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式逐步由原来的“生产——技术——科学”转变为“科学——技术——生产”,这一转变更加明确地突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当中对于具体的生产过程和社会进步发展是有极其重要的先导作用,是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力量,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突破以往的批判理论,在“实践”的社会空间与历史时间中考察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实现了批判性思维的范式转换。这一范式转换标志着哲学批判性思维及其问题意识的全面转向,完成了哲学聚焦的对象从“精神世界”到“物质与精神世界统一”的场域转换,实现了哲学关注的主体从“片面、个别或抽象的人”到“普遍具体实践的人”的现实复归。马克思哲学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批判理论演进的逻辑必然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其内含的“客观实践性”“问题链的生长性”以及“价值关怀性”的精神特质,是进一步推动时代理论创新和社会历史进步的深切力量。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进步发展是以新的一代具有多少新的素质为标志的。“人按其本性而言,能够无限地扩展自己——拓展到现存世界所能延伸到的地方。”①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教育,不仅要教会人们探求客观世界的真,也要用美来塑造人的灵魂。这是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需求之一。发达国家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呈现出的严重不平衡,即物质水平虽然很高,却存在着深层的精神危机,人的本性被压抑以致扭曲,导致出诸多的社会问题,应引以为鉴。如果说,这是私有制的社会制度的必然恶果的话,那么,精神世界的美和人的全面和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人的因素第一”思想有一个形成过程。早年他崇尚“心力”的作用,并把这种主观精神的放大用在战争年代的“人比武器重要”的思想中。后来他设计新社会的蓝图,着重对人的精神改造,追求人性的完美和“纯粹的人”,故而重视榜样的力量,依道德自律来塑造共产主义新人.当他成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后.他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个角度高度概括了“人的因素第一”的思想,即把生产关系的三个方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配关系以及所有制问题放在第一位.毛泽东“人的因素第一”的思想曾经在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另起过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缘起。道德进步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内在关系,一直是论理学理论界争议颇多的一个理论问题。其中颇有影响的一种观点是所谓的道德进步与社会进步的“二律背反”说。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由于充分肯定了人的正当的物质欲,生产者的积极性被调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使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以不断改善;另一方面,由于诸种错综复杂因素的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哲学的最高成果。孙中山哲学的特点,是以自然界的物质如“以太”、“星云”等作为宇宙存在的始基,是肯定物质先于精神的,因此它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宇宙观。他在阐述生命和人类起源时,以“细胞”——“生元”作为生命发展观的基础,同样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但由于他以低级的生物形态来说明高级的人类所特有的意识、精神,陷入“生元有知”的物活论,表现了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最后在社会历史观方面,他晚年概括提出的“民生史观”,则陷入了二元论或唯心论。因此,我们认为,唯物主义是孙中山宇宙发展的基本思想,其中包含一些辩证法因素,具有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特点;唯心论和二元论则是他的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部分思想。这就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类对舒适的追求与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息息相关,某种意义上说,“人欲横流”正是物质文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反映。克罗累(J.E.Crowley)在《美国历史评论》1999年6月号上发表《感知舒适》一文,对近代欧美人追求物质享受的社会意义进行考察。 通过分析18世纪北美殖民地社会的物质文化和政治经济状况,克罗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的物质享受欲到底有多自然?据他认为,18世纪北美人生活的舒适标准所以是一个历史问题,正由于他们与18世纪以后美国人和英国人的舒适标准是何等相似。他发现,物质享受——自我对身体与其贴近的物质环境的关系感到满足——是荚美文化的一个含有革新精神的方面。“舒适”(comfort)一词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职业道德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必须把职业道德建设摆在首要位置。职业道德精神是教师最需要涵养的一种“能力”,这是时代发展、教师进步、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主要包括:敬业精神、乐业精神、勤业精神、创业精神。培育教师职业道德精神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学校、社会的长期努力。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职业道德精神是教师不变的传承,教师唯有不断的“自化”,才能真正地做到“化人”。  相似文献   

