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尔库塞的审美乌托邦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的主将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融合在一起 ,建立起自己的审美乌托邦理论。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精神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构成理论出发 ,猛烈地抨击了当代工业社会技术理性对人的控制 ,并在弗洛伊德压抑性文明的基础上 ,提出了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马尔库塞指出“审美—艺术”是通往非压抑性文明的乌托邦及实现人类解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马尔库塞通过批判地修正弗洛伊德的文明理论,并把它与马克思的劳动解放论相结合.提出了通过艺术审美来建立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理论主张.他的非压抑性文明的理论主张内在地包含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和非人性质的伦理批判,其目的在于捍卫人类个体的自由、价值和尊严.  相似文献   

3.
审美乌托邦是审美现代性对抗启蒙理性的产物,它与16世纪莫尔的乌托邦构想有很大不同,这主要表现为审美乌托邦是通过个人精神的解放来实现其普适性的审美救赎功能.但审美乌托邦的个人精神解放路径与其审美救赎的普适化追求之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矛盾.文章从现代艺术体制产生及演变的视角对这一内在矛盾加以分析,并指出现代艺术体制自主性原则既是审美乌托邦规划的体制保证,但同时它也孕育了审美乌托邦规划最终的失败.  相似文献   

4.
马尔库塞的艺术新感性思想是建立在对西方社会的现代文明以及由技术文明所造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基础上的。他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是高度一体化的社会,是单向度的社会。人们变成了失去否定精神、批判意识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通过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改造提出建立一种非压抑性的文明。而这种非压抑性文明要通过意识革命及人的感性解放来获得。马尔库塞认为艺术新感性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实践。人类要获得解放就必须通过艺术新感性去完成。他的理论不仅拓展了现代美学而且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丹 《北方论丛》2011,(4):133-135
马尔库塞的美学乌托邦思想的建立,深受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理想社会图景建构思想影响。面对着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对人的全面异化,特别是文化已成为一种对现存社会秩序非批判的认同性力量,马尔库塞力图通过美学乌托邦的建构来消除异化并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在马尔库塞看来,美学乌托邦建构的核心便在于爱欲本能的解放和艺术审美化。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文明在整体上是病态的,其根源就在于否定性思维的丧失。建立无压抑性新文明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维度。人性恶的不可改变预示了无压抑性新文明的乌托邦性。  相似文献   

7.
怀疑论美学认为在现代文化语境里 ,我们必须意识到重建审美乌托邦对于提升主体精神的重要意义。而重建审美乌托邦就逻辑地包含着审美拯救和艺术拯救两个方面 ,借助这种拯救策略 ,可以建构适应历史发展的新型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马大康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28-135,159,160
在马尔库塞的美学思想中,文学艺术是作为现实对立面被建构起来的,它处在与现实相异在的虚构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的结构,是由肯定现实存在与控诉现实存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艺术意识形态与艺术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这种悖论式关系恰恰最为有效地包孕着政治潜能。文学艺术的审美形式是感性形式,它由感性秩序构成;文学艺术就是以此对抗现实秩序,培植新感性,而这正是社会解放的起点。审美形式具有双重性:商品化与抵制商品化。作为一种形式,它为文学艺术设定形态,赋予可复制性和特定的价值,使它无奈地沦为商品;而另一方面,审美形式又让文学艺术获得自律性来抵制商品化。  相似文献   

9.
刘镇玮 《理论界》2022,(10):30-36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存在方式和生存危机的深刻反思,达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的高峰。通过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对发达工业社会“单向度的政治”“单向度的文化”“单向度的语言”“单向度的哲学”的阐述,可以将“单向度”的根源归结为“技术理性”。为了超越“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提出了包括爱欲解放论、艺术革命论、自然革命论的革命新理论,但是这些革命新理论都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最终只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的文明新形态,可以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思想中获取很多启发和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汪韶军 《兰州学刊》2011,(1):16-19,158
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尔库塞哲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在其《爱欲与文明》一书中,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的爱欲本质论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论相结合,提出爱欲解放论,认为人类的解放可归结为爱欲的解放,亦即非压抑性文明的实现。为什么追求解放?解放后,人将处于何种生存状态?解放何以可能?以及,通过什么途径来解放?整部书就围绕着这些问题而展开。  相似文献   

