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过程中,曹操、孙权、刘备原是三支弱小的力量,但后来为什么会成为强者、大者,终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呢?应当说,知人善任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就人才学上的某些问题谈谈曹操、孙权、诸葛亮的不同得失,以便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山西远城县人,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在中唐的政坛、文坛上扮演过重要角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21岁考中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入仕后以其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华深受关注。他热衷于政治改革,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更是积极参预朝政,推行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措施,成为永贞革新的骨干人物。革新失败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度过了十年谪居生活,后又远谪柳州刺史,四年后辞世。前期出于政治革新的需要,他对朝政尤其是用人制度进行了诸多探究、考察、提出了不少有现实针对性的真知灼见,如永贞革新的内容之一,就是惩办贪官污史、推行“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后期由于个人沦落不遇,更是对朝庭贤愚倒置的用人弊端指斥激烈,郁懑不平,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进步的用人思想,成为其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它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启发意义,值得我们加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苻坚“能用王猛以治秦”的史实,一直为历代史家所称道。然而,对苻坚整个用人的实践,则很少有过深入系统的论述,今天就这个问题做一番探讨,评论其得失,看来很有必要。 (一) 公元357年,苻坚初登皇位,面临着一付险恶的局势。永嘉丧乱至此已历五十余年,这期间,西晋解体复亡,北方诸胡蜂起,相互连年不息的争战,仅据关中一隅的苻秦正处于前燕、前凉、东晋、拓跋代等强邻的环伺之中,遭受威胁侵扰。国內的情况更为糟糕。苻秦王朝是刚从氏族社会部落制脱胎而生的政权,初入封建门槛,但固有的陈规陋习一时难于剔尽。苻坚的前任苻生又是一个昏残荒劣“甚于桀、纣”的暴君,登位 相似文献
5.
浅论明代入监读书和开科取士的得失张建文明代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略有四种方法,即:国学、科举、荐举、诠选。其中以科举和国学为主要途径。“科举”是进入仕途的基本道路,“国学”则是人才储备和培养的场所。本文拟对明代科举和国学制度的成败得失作一探讨。一、开科...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无论是作为历史真实的存在 ,还是作为经过艺术加工锤炼之后的文学典型 ,他身上所散射出来的人格魅力 ,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所崇尚的传统美德。从审美角度看 ,许多学者提出了“命运悲剧”之说 ;然而笔者认为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作为一种典型 ,还有着从儒学角度生发出来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更明确指出:“必须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担当重任的跨世纪的领导人才”.目前.各级党组织对创造让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的战略意义方面越来越取得了共识,在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表明,在选人用人工作方面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而且要从科学的深度把握好这一工作。一、深化考虑人的角度.树立选人用人的新观念邓小平同志说:“考虑人的角度也要深化.这也是…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在封建阶级的政治家中,诸葛亮有许多优点,以至身后两千多年,一直为人称道。但他也有严重的缺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重视、不善于培养接班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的教训,我们今天仍有必要借鉴。通览《三国志》,刘备能够“白手起家”,终于与吴、魏三分天下,极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重视和善于收揽天下之英才。诸葛亮隐居南阳,论地位是个“布衣”,论年龄才二十几岁,但刘备以“帝室之胄”,屈节求贤,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授任军师;他把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罗致麾下,付以重任;他有知人之明,临终还告诫诸葛亮“马(?)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在识人、用人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诸葛亮,不仅是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三国时期的思想家.诸葛亮在越南、日本等国也被称为古代名人,据说,日本民间曾把“诸葛亮”这个名词作为“智慧”的同义词,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思想的魅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国际意义和深远影响.我国学术界对诸葛亮的研究重于政治、军事.本文就诸葛亮的哲学思想作以探讨.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一个关健人物,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潜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集中地表现在诸葛亮《文集》中.概括地说来,可以说是以“本末”为基点的唯物论,以相辅相成为主线的朴素辩证法,以“才须学也,非学无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