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性选择理论与法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一、前  言法经济学 ① 是 2 0世纪 6 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法学和经济学交叉的产物 ,特色就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对法经济学最普遍的界定为“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检验法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演化和影响”② 。但也存在分歧 ,有的侧重于研究法律政策制定过程中经济学的作用 ,有的侧重于研究与法律相关的经济现象 ,还有的于综理规则的构成要素 ,他综合经济学、法学、伦理学以及实用主义哲学形成了他的制度经济学。法经济学的第一次浪潮在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很快就衰落了。法经济学的真正勃兴是在 …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关系问题是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随着经济学日益技术化、公理化和科学化,20世纪的主流经济学逐步丧失了道德伦理视野。然而,经济学要对现实问题真正作出思考和解释,依然不得不深入经济学公式背后的伦理问题。在经济学日益疏远伦理学的思潮下,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却掀起了一场复兴经济学与伦理学联盟、重建经济学伦理之维的“革命”。他强调经济学和伦理学之间关系的双向性,主张在重新宽泛理解经济学的基础上,“恢复”经济学内在拥有的“人的层面”和“社会层面”。  相似文献   

3.
论伦理学与经济学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贺尊  汪小勤 《江汉论坛》2003,1(9):37-39
本文从经济学与伦理学的联系入手,阐释了“和而不同”是伦理学与经济学融合的前提;伦理学中体现经济学思想、经济学中反映伦理学内涵是伦理学与经济学融合的中介;伦理经济学作为伦理学与经济学融合的产物,其价值就在于改善经济决策的伦理质量。现代经济学的研究不应偏爱于纯粹的数学模型或中性的分析工具,而应把伦理学方法“皈依”经济学的研究之中,去解决当前信用缺乏、价值判断缺位等实际问题,为经济政策的选择提供伦理指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兆友教授的著作《技术创新论-哲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以下简称《技术创新论》)(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是从哲学的视角研究技术创新的一种有益尝试。该书是作者近几年来对技术创新哲学进行思考的一个归纳,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作者总结了技术创新研究的多重视角,说明了技术创新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以及技术创新哲学研究的意义。作者指出,由于技术创新理论本身来自于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并且由于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而我国技术创新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管理学和较少的社会学层面展开的,哲学层面的研究目前则是处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哲学科学,它从哲学——历史的高度对道德进行阐述,通过对道德的全面研究,从而揭示道德的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当然,这样说并非都赞同。目前,哲学界、伦理学界,对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它是研究善恶的科学。有的说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规范的科学;有的说它是研究道德行为的科学;有的则主张伦理学是研究整个道德现象的科学。不管怎么说,要推进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就得抓住“道德结构”这个对伦理学建设带有根本性、起点性的问题。这一点,大家都是赞同的。因之,无论从实践上说,还是从伦理上说,都必须加强对道德结构的研究。下面我们就研究道德结构的方法论作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肖力 《江汉论坛》2004,(10):81-83
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困境的根源在于西方传统哲学的危机。传统的西方哲学只是侧重于从科学计量的角度来理解“时间”和“空间”。他们所理解的“人”,只是一种具有特殊“理智”这种功能的“动物”,因而“历史”也不过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因果系列,由此在经济学中演化出“经济人”范式。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进行了重新解构,回答了“真正的人性在哪里?”“人到底是如何存在的?”这一现代哲学的核心问题。海德格尔对“人”的理解也影响了一大批现代经济学者,推动了现代经济学的演进与行为经济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王菁 《南方论刊》2008,(12):51-51,50
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其众多的理论洞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当代经济学所吸收。米塞斯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将理论立足于“把人当人”的社会哲学层面,将经济学纳入人类行为通论架构之中,在“符号逻辑”和“数学思维”遭到普遍质疑的今天,其理论魅力正与日俱增。因此,重拾米塞斯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对中国当代经济学研究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齐振海教授主编的《未竟的浪潮──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一书,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的最终成果。追踪当代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站在哲学的高度分析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近几年来一些哲学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崇高使命。该书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突破了以往那种只从某一学科论述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影响的片面性,而是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全方位、多视角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是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思想,通过对他的这一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获得关于马克思学说的真正起源、市场经济与人的异化、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等各方面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演化经济学方法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孟华  刘春英 《文史哲》2007,2(5):163-168
演化经济学方法论采用个体群思维方法研究经济问题,以达尔文主义作为哲学基础,借鉴批判实在论,强调回溯法。这使得其理论体系具有侧重于哲学思辨性而缺乏实证检验性,侧重于解释而缺乏明确的预测性的特点。个体群思维方法使得演化理论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较广的可拓展领域。达尔文主义体现了唯物论的哲学思想,更具现实性。演化经济学方法论是构建和保护演化理论的基本指导原则,也导致了它与主流经济学的强烈分歧,从而使得演化经济学处于边缘化和异端的地位。演化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具体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中西哲学特点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有着不同的特点中国哲学侧重于社会和人生,与伦理、政治思想密切联系,西方哲学侧重于科学和思维,与自然、科学的揭示和探索密切联系;中国哲学的无神论传统,西方哲学的宗教统治盛行;中国哲学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连续性,西方哲学辩证法思想的非连续性;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和谐,注重人际关系,西方哲学重视天人相争,突显个人英雄主义;中国哲学的整合性,强调“由多到一”,西方哲学的个性化,注重“由一到多”;中国哲学的直觉性,注重了悟,西方哲学善于逻辑推理,注重论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深刻的历史转折时期。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步步深入,时代精神日益丰富多彩。然而,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却在这个伟大的时刻陷入了“困境。。翻阅学术杂志的哲学栏目,人们不时地感叹“哲学的贫困”;有感于经济学到处受欢迎的气氛,有人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机,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其实,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非但不会导致哲学的“贫困”,反而促进了哲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创,哲学也从中世纪神学的禁锢下解放出来,把自己的理论视野由神道转向人道和由天国转向人间…  相似文献   

13.
