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曾高扬哲学的作用,但也提出要终结哲学。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哲学,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终结并非否定哲学,反倒是要强调哲学。他有关意识形态现实性的主张更是表明哲学的实存。尽管两人在对哲学,包括对"哲学的终结"的这种理解,即主张马克思思想是哲学,马克思哲学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实践的理论,是一致的,但马克思把这种理解建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上,从而在本质上超出了柯尔施的思想视域。 相似文献
2.
意志与语言游戏分别是叔本华和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的两个核心概念.叔本华通过批判传统的理性主义认识论,建立起一种意志的形而上学,以之取代传统的理性形而上学;后期维特根斯坦则通过语言游戏批判了传统的本质主义语言观,设想出一种基于生活形式的文化,哲学问题将在这种文化中消失.从意志到语言游戏,显示出批判的哲学何以走向哲学的终结.所谓哲学的终结,并非意味着哲学不复存在,而是哲学的性质和方向发生重大改变. 相似文献
3.
4.
本文追问马克思哲学终结观的意蕴及其终结哲学的内在动力,考察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所表现的哲学批判、政治批判和实践批判三个层面,论述了马克思的哲学终结观与现代性批判话语的内在关联及其对解读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终结与人类生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黑格尔哲学解体之后 ,许多哲学家一再宣告哲学的终结。经过一百多年的对传统哲学的批判、反思和清理 ,哲学终结的真实意义逐渐清晰起来 :哲学是对人性的反思和自觉 ,传统哲学是对人性固有的思维和理性能力的自觉 ,是用思想把握世界的方式 ,它把世界和存在思想化、逻辑化 ,并把思想的、理性的生活方式绝对化为惟一符合人性的存在方式。传统哲学的生活理想是建立在社会分工、阶级对立基础上的精神贵族的理想。在工业化、世俗化、群众组织化的时代 ,个人的感性幸福成为现实的追求 ,人性的丰富性、全面性成为文化的自觉意识 ,作为惟一符合人性的哲学独断终结了。但思维和理性却是人性最重要的机能 ,哲学仍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作为重要的生活维度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柯尔施重申了马克思思想的哲学维度,并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观念哲学,而是从经济、哲学与历史的统一中,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的批判,通过革命的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虽然柯尔施没有对马克思哲学进行具体性的解释,但他提出的一些观念,对于理解马克思哲学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将如何自存?如果承认哲学仍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它的基本问题与任务将是什么?这是当代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作者以对"形而上学是人的自然趋向"这一著名命题的分析为切入点,阐发了以"形而上学批判"作为哲学的基本主题,哲学在存在方式、主要内容和思想功能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这表明,"形而上学终结"之后,哲学仍将生机勃勃地存在并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放弃了"唯我独尊"的"女王"的荣耀,却成为了推动人的思想创造和生活幸福的一种朴素而真实的力量。这是哲学所达到的十分重要的新的思想自觉。 相似文献
8.
论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论述了恩格斯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包含两个理论层面 ,一是以“哲学终结”为轴心的元理论 ,二是以“哲学基本问题”为轴心的对象理论。恩格斯认为 ,以思辨的方式构造自然和历史规律体系的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已走到尽头 ,而包括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在内的实证科学则已发展到了足以提供世界联系和运动之总体图像的程度 ,用实证科学取代哲学去认识外部世界的规律已势在必行 ,哲学终结的时代由此来临。这种终结是一种有限终结 ,哲学还可以在思维领域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马克思哲学总体性质的探讨中 ,寻求终极解释原则和构筑完美的体系仍然是主导许多学者的隐性意识 ,这一体系意识极大地阻碍了马克思哲学研究向更深层次扩展。当前学界流行的几种代表性观点有其缺失和虚妄之处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难看出体系意识在深层逻辑上恰是向旧形而上学的回归 ,马克思哲学的变革恰恰在于颠覆旧形而上学的体系意识 ,进而终结形而上学。因此 ,走出体系的怪圈 ,探寻马克思哲学的真境 ,乃是当前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尽管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哲学存在着原则区别,但两者之间在思想与学术上却有着密切的关联。马克思主义传统已经转化为社会哲学的资源,成为经典社会哲学最重要的部分,并对现代社会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哲学也深深地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传统。当下,在马克思主义史研究中引入社会哲学视角,是再现、丰富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史的应有视域。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和出场,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为了避免回到传统西方哲学的思维范式和基本框架之内解读马克思所导致的意义遮蔽,必须以整个西方哲学史为背景,对马克思哲学的出场路径进行深入考察。事实上,这场哲学革命的实质是对传统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置换,通过对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和对传统哲学致思理路的改变,将哲学的根本视域转向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从而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到实践人学的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2.
