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明朝是我国封建制度日趋腐朽、资本主义萌芽历史时期的一个封建王朝。以朱元漳为首的统治集团,在取得政权之后,从巩固明王朝  相似文献   

2.
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过程中,曹操、孙权、刘备原是三支弱小的力量,但后来为什么会成为强者、大者,终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呢?应当说,知人善任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就人才学上的某些问题谈谈曹操、孙权、诸葛亮的不同得失,以便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山西远城县人,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在中唐的政坛、文坛上扮演过重要角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21岁考中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入仕后以其渊博的学识和过人的才华深受关注。他热衷于政治改革,与刘禹锡等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更是积极参预朝政,推行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措施,成为永贞革新的骨干人物。革新失败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度过了十年谪居生活,后又远谪柳州刺史,四年后辞世。前期出于政治革新的需要,他对朝政尤其是用人制度进行了诸多探究、考察、提出了不少有现实针对性的真知灼见,如永贞革新的内容之一,就是惩办贪官污史、推行“任人唯贤”的用人路线。后期由于个人沦落不遇,更是对朝庭贤愚倒置的用人弊端指斥激烈,郁懑不平,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进步的用人思想,成为其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它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启发意义,值得我们加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苻坚“能用王猛以治秦”的史实,一直为历代史家所称道。然而,对苻坚整个用人的实践,则很少有过深入系统的论述,今天就这个问题做一番探讨,评论其得失,看来很有必要。 (一) 公元357年,苻坚初登皇位,面临着一付险恶的局势。永嘉丧乱至此已历五十余年,这期间,西晋解体复亡,北方诸胡蜂起,相互连年不息的争战,仅据关中一隅的苻秦正处于前燕、前凉、东晋、拓跋代等强邻的环伺之中,遭受威胁侵扰。国內的情况更为糟糕。苻秦王朝是刚从氏族社会部落制脱胎而生的政权,初入封建门槛,但固有的陈规陋习一时难于剔尽。苻坚的前任苻生又是一个昏残荒劣“甚于桀、纣”的暴君,登位  相似文献   

5.
浅论明代入监读书和开科取士的得失张建文明代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略有四种方法,即:国学、科举、荐举、诠选。其中以科举和国学为主要途径。“科举”是进入仕途的基本道路,“国学”则是人才储备和培养的场所。本文拟对明代科举和国学制度的成败得失作一探讨。一、开科...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无论是作为历史真实的存在 ,还是作为经过艺术加工锤炼之后的文学典型 ,他身上所散射出来的人格魅力 ,体现了中华民族一直所崇尚的传统美德。从审美角度看 ,许多学者提出了“命运悲剧”之说 ;然而笔者认为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作为一种典型 ,还有着从儒学角度生发出来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更明确指出:“必须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担当重任的跨世纪的领导人才”.目前.各级党组织对创造让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的战略意义方面越来越取得了共识,在实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实践表明,在选人用人工作方面要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而且要从科学的深度把握好这一工作。一、深化考虑人的角度.树立选人用人的新观念邓小平同志说:“考虑人的角度也要深化.这也是…  相似文献   

