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是无尽的等候,爱是博大的宽容,爱是默默的奉献,爱是沉沉的责任,爱是深深的信任……古代的孔子主张"爱人",墨子提倡"兼爱"。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爱显得尤为  相似文献   

2.
王微 《决策与信息》2011,(12):95-96
墨子是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作为小生产者阶层的代言人,墨子反对儒家提出的“厚葬久丧”的理论,转而复古,采用夏朝政策,提出节葬简丧的思想。墨子劝说王公贵族对复杂的丧礼仪式尽量简化,陪葬品尽量节省,避免对生者的生产和生活造成负担。“节葬”与“兼爱”、“尚贤”、“节用”、“非攻”、“非乐”等共同构成了墨子的伦理思想体系,体现出墨子代表的整个阶层对于和平与幸福生活的追求。“节葬”思想具有独树一帜的进步性和现代意义,同时也有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最终流于空想,难以施行。  相似文献   

3.
爱是无尽的等候,爱是博大的宽容,爱是默默的奉献,爱是沉沉的责任,爱是深深的信任……古代的孔子主张"爱人",墨子提倡"兼爱".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是社会文明的"催化剂",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4.
下属和上司     
刘澜 《决策》2009,(9):49-49
绝大多数决策者都身兼上司和下属两个角色,对他们来说有两个决策至关重要:我应该做怎样的上司?我应该做怎样的下属?要决定做怎样的上司,先要知道有怎样的下属。一般说来,下属可以分为四种:爱上司的批评者,不爱上司的批评者,爱上司的不批评者,不爱上司的不批评者。第二种下属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管你做什么,他都会反对,但是并没有建设性意见提出来。第三种下属恰恰相反,是为了支持而支持,不管你做什么,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之际,旧的奴隶制度已经崩溃,新的封建制度尚未确立,当时的中国,处于极度的动荡之中.面对剧烈嬗变的社会现实,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学说,阐述自己对社会发展的看法,于是,出现了先秦时期盛极一时,以老子、庄子.墨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争鸣.争鸣持续了200多年,大大启发了中国人的心智,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是中国历史上令人留恋和羡慕的年代.  相似文献   

6.
美国法学教授布雷纳德.柯里在1963年出版的《冲突法论文集》中提出了政府利益说,极力反对通过冲突规范来选择法律,而主张政府的利益是适用法律的唯一标准。此学说提出后褒贬不一,作者曾基于种种原因认为这种学说理论的先进性大于其弊端,因此对它没有被广泛应用感到疑惑,到底为什么它没有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也成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问题。针对这个疑惑,作者将在本文中对政府利益分析说这个具有种种优点的学说没有被广泛应用的原因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谢鹏 《经营管理者》2013,(27):349-349
文章从墨子固本用财、节用节俭、相交利、尚贤任能几个方面来论述墨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和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从而使墨子宝贵的管理思想精髓能够在当今现实中得以传承借鉴与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8.
墨子的学生子禽问墨子道:“多说话有好处吗?” 墨子答复说:“像癞蛤蟆与青蛙,从早到晚不停地叫,甚至叫到口干舌燥,然而有谁听到它们的叫声呢?反观报晓的雄鸡,  相似文献   

9.
刘军 《经营管理者》2013,(1X):375-375
<正>一、人与人的和谐思想1."兼相爱、交相利"的复合价值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墨子深刻认识到混沌社会状况造成了人们畸形心理,长期的战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自私自利、反目成仇。墨子认为:"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者,以不相爱生也。"(《墨子,兼爱中》)意思是说,一切祸乱都源自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不相爱"归根结底是一种单纯的"利己观",为解  相似文献   