13.
20世纪有关“哲学的终结”或所谓“后哲学”的呼声几乎不绝于耳。一般地说 ,对哲学的合法性真正具有解构作用从而构成威胁的 ,主要有海德格尔、德里达、罗蒂、利奥塔等人的观点。通过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剖析 ,可以发现 ,“哲学终结论”对以往哲学的颠覆 ,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基于对传统哲学的某种误解。他们对哲学所作的解构 ,不过是一个“后现代”的神话而已 相似文献
14.
15.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马克思哲学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或作为一种学科创制的哲学。对马克思来说 ,哲学从来就不是纯粹形而上学的思辨 ,不是什么重建本体论的努力 ,而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现代西方哲学主张“哲学的终结” ,但却始终未能超越哲学。“哲学的终结”反映了哲学的危机 ,更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危机。维特根斯坦否定哲学是因为哲学没有正确地使用语言而造成许多伪问题 ;海德格尔宣布哲学终结是因为哲学无法思考存在的前提 ;罗蒂提出后哲学文化是为了反对实证论的本质主义 ,去除哲学的真理垄断地位。刺激他们思考的科学主义、虚无主义和本质主义正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不仅在人的思想中、更在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中有其根源。马克思把哲学危机看作一定时代危机的表现 ,批判哲学 ,必须批判哲学生存的现实 ;消灭哲学 ,必须消灭哲学依附的制度。马克思真正使哲学变成了社会改造实践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 ,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哲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历经现代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拒斥”和后现代主义的“本质解构”,伴随着美国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各种“哲学终结论”不绝入耳.伽达默尔以其解释学的实践哲学重新要求“返回到哲学的科学特性"“哲学以改变的方式存在下去”,这无疑是对哲学以及哲学作用的重新肯定和强调,也是对“哲学终结论”的回应和批判.本文以伽达默尔实践哲学为基础,深入探讨和分析了伽达默尔的哲学科学性、哲学作用和哲学命运问题,显示出以存在普遍意义与价值诉求为根本性质的哲学必然是人类存在与生活的一种方式,哲学命运不仅是哲学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它是人类存在与生活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说,如何对待哲学,意味着如何对待人类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欲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必先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 ;而这一性质首先通过与理性形而上学的关系呈现出来。其要义在于从理论上批判地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这一革命是由存在论基础上发动的。先前对马克思哲学的领会往往忽略或者回避了这一点 ,从而导致某种退化的理解。本文力图通过与当代哲学的对话 ,特别是通过阐释尼采、基尔凯郭尔及海德格尔对超感性世界及柏拉图主义的抨击 ,指证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如何先期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并洞穿了它的秘密。在这个意义上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不是对形而上学之一种的批判 ,而是对形而上学之一切的批判。也是在这个意义上 ,当代哲学的进展使得马克思哲学的这一划时代功绩———它曾被历史地遮蔽———被历史地再度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提出“消灭哲学”的口号,因此,西方学术界有学者认为,真正的马克思的理论是没有哲学的.对此,沃尔夫冈·豪格认为,马克思是有哲学的.首先,马克思哲学不是“机构哲学”或学院派哲学;其次,马克思哲学终结的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哲学,即西方形而上学;最后,马克思哲学是扬弃了黑格尔哲学和他自己早期哲学的哲学,即“扬弃了哲学”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与某些西方哲学家所谓“中国无哲学”论以及形形式式的“哲学终结论”相呼应,国内学术界也有种种对“中国哲学”存在意义的怀疑。但是检索20世纪中国真正有创造力的哲学家在哲学理论和哲学史两方面的工作,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哲学”实际上已经对那些批评作出了建设性的回应。它包括作为学术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与作为理论的中国哲学创造。后者主要围绕着重建意义世界这个中心,在形上学的本体论、宇宙论,和伦理学、道德理论两个层次展开,表现出高度人文化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