9.
党的27大文件的特点——是对人的关注。27大所拟定的有关经济、社会和精神领域的一切任务和计划都与人、人的因素直接有关。党把最大的注意力集中于社会活动中的人的方面,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在苏共的现代政策中这些方面被提到优先地位。这样的观点首先是由我们制度的本质本身、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价值定向所决定的。党的纲领宣称:“一切为了人,一切为了人的幸福”,从而强调了党的人道主义目标的承续性,它忠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本身。共产党人始终把完善人的全部种种问题看作是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才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一个概念: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称为“人才”? 人才学研究者的观点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较大贡献的就是人才。在他们眼中,人才的最大特征就是——“德才兼备”。  相似文献   

11.
一  考虑文艺的社会效果,作为一种理论主张和艺术家的自觉追求,贯穿于整个人类艺术的全过程,古今皆然,中外皆然,因此我们说这是人类艺术创造活动的悠久传统。正是这一传统,才使文艺在促进社会进步,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发挥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当然,也不应否认,艺术创作是一种最个人化的精神劳动,有些人写作是并不考虑“社会”和“效果”的。但是,“即使一首诗的作者可以不考虑读者就先写下那首诗来,但他也必定想知道,使他满意的那首诗会对别人说什么。……倘若诗专门为作者而写,那就会成为一种秘而不宣的、无人知晓的语言写的诗,而只…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黑格尔思想中的核心概念──精神,并着重剖析与个人、社会、宗教密切相关的主观精神、客观精神和绝对精神,指出这三种精神是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同时分析了黑格尔关于人的地位、影响人的发展的若干因素及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指出其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养成理性。文章还分析了黑格尔教育思想的三要素:“教学”、“训练”和“教养”,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黑格尔的心理学和教育思想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多维度的社会发展进程。人们在关注物质世界和物质丰裕的同时,越来越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些论断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本质特征和发展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为什么要强调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内涵是什么?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路径是什么?这是我们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后迫切需要弄清楚的问题。本文试图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特征,侧重阐述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研究在我国迅速升温,奥林匹克文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如中国人民大学设立了“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举办了“新世纪奥林匹克的文化与教育——北京2008奥运国际论坛”。奥林匹克文化研究的升温势必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认识,加深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并有利于我们借助奥林匹克运动这一体育平台,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政治、经济、外交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关于恩格斯社会发展的合力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恩格斯的合力思想严格说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合力指的是人们的“意志合力”,广义的合力是指包含“意志合力”在内的“总合力”.恩格斯认为,每一个人的意志因素在社会发展中不是孤立地、单独地直接对社会发生作用,而是与其他意志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从而作为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体的“意志合力”对社会发生综合的影响;包含“意志合力”在内的“总合力”的情况也类似,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作为社会发展中的动力因素,也不是孤立地、单独地对社会发展发挥作用,而是融合为一个“总合力”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精神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是决定性的,但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但这是在“  相似文献   

16.
根据认识对象的不同,知识可分为自然、社会、人文三大门类及若干不同的学科。各门类、各学科的知识都渗透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核心分别是求真与求善,两者共生互补。文明的进步应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方面协调发展的结果,所以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既是“能人”又是“好人”,我们的现代化也必须坚持科学和人文并重。  相似文献   

17.
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对人的“自由”和“发展”的价值诉求,它是人的主体性的确证。人文精神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本文认为只有全面把握人文精神的特征,才能建设一种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梭罗是十九世纪美国卓越的哲学家和作家,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对美国社会的民主与进步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学校管理中,他融人“做中学”思想,并率先采用“方案”教学;他倡导大众教育,即简化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梭罗崇尚思想独立,反对迷信权威。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的因素”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要素,生产力革命是最根本的革命。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既要靠发挥“人的因素”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因素的作用,二者不可偏废。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把塑造人、培养人、造就人的工作抓紧抓好。同时要为充分发挥人的困素与科技因素最佳综合作用提供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20.
“为人生”的文学观,是茅盾早期批判旧文化、旧文学,创造新文化、新文学的主导思想。他的“为人生”文学观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到俄国文学,“五四”时期新文学思想的影响以及中国文学发展的启示的。他的“为人生”文学观的基本特征是在暴露旧的社会罪恶的同时,主张描写理想,歌颂民族性的“美点”;建立发展个性的人的文学——真的文学;坚持独到的观察、丰富的想象、真实的描写和独创的个性的写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