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鲁郑 《领导文萃》2010,(24):39-41
##正##亚洲四小龙在崛起时不分伯仲,但现在无论是全球竞争力、社会稳定、廉洁度还是法制等方面,台湾和韩国都明显落后于香港和新加坡,尤为全球瞩目的是台湾与韩国的腐败。触目惊心的腐败现状今年7月,台湾发生法官集体受贿丑闻(上百万的现金竟然提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腐败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都面临的难题。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腐败的成因有个人因素、产权因素和制度因素。遏制腐败不仅需要提高公职人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更需要合适且有效的正式制度约束和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反腐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3.
赵雪 《经营管理者》2011,(2X):294-294
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腐败,把腐败作为一种经营活动来进行分析,为腐败给出了一个经济学定义。文章分析了腐败对经济的危害,如阻碍经济发展、影响贫困治理、造成政府信誉的丧失、增加信用交易成本等。最后提出了抑制腐败的经济学对策:即"堵源截流","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让官员不能腐、不愿腐、不敢腐。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闭会的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将成为推进反腐斗争的"第二战场"。2013年,以逾30名国企高管落马为标志,亏损垄断国企成了腐败的"重灾区"。如何解决"重灾区"问题?中央纪委新第五室职责的确定、开展向央企派驻纪检机构的试点、13个专项巡视  相似文献   

5.
一、廉政建设提出的原因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有其客观原因的,而近年来廉政建设的提出正是因为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日趋严重。(一)腐败的定义当代西方学术界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定义腐败:第一,以公职为轴心的定义。即从人们与公共职务的关系以及公职人员所承担的职责来确定腐败的定义。第二,以市场为轴心的定义。这类定义受到经济学方法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关于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一.引言关于“腐败”的经济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 ,它不像经济学既有的分析对象那样可以实证地度量和统计 ,以致实证研究机构例如“透明国际 (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也不得不采用“腐败感 ( perceivedcorruptionindex)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整,一些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其中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腐败一直保持着高压态势,但到目前为止,这一社会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基本都和权力有关,这说明行政腐败问题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利用经济学权力寻租相关理论,深入分析腐败现象发生的内在机理,有助于从根本上寻找腐败的根源。一、权力寻租的经济学解释  相似文献   

8.
公权腐败研究不但要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视角出发,而且要系统挖掘其人性根源和人性治理措施。从人性角度而言,公权腐败是很难被根除的,只能降低程度,这在传统人性论中均有论证。当代反腐须多元并举,不应遗落人性环节,从自律层面而言,公职人员的道德要求不能高得离谱,因为任何道德都是对人性欲求的压抑和控制,目标过高容易导致群体性失效行为发生;从他律层面而言,则要"礼法"并举,法是指向罪的,单一的法治反腐只能打击质变为罪的腐败行为,而尚未成罪的腐败行为则无人管控,根本无法减少腐败的发生。为防止腐败"后继有人"和"春风吹又生",反腐应从源头入手,"礼治"能有效管控腐败的萌芽期和量变期,"德→礼→法"才是一种真正有效的全过程反腐举措。  相似文献   

9.
腐败问题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毒瘤,预防和治理腐败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人们大多从制度、经济学等领域进行研究,但随着冷战后建构主义的兴起,从文化角度来研究腐败根源的学者越来越多,成为腐败问题研究的有益补充。本文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出发,探究腐败产生并得以维系的部分因素。  相似文献   

10.
腐败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污染,它不仅形成各种经济损失,而且还构成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政府合法性的严重挑战。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来估计近年来(指90年代后半期)腐败给中国经济、国家财税、公共投资、消费者、社会净福利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腐败的经济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的问题,似乎在我国社会中成了个难以克服的痼疾,也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一大话题。反腐倡廉反复搞,似乎成效不大,因此我想现在也该针对腐败产生的原因,对腐败与防腐败的问题多作些经济学的分析,以便找到更有效的对策。腐败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不在于当事人品德的好坏、水平的高低,而在于规定着人们行为方式的那一系列体制。所谓腐败,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若是利用“公权”谋公利,那是理所应当的,公权本身就是为了公利而设计出来的;若是以“私权”谋私利,不说是天经地义,也是合理合法的;若是以私权…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政治之癌"的腐败在中国的经济转型期日趋严重,对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造成了威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这一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对腐败的概念作了较为准确的界定;接着,引用国际透明组织的报告对中国与世界的廉洁指数作了论述;然后,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从腐败的成本——收益进行探讨,提出了一套较为符合中国实际的治理腐败的对策,以便从根本上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3.
新视野     
##正##在"依法"与"有效"之间寻求均衡点随着"四个全面"日益深入人心,理论界和实践层面都在关注一个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所有行政行为都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而全面深化改革确定了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改革亟须"有效"。那么,地方政府行政如何在"依法"与"有效"之间寻求均衡点呢?  相似文献   

