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锡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2)
在中世纪,东方国家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处于世界前列。中国自秦汉到唐宋,以具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处于世界的先进之列。直到明朝中期,即公元十五世纪中国仍然在世界先进行列之中。中国封建制度发展达于极盛,生产发达,经济繁荣,文化成就辉煌。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的西传,为西欧历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中国的高度文明,为世界瞩目。公元七世纪,阿拉伯登上了国际历史舞台,他们高举着伊斯兰的旗帜,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统辖着富庶的土地,拥有经济繁荣的城市、发达而多彩的文化。阿拉伯人统治下的西班牙,是当时欧洲先进的国家之一。阿拉伯文化在欧洲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拜占廷帝国,在进入中 相似文献
2.
西欧人文主义文化与明朝市民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涛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2)
本文主要探讨西欧人文主义文化与明朝市民文化的性质、特点及其社会和思想根源。文章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分别考察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追溯了这些"同"与"异"产生的原因和两种文化发展的不同途径,以期为当前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17世纪由于西欧气候变化导致食物供应出现困难,也使西欧面临着巨大危机.面对危机,西欧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如通过实行新耕作制度、种植新农作物、变革作物种类、围湖造田等方式扩展耕地、运用新方法以改善农业;改变饮食习惯和结构;国家、地方和个人的临时性救济以及进口和限制粮食出口等,保证了食物供应和社会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15、16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社会转型时期,也是西欧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逐渐从粗俗走向文明的现代化时代。人文主义价值观念的奠立及其现代性重要影响是当时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变迁阶段的显著标志。中世纪以来西欧社会转型时期新价值观念的涌动和人文主义价值观念的奠立,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财富观念的变化;一是快乐人生观念的涌现;一是新式荣誉观念的崇尚。 相似文献
5.
张朝柯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1):57-61
萨迪、但丁是中世纪东西方两位影响较大的诗人 ,他们在政治思想、社会见解和创作目的上有许多类似或相同之处。通过将两者的人文思想加以比较 ,得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萌芽产生于东方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东方亦早于西方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别对人文主义对英国文学的影响以及莎士比亚作品(悲剧、喜剧、十四行诗)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作了初步的探讨,由此得出人文主义的实质以及人文主义与文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即人性之学。文学保存了人类的精神财富,成为沟通人们思想感情的纽带。文学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精神力量,以不断更新的方式教育人们。 相似文献
7.
李贽"人文主义"人性论评析--兼与西欧人文主义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广林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5):10-17
晚明李贽反对纲常名教、鼓吹私心利欲的人性论,常常被视为体现了市民阶级要求的人文主义思想.实际上,步入封建衰世的晚明社会,还远未出现西欧的那种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趋势.作为一位对腐败政治极度不满的官僚士大夫,李贽的人性论不可能包蕴着人文主义的内涵.西欧人文主义者"个体本位"的人本观,以个人"自由"为轴心,以人的世俗追求与享乐为归宿点.而李贽在鼓吹人的私心利欲时,又力图将"人欲"纳入"圣人"导引和儒学"明德修身"扼制的轨道,进而沿着王学所开采的儒学异化路径,鼓吹儒、释、道"三教合一",将"人"引渡向一个弃绝尘欲的宗教苦海.这些都证明了他是一位反叛传统却又找不到出路的"异端"思想家. 相似文献
8.
陈凯鹏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23(4):77-81
离婚现象在中世纪西欧与同期中国皆有存在,离婚原因大相径庭。中国古代男女离婚多偏重于世俗伦理道德问题,以维护宗法家族秩序为目的,且男性主体地位突出;而西欧离婚宗教伦理问题居多,以稳定基督教神权秩序为目标,但男女关系相对平等。中西方离婚原因的差异,实质上是两种不同观念文化在婚姻问题上的折射。 相似文献
9.