8.
论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徐州琅邪国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诸葛亮品德高尚,恪守诺言,扶弱抑强,忠于职守,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高尚、智慧、勤劳、勇敢的品格,赢得了世世代代人们的敬仰,成方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之忠诚与曹操之奸诈,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人是一对一正一反互相衬映的历史人物。尽管历史的本来面目,诸葛亮并不如是之好,曹操也不如是之坏,但历史的大节却是曹操要谋纂汉室,诸葛亮要兴复汉朝,这一奸一忠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本文在结语中将两人作一些比较,应当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在蜀汉为政27年。在此期间,他先后辅佐刘备、刘禅,呕心沥血,为稳定蜀汉南征北战,功迹卓著。他忠贞冠世的高风亮节,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倍受世人的称赞和爱戴。至于他的传闻轶事,则更是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然而,诸葛亮公忠体国的倡廉风范,却鲜为人知。本文从诸葛亮倡廉风范的表现、影响及其产生的文化心理因素,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冯文楼 《江淮论坛》2005,(6):115-121
倘若以知识分子为“分析域”,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重加观照,就会读出他并非仅止“贤相”的意义来。本文从此视角出发,对这一形象的内涵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并重在结合史评,对其申、韩之习、将略非其所长及知人不明诸问题进行了辨析。最后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就诸葛亮所处的政治困境,作出回溯性的构建,指出在鱼水相谐的君臣关系背后,实际隐藏着一个不和谐的文本,这是这一形象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在封建阶级的政治家中,诸葛亮有许多优点,以至身后两千多年,一直为人称道。但他也有严重的缺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重视、不善于培养接班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的教训,我们今天仍有必要借鉴。通览《三国志》,刘备能够“白手起家”,终于与吴、魏三分天下,极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重视和善于收揽天下之英才。诸葛亮隐居南阳,论地位是个“布衣”,论年龄才二十几岁,但刘备以“帝室之胄”,屈节求贤,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授任军师;他把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罗致麾下,付以重任;他有知人之明,临终还告诫诸葛亮“马(?)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在识人、用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诸葛亮的八阵图,由于资料缺乏和唐宋以来众多猎奇者的附会、神化,今天已经难得其详了。《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仅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等寥寥数字,因此,如何正确解释八阵图,并以此研究诸葛亮的军事思想,是一个极困难的课题。本文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不妥之处,请指正。一为了认识八阵图,先从战阵的有关概念谈起。阵,本指军队的队形。既然战场上情况变化无常,军队行军打仗的队列、宿营的部署也因之而变化多端,但是,军队的队形在临战和宿营时总有一些基本部署。这些基本队形,就构成了阵的所谓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隆中对》是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战略之作。《隆中对》系统地为刘备政治集团谋划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战略构想,是刘备集团的政治、军事路线和立国之策。诸葛亮提出的兴汉成霸的战略目标,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以及“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为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蜀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伟大作用。但对荆州问题的估计不足是诸葛亮战略思想的重大缺陷,最终深刻影响了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正>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历来评论很多,见仁见智。我们觉得,在众多的评论中,王夫之的见解较为深刻,是值得注意的。王夫之对诸葛亮作了这样的评价:蜀军“不治而唯公治之,民不理而唯公理之,政不平而唯公平之,财不足而唯公足之”。“先主殂,武侯秉政,务农殖谷,释吴怨以息民,然后天下粗安,蜀汉之祚,武侯延之也”(《读通鉴论》卷十。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皆见此书卷九、  相似文献   

15.
郝浴与诸葛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浴是清代前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志向高远,以诸葛亮为人生楷模,不仅推崇、羡慕诸葛亮之才,赞美其人格精神,而且对他的丰功伟绩作了公允、客观的评价,并且对其壮志未酬的人生结局给予深切的同情与感叹。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北伐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论题.由于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提出了以人谋智计安天下的路线,替刘备规划了三分天下的蓝图,经过十余年的征战,得以实现.诸葛亮被目为智慧的化身,认为他的“权智英略,有逾管晏”.但后来诸葛亮北伐,手握重兵,却未建奇功,在当世就引起了人们的争论.吴国大鸿胪张俨所作《默记》,在《述佐篇》中就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诸葛亮,不仅是个政治家、军事家,而且也是三国时期的思想家.诸葛亮在越南、日本等国也被称为古代名人,据说,日本民间曾把“诸葛亮”这个名词作为“智慧”的同义词,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思想的魅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国际意义和深远影响.我国学术界对诸葛亮的研究重于政治、军事.本文就诸葛亮的哲学思想作以探讨.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的一个关健人物,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潜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集中地表现在诸葛亮《文集》中.概括地说来,可以说是以“本末”为基点的唯物论,以相辅相成为主线的朴素辩证法,以“才须学也,非学无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之死     
  相似文献   

19.
得失之间     
《快乐青春》2010,(11):41-41
有位老先生,携一幅祖传名画参加电视台组织的鉴宝活动。他对主持人说,父亲告诉他,这幅画可能值数百万,所以他战战兢兢地收藏着。自己不懂艺术,这次有这么好的机会,他拿来请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20.
用人新论     
用人新论赵文禄赵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是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它不仅意味着经济制度、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还广泛影响社会意识、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用人问题作为组织领导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历来为社会的统治者、管理者所重视。在新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