14.
应积极稳妥地推行廉政保证金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政保证金制度,是一种以年金方式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准备,通过累积效应增加腐败成本,约束和激励公职人员廉洁奉公的保廉机制。近来,一些地方和部门相继传出进行廉政保证金试点的消息,引发了一场关于廉政保证金制度的大讨论。当前,社会上对廉政保证金制度有着多种不同看法和争议。对此,本人认为,廉政保证金的思路是符合现代行政管理和民主政治理念的,它作为一种经济反腐手段,在加大腐败的经济成本、遏制公务员腐败上应是有所作为的。 从经济学角度看,廉政保证金制度有其必要性。一是能够弥补法学治腐的缺陷。一直以来,在治腐问题上,我们往往强调法学治腐,而很少考虑经济学治腐。实际上,法学治腐虽然有力,但力量有限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事后对违纪违法者的追究和惩处。而廉政保证金  相似文献   

15.
用经济学理论对反腐败领域进行分析,其目的在于探究反腐败对策的最佳方案。在腐败行为中,公职人员为了获得财产性利益,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主要包括心理成本、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等。通过对腐败行为成本—收益关系的分析,可知各成本要素在腐败总成本中的构成机制存在差别。为了取得最佳的反腐败效果,应着力提升直接成本中的心理资本;适度提高公职人员待遇,提升机会成本;加大追责权重,提升实然惩罚成本,并确保对腐败犯罪的裁判严格遵循法律。  相似文献   

16.
『期权化』是权力腐败的『有利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因为人内心强烈的物质欲望、人与人之间强烈的物质竞争,以及本体拥有权力的度与外界监督管理的度之间始终存在的强差而表现出恒久的衍生力。生物在繁衍过程中能够产生变异,并且还能遗传。其中,对其本身生存有利的变异,叫做有利变异;相反,对其本身不利的变异,则被称为不利变异。与此相类似“,期权化”也是权力腐败的变异方式,而且属于“有利变异”。权力腐败的“有利变异”为何指向“期权化”期权本身是个经济学上的概念。由于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和期货贸易的不断发展,人们很自然地将期权的概念引入到对权力腐败的研究领域,用以形…  相似文献   

17.
“高薪养廉”的经济学含义,是提高腐败的机会成本以防止腐败。付出的成本是“高薪”,得到的收益是政府官员、公务员的“廉洁”。这一办法在有些国家(比如新加坡)实行得较为成功,有学者以此为据,主张在我国也推行“高薪养廉”。 然而,目前我国并不具备实行高薪养廉的基本前提条件。 要实行“高薪养廉”,首先应具备两大基本前提:(1)维持文官系统的适度规模;(2)政府职能合理化、规范化。维护文官系统的适度  相似文献   

18.
董颖 《管理科学文摘》2012,(24):138-139
对腐败问题的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分析探讨腐败的本质及成因、预测评估、预防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纷繁复杂。本文从经济学、政治学,政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视角作综述、评析。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难题,在于反腐倡廉的社会文化资源相当短缺。因此,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败引申到文化的高度,是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警惕“腐败文化”蔓延如果腐败呈现出普遍化、流行化、社会化的趋势,除了体制层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它获得了一种文化上更有力、更稳定的支持。这就意味着,腐败也容易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行为模式之中。当前,我国的集团性腐败、体制内腐败以及人们的羡腐心理等,都是“腐败文化”滋长蔓延的可怕信号。集团性腐败。集团性腐败或集体腐败,是指掌握…  相似文献   

20.
赵蕾 《领导文萃》2008,(10):35-40
腐败泛滥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恶果? 是否被认定的“腐败”一定都是真正的腐败? 腐败是政治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能否对腐败问题引入大赦机制,像民企原罪问题一样? 反腐两个系统,法律系统和党内系统,是否可能统一? 腐败能治吗?感冒,还是癌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