动力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力机制理论是从机制的视角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使得组织自动运行、“无为而治”,这在经济学、管理学和新兴交叉学科都是热点问题。经济学中关于激励机制的研究,逻辑严谨但假设太多,不够实用;管理学中关于激励理论的研究符合人性,但没有深入到机制层面;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各异,未成体系。面对知识经济的要求、学科融合的趋势以及我国改革的需要,亟待探索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人权主体的确定,是人权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和“权利”,都是具有多重意义的概念,哲学、法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不同角度,对人权的阐释是不同的或不尽相同的。人权研究中,只有将“人”放到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中去考察,才能正确地理解和确定人权的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15.
道德向来被看作是属于伦理学、哲学范畴内的问题而处于经济管理学之外。道德规范和社会意识形态对于降低交易费用、节约社会经济管理成本的功能,也常被忽略,本文想就道德的经济管理功能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一、道德缘起于对人类行为的协调与规范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旨趣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行政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应是行政人的德性及其实践和价值选择 ;行政伦理学的哲学伦理学基础应当是古典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德性论传统 ,而不是功利主义或其任何变种 ;行政伦理学应当抛弃“经济人”缪误 ,而以“德性行政人”为理论出发点 ;行政伦理学研究应当力避“概论化” ,加强其“哲学化”取向和理论深度 ;行政伦理学主要通过辨明行政人的各种价值与义务 ,探讨行政道德发展的内在逻辑并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学术伦理:“日神类型”与“酒神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20世纪中国哲学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在引进西方学术的同时,引入了“价值中立”的学术伦理,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者认为,三、四十年代的清华学派是这一学术伦理的典型体现者,属于“日神类型”(特点是超越、平行、兼容);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源于价值的合理性酒神类型(具有一元论倾向和整体性、高屋建瓴性特征)。作者认为,日神类型受惠于西方文化的传入,是中国哲学走向现代化的一种“象征”;日神类型和酒神类型的会合,才是学术得以繁荣与发展、健全与完善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将主观价值判断排除在实证经济学之外,被主流经济学家视为保证其研究科学性的关键.但事实上,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无法实现“价值中立”,它受到方法论判断和利益判断这两种价值判断的影响.新古典范式是西方实证经济学预设的方法论判断,它是统摄西方实证经济学的研究纲领,从学术层面影响着经济学研究.资本利益价值判断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它服务于新古典范式的权威,从社会层面影响着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书是作者1989年出版的《价值哲学》一书的补充、发展和完善,它标志着作者对价值哲学思考的深入,也反映了近年国内价值哲学研究的新水准。全书以价值本质问题为重心,由“价值的存在与本质”、“价值活动”、“价值意识与价值观念”、“价值与文化”四编十五章构成。依逻辑进程,本书实际上阐述了价值本体论、价值活动论、价值观念论和价值文化论。本书名曰“新探”,纵览全书,的确是敢于发他人所未发、探前人所未探,新见迭出。这个“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学科名称及学科定位的新见解。学科名称的规范与统一,并非无关宏旨。笔者就屡次碰到这样的事:图书馆有时会将有关价值论的书编到经济学类或伦理学类去,有的编辑部则常将此类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分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经济学和伦理学两个学科逻辑起点的“经济人”和“道德人”概念 ,是基于人性假设的理想类型 ;“道德人”和“经济人”理论上的疏离不仅带来了理论范式上的歧争 ,更严重的是 ,由此带来的制度安排也有悖于行为主体的真实选择 ;经济学和伦理学两个学科应在原来假设的基础上各取所长 ,这样才能较真实地反映人类行为的多层面相 ,进而不断优化现实中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