会转型期,我国在民主与效能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治理视角下多元治理、正式与非正式的规则、重视政府权威以及合作互动网络关系等思想为政治合法性二元张力的弥合提供了可能,且有助于明确政治和行政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强国家—弱社会"的关系结构必然会带来一系列困境,这种困境最终会产生政权的合法性与信任危机,改变传统社会的关系结构,有利于增强政治认同,提高国家治理效率。促进"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转变,最主要的就是加强社会建设。对于当前社会建设来说,还需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模式,即以公共资源配置为中心的社会体制安排,通过合理的社会体制安排,约束"强国家—弱社会"关系结构中国家对社会资源汲取的强烈诉求。单一主体、单向度发生作用的传统体制安排无法在当前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0.
治理理论适用性研究,本质上探讨的是先进理论本土化的问题。基于此,治理的中国样态展示为现代政党权威的成功树立、协商治理的有序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治理依托话语与制度发挥作用,法治基础之上的制度化是保障政党权威、协商治理与传统文化的基本渠道。  相似文献   

11.
诞生于西方工商企业管理领域中的管理主义具有工具理性、管理至上、技术导向与效率中心的特征,对现代国家治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管理主义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上,工具理性僭越了价值理性;行为逻辑上,管理至上蕴含着简单化的倾向;管理方法上,技术导向导致了国家治理的碎片化;价值取向上,存在着经济价值优先于公共价值的限度。当前中国国家治理要借鉴管理主义的积极价值并超越管理主义的内在限度,构建符合中国现实发展的国家治理方法论体系,以此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仁政:权威主义国家的合法性理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任何一种人类社会的复杂形态都面临一个合法性的问题,即秩序是否和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这个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也更为普遍。”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前治理视域之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各司其职,既相互独立、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成功的治理需要三者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在多部门治理中,每个部门都活跃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但不减损政府作为社会正义捍卫者的角色,政府在三边结构中负责社会秩序的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整合多元分化的社会利益格局,促成改革共识的形成,这就要求在治理现代化中不断提升政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Theda Skocpol将国家能力(State Capacity)界定为国家执行其正式目标的能力。他认为,国家构建(State-building)是为了解决国家融入社会的问题,国家需要向社会渗透以实现其目标。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认为,国家能力是政府制定并实施政策和执法的能力,特别是干净的、透明的执法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治理的特性要求平衡国家与社会的立场,构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只有在此基础上国家治理才能获得持续改进的空间。政治能力则是国家治理能力中处理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政治能力就是构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相互支持关系的能力,而强大的政治能力是中国国家治理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所在。强大的政治能力是在共产党领导社会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历史传统与具体国情,良好政治秩序与社会稳定大于自由、民主。弗朗西斯·福山认为良好政治秩序夯筑于三个维度平衡基础上,即国家、法治和负责制。他认为,中国拥有强大政府,实现次序也正确,但在改革中需要重视法治和负责制的补位。从中国国家治理来看,促进中国政治发展,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国家治理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正>以往建设和发展出现了问题,我们多是用增量的办法缓解资源紧张(路堵了就多修路、治安差就加派警察),用集中的运动式治理弥补常规治理的失灵。这些思路都没有突破既有框架,难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我们把这个称作"第一序改变"。而大数据寻求的是"第二序改变",它改变的是问题的解决框架,即通过数据化、物联化、智能化搭建一个智慧平台,使有限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既准确把握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也赋予了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建设更崇高的使命和担当。意识形态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智库作为生产思想和知识的特殊组织,以其价值引领性、智力密集性、思想创新性、政策影响力等能力禀赋,与意识形态治理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在国  相似文献   

19.
20.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对政府领导力的内涵、结构及层次提出新的要求。在这一研究背景下,深入分析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构成要素,论证与之相适应的政府领导力维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政府领导力对接模型,为进一步优化政府领导结构、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