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城市经营体系的创新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城市经营的误区,在现有的城市经营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经营实践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经营的内涵,并对城市经营理论体系做出了创新性研究,突出强调了城市政府改革、城市创新、城市规划和城市营销对城市经营和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城市经营的误区分析与模式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对城市经营的战略趋同出发,阐述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经营理论内涵,分析了我国城市经营的误区和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经营导向、主体、客体及原则。提出了我国城市经营的现实选择———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经营可行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对城市经营的战略趋同出发,阐述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经营理论内涵,分析了我国城市经营的误区和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经营导向、主体、客体及原则。提出了我国城市经营的现实选择——基于产业集群的城市经营可行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城市经营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误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城市建设与管理传统体制、机制的制约。本文提出树立科学的城市经营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经营,建立科学的城市政府经营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城市品牌化经营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分析了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之间的误区,指出城市品牌化经营是以城市定位为前提,通过筛选特定城市形象信息来吸引外部要素向城市汇集的手段,城市品牌化经营是城市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行城市品牌化经营应遵循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城市经营存在三大误区:一是城市经营的目标异化,二是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职能错位,三是城市经营重策略创新、轻战略规划。这在实践中导致一系列消极后果。因此,我国的城市经营应实现三大转变:一是实现从追求筹集城建资金向追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二是实现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职能转变,三是实现从城市策略经营向城市战略经营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城市营销误区剖析与城市营销实施思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城市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经营理念,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视。从实践上看,昆明、上海、成都等城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对城市营销概念的界定不清,导致城市营销战略的定位模糊,战略实施系统性不强,城市营销活动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对城市营销概念的界定,重点剖析我国城市营销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实施城市营销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多角化经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的自然选择。企业有效进行多角化经营的关键在于实施多角化经营的战略决策。企业多角化经营中有片面多角化、盲目多角化、夸大多角化作用以及过度多角化的误区。而规避这些误区应从立足专业化和企业本身实力以及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三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建设宜居城市已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发展目标。宜居必须宜闲,宜闲则离不开休闲文化的培育。目前,我国城市休闲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休闲文化品味不高,庸俗娱乐大行其道;休闲生活过于单调,休闲活动选择面不宽;一味追求西化,缺乏自己的休闲文化特色;精英休闲与大众休闲界限过于分明。这些误区妨碍了城市宜居性的提高。为打造现代宜居城市,在休闲文化建设中应该着重处理好高雅与通俗、多元与同一、现代与传统、精英与大众这四对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大城市,这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竞争,解决 "三农"问题,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发展大城市过程中必须做到解除误区呼唤发展,制度 创新谋求发展:全面开放促进发展,经营城市合理发展,以及带动周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危机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危机管理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我国城市危机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危机管理认识有待于加强;城市危机教育不足;政府与公众在城市危机管理上存在沟通的"盲区";现有的城市危机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等。构建城市危机管理新机制的路径主要有:树立城市危机意识,实现危机管理理念的全方位转型;加强法规体系建设,为城市危机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积极的城市危机预警系统;加强公民的危机管理教育,提高公民的危机管理参与意识和能力;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整体联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农村发展滞后的消极作用日趋明显。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教育发展不平衡。在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突出表现为教育质量差距的今天,应该通过完善农村教育设施、提高农村老师素质、加强农村学校管理和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等措施,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通过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引发了学者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与思考。乡村的应对体系相较于城市而言更为脆弱且不够完善,致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乡村人民的生活、健康等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对乡村进行韧性规划,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指标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提升乡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相对于物资、救治以及社会管理,疫情期间高效的防控管理能够有效提升乡村韧性并减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乡村带来的冲击。在防控管理的基础上,有序协调后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乡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单行条例,依法规范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同时也是立法上的新探索。城 管单行条例在立法定位上以“小城管”立法为宜,即围绕城管综合行政执法来展开。在立法功能上,城管条例旨在承接上位法, 合理进行细化、补充、变通。城管单行条例发挥立法变通权,设立行政处罚,不仅具有法律依据,同时符合法理和立法目的。同 时,条例的实施依赖具有正式编制和执法资格的城管执法人员,民族地区应采取积极措施,缓解“执法人员荒”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陈柳钦 《南都学坛》2010,30(5):109-115
城市危机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危机、意外事故危机、公共卫生危机和社会安全危机等四大类。为了解决城市危机给城市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城市危机管理应运而生。城市危机管理的成效需要相应的机制来保障,包括危机机构的设立、危机预案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危机预测评估、危机处理和政策制定等,依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储备、预警、控制和恢复四大阶段。当前我国城市危机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危机管理认识有待于加强;城市危机教育不足;政府与公众在城市危机管理上存在沟通的"盲区";现有的城市危机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树立城市危机意识,实现危机管理理念的全方位转型;加强法规体系建设,为城市危机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积极的城市危机预警系统;加强公民的危机管理教育,提高公民的危机管理参与意识和能力;构建城市危机管理的社会整体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和农村选取的1699名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1)城市父母比农村父母对子女有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拒绝否认,农村父亲比城市父亲对子女有更多的过度保护,农村母亲比城市母亲对子女有更多的惩罚严厉。(2)城市中,父母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母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惩罚严厉和过度干涉保护。农村中,父母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惩罚严厉,母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拒绝否认。(3)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父亲均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惩罚严厉,母亲均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拒绝否认。城市父亲对男孩和女孩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没有显著差异,而农村父亲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中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规划中应采取的对策:(1)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和城市规划;(2)积极推进城市产业转型;(3)构建城郊绿色网络,大力推进生态建设;(4)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破解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所形成的障碍,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一大批超大城市新区应运而生。与老城区相比,这些城市新区空间规模超大、功能布局特殊,全面区域管理亟待加强,但旧体制整合难度较大,需要运用综合配套改革的理念从行政层级、管理幅度、公共服务运行模式、官员政绩评价与选拔任用机制、富余官员安置等领域做出新的制度设计。城市新区新的管理模式在我国基本实现均质化发展的东部大都市密集区的行政区划整合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城乡等值化是让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收入水平、就业机会、工作条件、社会保障、居住环境等方面“不同类,但等值”。其模式主要是通过土地整理、优化产业结构、村庄革新、强化生态保护等,将农民留在土地上。而城乡公平概念则是基于城乡之间存在发展上、政策上以及财政、就业、社保等方面的不公平而提出的。实现城乡公平发展要统一城乡规划布局,统一城乡户籍管理,消除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保证城乡居民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定居城市倾向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促进农民工定居城市成为市民和提高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道路和途径,对比农民工的城乡生活成本和收入,从"经济人"假设出发对农民工选择移居城市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城乡生活成本的差距和城乡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民工定居城市成为市民的倾向;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决定着返乡农民是否能够坚持已经形成的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成本的增长、提高农民工务工收入、促进返乡农民从事高附加值农业生产将决定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