10.
略论墨子的人才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选拔人才和任用人才两个层面论述了墨子的人才观,并指出研究墨子的人才思想,对现今我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对如何选拔任用干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和逻辑学家。墨子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亦有丰富的阐述。本文着重阐明其管理思想,这包括以人为本、尚贤使能、尚同控制、察其志功等。墨子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之交的鲁国人墨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组织了墨者集团。墨子的核心思想"兼爱;尚贤;志功统一;节用"给后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篇论文对墨子思想的主要观点进行简单的阐述,并结合当今政府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分析墨子思想中的精髓,在改善政府行政管理绩效工作上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漫画两帧     
古时,一代宗师墨子有一得意门生名为耕柱,他是众多弟子中公认最优秀的学生,但却时常遭到墨子指责,耕柱为此感到有失其面。某日,当墨子再次责备时,他愤然责问:“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弟子中,吾乃如此差矣,以至时常遭您的责骂?”墨子闻之不动声色说道:“假如我现在上太行山,依你看,我是用良马来拉车,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决策探索》2009,(15):88-88
穿草鞋,是墨子的大众形象。这说法出自《庄子·天下篇》:“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跛矫为服。”  相似文献   

15.
訾其伦 《领导科学》2012,(23):53-54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十分重视人才,他把人才视为"国家之珍"、"社稷之佐"(《墨子·尚贤上》,下引《墨子》只注篇名),认为"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亲士》);把推崇、任用贤能之人视为为政之本,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上》),主张"尚贤事能为政"(《尚贤上》).墨子在《尚贤》篇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关于人才选拔、使用及管理的策略和举措,在当时的人才思想中可谓独树一帜,对历代统治者选拔人才、治理国家有很大的启示,对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墨子的选人标准和原则 1.崇德尚才的选人标准 墨子在选人上坚持崇德尚才相统一的标准.墨子认为,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尚贤上》),即包括德行、能力和学问三个方面.三者中,墨子把德行视为首要的、根本的,"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修身》),建议统治者"列德而尚贤"(《尚贤上》).在墨子看来,其一,人才应该德行敦厚,怀兼爱之心,行仁义之事,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决策的过程角度研究了墨子的决策思想。墨子主张"择务而从事",选择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加以解决;主张上下情通,重视信息的收集;提出"利中取大、害中取小","万事莫贵于义"的决策标准权重分配原则,主张在决策时应权衡利弊以选择行动方案;主张用"三表法"来判断决策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7.
假如你爱你们的文化,爱你们的自然景观,你们的气候和历史,那很好;但是,假如这种爱国主义是建立在否定其他人的文化的基础之上的,那就不是一种好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同样也意味着,假如你认为你自己的人民在干什么错事,就应当毫无保留地直言,反对你自己的人民。这是一种甚至更为强大有力的爱国主义。真正的爱国主义有时必须是批判的。真正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8.
孙钱章 《决策》2001,(12):27-27
识才,要知道人才的特点,人才和庸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有主见,有创造,能从事创造性工作。而庸才则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只能从事不费脑筋的工作。有主见,有创见,难免与领导意图不一致,甚至与传统原则相抵触,而且创造性劳动又难免有失败,犯错误,而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重复性劳动,似乎没有缺点错误,有也不是自己的,这种人使用起来,“听话”、“顺手”。前者似乎爱闹“独立性”,不听话,不顺手。所以墨子说:“良才难令,良马难驭。”虽然千里马有缺点,但墨子却又说;“良马难驭,然可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右致君见尊。”因此,高明的领导人,肯定会使用有缺点的人才,而不会使用“无缺点”的庸才。  相似文献   

19.
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提出了兼爱、节用等十大纲领,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墨子的德育思想博大精深,为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内容、教育原则和方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子善 《领导文萃》2006,(12):70-70
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地摄影,有许多成为了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因为这些杰出的战地新闻照片,生动地、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罪恶,唤起了大众的良知,共同起来反对战争,从而为尽早结束这场罪恶之战做出了贡献。美国的战争决策者——约翰逊政府为此十分恼怒,他们说:“政府派遣到越南的记者既不称职,也不爱国。他们不应该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提出批评,甚至连怀疑也不能有。”然而,富有正义感的摄影记者认为有必要让公众知道战争的真相。他们表示:“没有一种检查制度能够阻止大众毫无成见的心理,去真诚地反对赤裸裸的暴行,反对令人作呕的行为,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