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得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群体。健全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们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社保体系建设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健全的社保体系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助推器,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保障。我国社会保障的工作正向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而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是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为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和辅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有力后盾。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国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而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这意味着今后14年中国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覆盖范围要比现在增加数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保体系。其中,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方面,反观农民工和下岗失业工人这两大弱势群体,目前情况仍不容乐观。社会保障管理是政府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亦成为社会文明发达的主要标志之一,而农民工、下岗失业工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作为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领系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  相似文献   

4.
游庆和 《经营管理者》2009,(23):391-391
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们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层级立体化而非单层平面化的社会中,社会保障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国家保障水平的标尺。在一国的保障体系中,如果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的中心地带,该国的保障体系就是有内在缺陷的。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一般民政救助及民事法律保护提升为国家尊重和保障的现实性命题。对于中国而言,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保障体系正趋于完善,但是两级分化现象还比较明显,当今的领导者们努力思考,以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建设和谐社会为主旋律,把民生问题作为我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去抓紧、抓实。作为民政工作者,尤其是从事民政精神病人治疗与康复的工作者,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解决精神病患者在实际生活与治疗中的主要矛盾性问题十分重要。现以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宣扬我院在实际工作中的救助困难,希望以此机会得到市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弱势群体中的主题对象,也就是民政对象的精神病  相似文献   

6.
农村社会保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系农村社会大局长治久安的一项治本之策。对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体系问题进行研究,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希望能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陈永兵 《经营管理者》2011,(11):159-160
农民工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弱势群体,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使其社会保障工作难以强制性执行,造成了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的受损。加快立法,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把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范畴是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它兼顾了公平与效率,也是国家实现长治久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档案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地位。社会保障档案的有效管理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使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社会保障档案能否有效管理决定着我们能否构建规范化、制度化和谐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档案的有效管理对加快我国社会保障系统的统一化、信息数据化和共享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深入分析了如今社会保障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整改方案,可以帮助优化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使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并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社会保障事业正走向法制化、规范化与社会化的道路,作为社会保障工作重要部分的档案管理也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而推进其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时代发展需要,更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必要途径,通过探究推进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策略,助力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加快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社会化,本文从观念、机制、改革路径三个角度,提出了我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杨晖 《经营管理者》2011,(3X):174-174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重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权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10年3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残疾人事业进入了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使残疾人生存和发展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保障是指企业对其员工和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经济支助,以保障其正常社会活动的一种社会保护行为。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社会救济行为、企业社会保险行为、企业社会福利行为等方面,其具体表现在两大方面:即:企业员工的工资保障能力和企业社会福利保障能力。企业社会保障是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成分,义务性的履行其基本社会责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社会保障能力是企业社会保障实力的基本体现,也是企  相似文献   

13.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保障作为有效的惠民举措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意义。在急速发展的社会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经济前行的助推器,也是和谐社会的安全网。社会保障档案管理作为社会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保障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的必要之举,做好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纪睛 《决策与信息》2011,(7):273-274
在国家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高度重视弱势群体问题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分析弱势群体的金融供需特征,得出解决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缺位的关键在于政府如何完善市场机制,即宏观着眼,微观着手,即政府需要从制度、组织体系、信用体系、金融创新上努力构建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劳动保障和社会工作者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全力做好有关各项工作,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弱势群体作为一支庞大的队伍,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分析了当今弱势群体在思想政治状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现实,对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性的措施,这对思想政治教育介入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共筑“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是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本文在较全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应拓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切实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开发商业保险、坚持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导向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法制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是构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保障,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内,存在体系不完整、资金问题多、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难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安徽省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和问题,很有代表性,是一个恰当的例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完善,需要遵循科学的思路与原则,在资金的筹集和管理、相关制度的完善、保障范围的扩大、工作制度的建设等多个方面,采取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藏失地农民的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社会焦点最问题,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因此,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理论也得到,不断的发展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现有的社会保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现有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过渡;但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