11.
当代乌托邦是一种艺术追求———评马尔库塞的乌托邦理论张康之由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乌托邦这个词语中的理想主义含义被彻底地剔除了,它成了一个专门用来讥讽关于社会未来的空想主义的词语。然而,在20世纪,一些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思想流派却公开地为乌托邦正名。...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思想相结合,抨击了现代西方社会额外压抑和操作原则下的非人道现象,进而阐述他的爱欲解放理论,即充分发掘和发挥人的本能和潜能,构建一个"非压抑性"的文明社会,并赋予人感性的新内涵。这为正处于工业社会中的人们如何走出当前技术理性的压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极具现实感、责任感的思想家,马尔库塞一生的哲学运思都围绕着人的本质和现实中的人的自由解放问题。通过对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以及席勒的美学思想的创造性解读,马尔库塞找到了他一直追寻的"真正的人",即"感性的人"、"本能的人"和"审美的人"。然而,由于他始终把人的本质作为一个事实,一个知识性对象加以考察,没有"回到事物本身",因此没有找到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正确道路,最终在审美中走向了"乌托邦"。  相似文献   

14.
鞠新泉 《广西社会科学》2008,(6):218-220,F0003
从《爱欲与文明》到《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形成了自己对压抑性文化批判的理论思路。前著借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辩证重构,阐述了压抑性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后著从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中单向度文化的批判中,揭示了这种文化形态下压抑、异化的事实,并从艺术异化中探寻打破压抑性文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马尔库塞自由价值观以追求人的潜在自由为核心,具有反对生产率标准唯一性的价值特点和以审美理性构建人的主体性的价值功能,目的在于建立非压抑性秩序的价值理想。但是,由于马尔库塞在研究过程中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折返到西方传统理性之路,因此,他将自由实现寄托于审美理性的构建,致使自由成为一种脱离社会生产的幻象之物。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库塞认为,艺术的政治功能是通过审美形式实现的,审美形式的终极目标乃是致力于消解异化而回归本真:审美生存。在马尔库塞的审美哲学中,艺术的政治功能表征为对既存关系的否定、对阶级情境的超越并最终实现向本真人性的置换。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不同,与二者理论出发点内在关联。马克思从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存在讨论了人的本质,对人的异化阐释的关键点是劳动的异化。而马尔库塞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爱欲,对人的异化阐释的关键点是爱欲的压抑。因此,马克思强调的是变异化劳动为自由自觉的人的劳动的共产主义革命。马尔库塞则侧重于爱欲的解放,只能在艺术与审美中实现而缺乏现实基础,背离了马克思通过社会革命实现人类解放的深刻远见。通过对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洞悉马尔库塞人类解放思想的局限,厘清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实质和关键,从而为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8.
马尔库塞后期思想的理论核心是爱欲解放论。他对性欲转变为爱欲的期待 ,对现代工业文明压抑人类爱欲的批判 ,以及对“非压抑文明”社会的构想 ,对我们认识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的理论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9.
从美学思想史的角度考察,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审美乌托邦的理论设想,与马克斯·韦伯存在千丝万缕的批判继承关系.透过这一关系,批判理论对现代艺术的乌托邦想象才有更加合乎逻辑的建构线索,其乌托邦观念在现代性语境中的理论意义及其局限性也可以被更深刻地揭示出来.中国当代文化理论的自我建构,应能从中汲取丰富而有益的思想养分.  相似文献   

20.
审美精神作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20世纪西方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尼采以审美的方式力图解决人类在上帝死后的价值虚空问题,从价值观角度确立审美的现代核心位置,肯定了个体此岸高涨的生命热情。马尔库塞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赋予审美以革命力量与政治意义,反叛理性化规训社会,表达其对于理想社会的乌托邦憧憬。海德格尔则从艺术的本源出发,对整个世界存在的真理进行了追问,超越了主体性的限制,使审美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三个理论家分别从个体、社会与存在本体角度出发,在各自思想视域里探析了现代审美的独特功用,赋予了审美独特的现代价值与人学关怀,勾勒出一条审美哲思变迁的明晰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