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  相似文献   

2.
黄海华 《探求》2006,(Z1):13-14
党中央明确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腐败是社会存在的毒瘤,是导致社会不和谐、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它直接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度.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做好反腐倡廉工作.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社区文化建设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人为本”的终极价值目标把社区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统一起来。因此,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要义。要把和谐发展、引导社区人树立和谐伦理、倡导宽容谦让的社会公德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充分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方式方法及手段。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实现社会的整体和谐,就必须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和谐及其相互之间的和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关注急待突破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梁林泉  戴小华 《探求》2006,(Z1):55-5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强调要按照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农民的政治参与是其表达利益的直接体现,让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农村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靳翠梅 《社科纵横》2008,23(7):44-45
和谐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人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障.目前影响人们心理和谐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有主体自身认知水平和修养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再到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倾向。在战略意义上,“和谐社会”体现了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而先进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先进文化的引领、社会才能朝着正确、快速、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孟蕴华 《社科纵横》2008,23(9):145-146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高校青年是否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校要通过加强师德建设、课堂建设、阵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路径帮助青年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三个角度对全面建设和谐校园的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多成  孔文钊 《社科纵横》2008,23(1):13-14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我们应该从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必要性、原则、意义和路径等方面全方位认识并把握和谐文化问题,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凡 《学术交流》2005,(6):122-12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进一步阐述.这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其中,利益整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党和政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核心主体;民主法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制度创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方式;道德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增强社会活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严跃英 《探求》2006,(Z1):30-31
一、民生和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建设,是促进经济、政治、科教、文化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解决民生和谐问题.如: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人民内部矛盾,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在政治生活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在社会生活中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民生和谐了,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和谐文化的新概念,强调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大众传媒的力量举足轻重。本文认为,2008年奥运会为大众传媒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契机。因此,本文将文化的和谐分解成:本民族与外民族人民之间、本民族内部人与人之间和人自我的文化和谐三个部分,探讨大众传媒在这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涛 《社科纵横》2007,22(8):26-28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全局;以人为本,发展民主政治;培育和谐文化,调动全党全民的力量,共同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15.
陈媚林  石维有 《探求》2007,(6):15-17
构建和谐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重要内容、重要保证和着力点。构建侨乡和谐文化是构建我国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整治企业污染、弘扬华侨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和加强华侨艰苦创业的历史教育是构建侨乡和谐文化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面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陈家长  郭辉 《社科纵横》2009,24(11):15-17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的内涵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心灵的和谐,三者内在联系、相辅相成,是构建杜会主义和谐文化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其次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需要和谐文化的熏陶和培育,规范与指导。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立 《社科纵横》2013,(10):141-143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需要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理性认知,对构建和谐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和谐社会建构的"文化自觉"即是寻求一种社会和谐的文化根基及其建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完整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将和谐社会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将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为了推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的理论研究,本刊编辑部近日组织了一组专家笔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