赵建红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5):39-44
人文主义这一问题是世界知名文化理论家和批评家赛义德著述探讨的中心问题。在重新思考和重新界定人文主义这一方面,赛义德一直走在当代理论家前列。他对人文主义与批评实践的反思就集中体现在《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2004)中。在该著作中他将当代批评理论(critical theory)与人文主义传统联系起来。在批判传统人文主义的欧洲中心主义、精英主义和本质主义观念的基础上,他呼吁一种世俗、民主的、开放的人文主义,并主张人文主义与批评实践相结合,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拓展了西方的人文主义,为一种全球人文主义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2)
1982年夏,墨西哥宣布无法偿还债务。当时,连同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智利等,已有32国拖欠债务。因此发生了举世关注的世界性“债务危机”。到1989年底,发展中国家外债总额高达12900亿美元。关于债务危机的原因,海内外学者作了多侧面论证,都有一定的意义。笔者拟以与实证分析所不同的方式,对债务危机的原因作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贺德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28-30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企业会遇到越来越多的营销危机,而危机的应对措施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本文旨在分析营销危机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防范危机和处理危机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人类历史是一部探索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一方面向外界无限地伸出征服的铁臂,另一方面则向内心深深探入自省的解剖刀。向外的无限开拓与向内的无限深掘,是人类前进中齐头并进、互补互益、相辅相成的两面,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作为拯救人类的左右手,只有齐心协力,才能使人类步入幸福的港湾。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多高校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校园文化等许多方面出现了较严重的趋同化现象。给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发展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克服高校趋同化现象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政府方面,要发挥宏观调控与引导功能,引导高校多样化发展;从社会方面,要通过转变观念,建立现代的人才观,为高校避免趋同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从高校自身方面,要去除功利浮躁,合理定位,走个性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各位2006级的同学们,我很高兴,能与沙利文院长一起在这儿欢迎你们来到耶鲁大学。我也要向一起参加典礼的家长及亲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尤其要感谢这些家长们,感谢你们把这些才华横溢、充满希望的孩子委托给耶鲁,他们将在耶鲁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 相似文献
16.
黄帝和炎帝是中国古史传说中杰出的部落首领,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古代圣治之典范。根据有限的文献资料及近年来对河南省濮阳西水坡遗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实物,在厘清传说真相的基础上,着重考证炎黄文化的最早发祥地——河北的"涿鹿"和"阪泉",认为我们的祖先的确在涿鹿一带筑城生活过,也曾在这里多次交战,从而融合成今天的华夏民族,并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之源。 相似文献
17.
一念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4)
人文精神的根基何在——马丁·路德与人文主义的虚拟对话一念1995年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似乎与关于理想主义、经验主义的讨论,形成了一种隐蔽而极其复杂的交叉。综合表现是,提倡人文精神的学人,明确要求抑制文化的流俗化倾向,呼唤理想主义精神与政治热情,甚至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民工潮"引发了农产品供求瓶颈状态的加剧,从而使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这一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通货膨胀的治理。如在东部经济发达城市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的对口支援关系,使来自农村的民工形成一种有序合理的流动态势,既改变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可使农产品价格上涨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9.
原工业化,作为工业革命的初始阶段,以面向市场生产的家庭经济为主要形式。人口模式表现为低婚龄、多产和人口的高增长率。原工业化地区的人口行为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向的。人口与经济的矛盾关键在于家庭经济生产模式的自相矛盾,并由此导致了一些地区的原工业化走向解体。而市场、资本的引入,就能引导、驱使家庭经济的自相矛盾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夏光辉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胡塞尔认为由希腊人奠定的理性、真理和存在三位一体的理性主义是欧洲文化的特征和内在目的,它充分体现了人的自由和主体性。但由于近代客观主义、实证主义的泛滥和对主体性的遗忘,这种理性文化终于陷入到科学,哲学和人性的总危机之中去了,而他自己建立的先验现象学则正是克服这种危机的尝试,或者说是理性文化的自我拯救。透过胡塞尔的唯心史观和目的论,我们可以从他进行文化反思的严谨态度和辩证方法以及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中受到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