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群彦 《决策探索》2008,(14):62-62
保险利益是保险法立法和保险理论的核心问题,不仅涉及到保险金额,还决定或影响保险合同的效力、履行、解除、终止及保险人补偿义务的履行.我国《保险法》第十一条规定,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保险法》有关保险利益原则的某些条款,无论在理论或是实务方面都存在某些缺陷亟待解决与完善。笔者在研读《保险法》、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现实典型案例后,对《保险法》中的保险利益原则思考如下:一、保险利益的主体: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而非投保人  相似文献   

3.
2009年《保险法》第49条有关保险标的转让的规定,与原《保险法》相比,在保护投保人和爱让人的权益方面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实践中,对于保险标的转让的权利义务范围及其权利义务承继的时间点仍有不小的争议,本文拟从新旧法的立法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保险标的转让的效力范围。  相似文献   

4.
保险利益作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其投保标的所具有的法律承认的权益,从其概念和成立条件,以及其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出发,来探讨当前我国财产保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争议,并从保险利益原则的合法性、确定性、经济性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其立法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英 《决策与信息》2009,(6):185-186
本文从保险受益人在人身保险制度中的定位入手,分析了人生保险制度中保险合同涉及的不同主体--投保人、保险人、被保险人及保险受益人的主要利益之所在及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从利益衡平的视角分析了保险受益人资格确认的内在价值根据.最后论述了确定保险受益人资格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保险法〉第13条规定,投保人提出保险要求,经保险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条款达成协议,保险合同成立.保险合同的成立仅表明缔约过程的结果,此时合同务款对当事人并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而依法成立的保险合同,即保险合同有效,才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约束力.  相似文献   

7.
逆向选择严重影响着保险市场的交易效率,至今没有得到圆满彻底的解决.在旧车市场上试用期对旧车质量具有甄别功能的提示下,分别就投保人为两种和两种以上风险类型加以讨论,建立了相应的带低赔期的保险契约模型.首次提出可以用低赔期来甄别投保人的风险类型.带低赔期的保险合同是指投保人在签约初的一定时长内,如果投保人发生风险,则保险公司予以较低赔偿;如果顺利渡过该时长,则一直到保险期末,保险公司通过给付事后补偿金的方式提供一个较高效用的完全保险合同.在低赔期一样条件下,由于高风险的投保人接受该保险合同时获得较低赔偿的概率较大,顺利渡过低赔期从而获得一个较高效用的完全保险合同的概率较小,失去了效仿低风险类型投保人的积极性,最终退出这类交易合同.以一个算例说明确实存在带低赔期的保险合同是传统部分保险合同帕累托改进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重复保险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保险欺诈行为,为了防止投保人利用重复保险而获得超过其实际损失的损害赔偿,各国的保险法都规定了禁止重复保险这一原则,我国也不例外。我国的《保险法》规定了重复保险的定义和分摊方式,但仔细研读可以发现,我国的《保险法》对于重复保险的规定是不完善、不严谨的,本文拟从重复保险制度的立法意旨出发,分析《保险法》对重复保险的规定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9.
保险合同是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达成的以保险权利和保险义务为内容的协议.保险合同的特征表明这是一种典型的格式合同.保险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信息优势,使得契约自由原则在保险合同中无法得到贯彻,投保人的利益屡屡受损.为克服格式化保险合同的诸多弊端,国家应从立法、行政、司法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制.  相似文献   

10.
保险合同的有效订立是保险合同关系产生的前提。本文拟就保险利益原则与保险合同有效成立问题进行解析并探讨。  相似文献   

11.
医疗费用型保险是否具有补偿性质,在处理该类案件时如何适用法律,一直是法学界和保险界争议的焦点。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直接影响到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利益,由此也引发了大量的保险合同纠纷。人身保险合同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保险法》并未规定。本文作者从业保险多年,现就医疗费用损失是否适用损失补偿原则提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李想 《决策探索》2008,(22):46-46
我国<保险法>有关保险利益原则的某些条款,无论在理论或是实务方面都存在某些缺陷亟待解决与完善.笔者在研读<保险法>、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现实典型案例后,对<保险法>中的保险利益原则思考如下:  相似文献   

13.
如实告知是投保人应尽的重要义务,一旦违反,投保人将承担不利后果。如实告知,是保险业诚信原则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指投保人在订立合同前应当将有关保险标的重要事项对保险人进行真实的告知。笔者通过案例,解析投保人告知的五种特殊情形。投保人是否需要主动回答保险人未询问的事项?案例一:2001年3月李某(53岁,个体餐饮老板)向某寿险公司提出购买30万元的长寿保险,保险公司经体检发现,李某患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大疾病,于是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保险法》对保险责任的规定过于简单,对保险责任开始的时间规定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在保险责任开始时间的认定上,应具体规定认定标准的种类,并将各标准按效力排序,为司法实践提供较具体的指导。本文以保险责任开始的属性、正式保险单的保险责任开始等问题为重点,全面地阐述认定保险责任开始的理论和制度构建。从而在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利益的立场上,解决“保险空白期”的保险责任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保险法》拓宽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保险投资现状,认为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保险投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最后指出适度放开保险投资的控制力度、强化风险控制、把握正确投资策略、设计出合理的投资模式、创新和完善保险投资的建议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保险法》的颁布实施弥补了旧《保险法》的不足,但对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保险没有相关立法规定。笔者从加强我国自然灾害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国外自然灾害保险赔付及相关保险立法情况出发,以事实说话,对比国外的宝贵经验,并尝试着分析我国重大自然灾害保险立法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保险业发展迅速,但由于种种原因使保险监管存在偿付能力不足、透明度较低以及对行业自律缺乏重视等一系列的问题。新《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有效地针对上述问题,使保险监管机构不断改进监管手段,完善监管制度,提高执法能力,有效维护保险市场秩序,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利益。  相似文献   

18.
近因原则是我国保险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保险理赔的难点。尤其是对于既有责任免除情形又有保险事故两种以上原因同时发生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害或者被保险人身故或高残,保险公司是否承担保险责任,在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保险法没有对近因原则作出规定,造成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处理保险合同纠纷时无所适从。本文在界定近因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法上因果关系与近因原则的联系与区别,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阐述了近因原则在保险理赔中的具体把握和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保险立法的具体建议,旨在指导保险和司法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王皓 《经营管理者》2013,(20):95-9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保险的质量,品种也在不断地提高。各家保险公司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并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不断地进行保险创新。所以,便产生出一个在我国《保险法》和保险学术界的真空——保险竞合。保险竞合究竟是什么?保险竞合的发生条件?保险竞合处理以及在法律界的界定?这些问题对于我国保险学的研究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于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新《保险法》中增加了“不可抗辩条款”,这是本次修改的重大成就之一,增强了《保险法》对于投保人、被保险人的保护。新《保险法》适时引入的禁止抗辩制度,完善了《保险法》的法律规则体系,能够督促保险人善意履行合同,并加强管理保险代理人,促进了保险业的规范发展,增强保险公司的信誉,进而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