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歌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既融合了西洋歌剧的要素,又融合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要素,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那么,音乐教学是一个很好的传承载体。中国歌剧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载体,同时在使中国歌剧走向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国歌剧在音乐教学中传承,在其传授者、传授途径、传授环境和传授者中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基本乐理教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音乐理论基础>一书的框架结构和音阶调式理论问题,并将其与<音乐基本理论>作了比较,认为前者在中国民族音阶调式理论的论述上存在过于复杂化的问题,在篇章布局上不够符合基本乐理本身的原则和音乐教学的顺序性原则,因而执教者在使用此书时应加以适当调整,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本文还探讨了现代音乐与乐理教学的关系,以及中国传统乐理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师学生在接受西方优秀音乐文化的同时,牢固地掌握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有助于全面接触与掌握两种不同审美观的音乐文化。中国钢琴音乐在百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上千首作品,这些作品在保留和突出原有的民族音乐特色的同时,通过复调、和声等西方作曲要素的运用,赋予了民族音乐新的活力与感染力。这既是对民族音乐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中国钢琴音乐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教学中,通过教材这个窗口,加大对中国钢琴作品的选用,使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钢琴作品,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高校钢琴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着严重忽视中国钢琴作品的现象.致使所选用的中外作品数量比例失调,直接影响到钢琴教学质量.只有大力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热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探索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加强对中西音乐文化关系的理解,有力地促进我国民族钢琴学派的形成.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应特别注重教师作用、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中国钢琴技术训练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中基于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学的现状,运用视频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分析、讨论民族风音乐引进高校对健美操教学的影响。中国风音乐的引进具有丰富健美操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提升高校体育软实力、提升学生民族情感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各民族的音乐,无不根植于本民族的音乐土壤,也无一不是爱国主义的体现。高师音乐教育是培养音乐教师的母机,理该以国民教育为己任,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天职。在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中,把加强中国传统音乐课程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倡导一种以“中乐”为主体、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师民族音乐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在强调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去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种理念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无疑会对我国的音乐教学实践产生深刻的影响。音乐教育应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到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了解其音乐价值、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从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形式、素材、技巧等方面,阐述了中国钢琴音乐根据民歌、民间器乐曲、民间舞曲等改编,以及民族调式和声与模仿民族乐器音响效果等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本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艺术歌曲创作一方面借鉴了外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则更加注重与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相契合,将中国诗歌文学、民歌与中国传统音乐技法、欧洲传统音乐技法、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等进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艺术歌曲.本文主要从歌词、音乐语言、结构安排等方面入手,管窥中国艺术歌曲极其显著的特征之一--本土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音乐艺术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钢琴音乐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作曲家们在调试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民族和声的革新与试验;还有一些作曲家立足于对新风格的大胆探索,追求新的音响效果;更有一些作曲家自己独创技法体系,创作了极具个性化的音乐语言。这些作品在创作手法上所体现出的独创性、刻意追求的音乐环境和音响效果,以及借鉴西方技法来表现民族精神风采所做的一切努力,为推动中国钢琴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音乐。从文化层面上研究音乐的发展、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也有助于弘扬音乐文化,改善音乐教学。只有音乐教育注重音乐文化的渗透,音乐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才能得到体现,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才能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音乐发展中,中国唱法经历了漫长的歌唱实践,特别是近百年来的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的多样的音乐艺术风格类型及艺术特征:民族民间型、戏曲曲艺型、民族传统型、现代民族型、混合型和美声型。现在,音乐工作者正为建立中国声乐学派而奋斗  相似文献   

13.
钢琴音乐起源于欧洲,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中国的钢琴音乐与欧洲相比,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初,但也已有百年历史。中国钢琴音乐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至今在创作和演奏上都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4.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全世界音乐文化领域的广泛传播,对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研究和发展,特别是在课程领域的改革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受我国民族性格、思维方式、文化差异、教育体制、教育环境、师资力量以及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奥尔夫教学法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理念冲突、方法僵化、流于形式等问题。本文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音乐教育全球化背景和文化融合与生成的角度出发,探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制约因素,从而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策略,进而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和改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是关乎中华文化价值体系建构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传承与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平台,中国传统音乐独立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以及话语体系至今尚未完全建立,传统音乐课程所占比例颇为不足,从基本乐理至和声、曲式分析等课程,基本沿用欧洲教学理念与体系。传统音乐教育的学科主体性阙如,青年学生群体与传统音乐之间的文化隔膜日益明显。摆在中国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任是,厘清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发展逻辑与规律,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通过全面推进以中国传统音乐为核心的知识框架和教学体系的建构,突出开放式、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资料的时代性特点,特别是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智慧教学方法的运用与实践,由点及线,由面及体地进行深度调整、递次推进,以推动中国高校传统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我国特有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语言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共性风格和多元个性风格的完美结合体。近些年来民族声乐教学过分重视学生演唱共性风格的培养 ,忽视了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淡化了学生演唱个性风格的培养 ,因此要从认识、审美、教学理念入手 ,改进教学模式 ,完善教学课程设置 ,因材施教 ,突出学生演唱个性风格的培养 ,促进民族声乐艺术的“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钢琴音乐是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音乐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可以说,华夏文明的一切问题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系内展开的.所以,中国钢琴音乐始终沿着一条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特质的人间伦常之路向前发展.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钢琴音乐中蕴含的这种文化特质进行深入探究,必将有助于明晰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主体性地位,从而进一步唤起属于中国钢琴音乐的艺术自觉.  相似文献   

18.
交响音乐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音乐创作中占有显著位置,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专业音乐发展水平。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国的交响音乐作品也具有独特的民族个性,它体现在创作中所运用的音乐主题、旋律线条、配器等方面。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交响音乐作品的民族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创作的优秀歌剧作品,是承袭传统与时代元素的代表性民族歌剧作品,为我国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在介绍其创作背景以及音乐剧情概况的基础之上,主要从音乐学角度来探讨分析该剧的音乐特征及其创新意义,从而总结出该剧对未来中国歌剧创作发展的影响,也为之后的演绎者及声乐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分析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吕斌 《华人时刊》2009,(1):71-73
萨顶顶,音乐时尚潮流浪尖上的舞者,中国第一电子女声,挑战自我音乐极限的全能艺人。2007年,萨顶顶同时推出两本别具风格的个人专辑《笑破了》、《万物生》,并在全球范围相继发行。她的音乐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民族与电子完美融合,独一无二极具巅覆性的民族特质元素的音乐,在她极富标志性及创意的嗓音演绎下,无不倍受瞩目震撼乐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