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三产业价值创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第三产业 (服务业 )价值创造问题 ,认为劳动价值理论与第三产业价值创造问题的内在一致性。马克思已经注意到 19世纪下半叶第三产业的发展 ,并对相关产业进行了具体分析。他所得出的一般结论对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三产业价值创造问题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联系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 ,对服务劳动的性质和服务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于一些企业获得的较高的价值 ,既有本企业劳动创造的 ,也有外企业转移的可能性都有论述 ,但是 ,马克思没有对这两种情况的内在逻辑关系作出较系统的分析和界定 ,这就为当代的经济理论研究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本文认为理论界将企业获得的日益增大的那部分价值完全归结为本企业工人创造或外企业转移来的说法都有些偏失。而将劳动的主观条件引入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分析中 ,将劳动时间作出自然劳动时间和密度劳动时间的区分后 ,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划分“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的界限 ,理顺“价值创造”与“价值转移”的内在逻辑关系 ,而且能够更有效地分析“科技价值”、“垄断价值”和“风险价值”这些在现代社会日益凸现的现实经济因素的价值构成等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的活劳动是创造新价值的惟一源泉 ,物化劳动只是借助于活劳动转移自身的价值 ,它本身不创造价值 ,增加价值量。科学技术是科学劳动的物化 ,属于物化劳动 ,不创造新价值 ,不是价值的源泉 ,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科学工作者的劳动即科技劳动作为活劳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不仅创造新价值 ,而且能创造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7.
论价值、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在商品的交换关系中以货币价格相对表现出来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体现的是商品所有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价值由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物质生产要素和一切不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都不创造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由价值规律支配的市场价格就是对商品所有者经济利益分配的手段和实现形式。价值、剩余价值、资本,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8.
企业劳动者的生产劳动 ,不仅生产物质产品 ,而且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我国现阶段不是要人为地消灭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剩余劳动的经济关系 ,也不是要取消企业主通过经济关系和国家凭借超经济手段获取物质生产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 ,更无需创造一种新的理论来否定这一社会经济关系 ,而是要建立、健全切实按照商品的价值规律配置社会资源的客观机制 ,同时完善、优化国家分配剩余价值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所说的“劳动”与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有很大差别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受到挑战的主要原因。劳动价值论中认为不创造价值的劳动 ,现在不仅成为创造价值的劳动 ,而且比过去认为的创造价值的物质生产劳动更加重要、更有意义、创造的价值更多。第三产业劳动、知识劳动、信息业劳动、管理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人学发展史上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变,即从决定论的"异化"劳动的人学逻辑到创造论的"现实的个人"之人学逻辑."现实的个人"为科学的人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人学发展史上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变,即从决定论的“异化”劳动的人学逻辑到创造论的“现实的个人”之人学逻辑。“现实的个人”为科学的人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赵清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7):15-19
现代商业劳动按功能可划分为附带的生产性劳动、纯商业劳动、管理与开发性商业劳动三大类。目前最高级的商业劳动是管理与开发性商业劳动。商业劳动有无可能创造价值,执狭义,以单个商品的增值说起,以特定商业企业的总价值量说起,有创造价值的也有不创造价值的;执广义,现代商业劳动都创造价值。"商业劳动创造价值"的命题既是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也是重大而深远的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3.
论检验社会制度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判别社会制度优越性有两条标准 :强大且可持续的价值创造力和较高的价值分配公平度。前者是价值创造标准 ,是社会制度优越的一般理论前提 ;后者是价值分配标准 ,是社会制度优越的最终保障。同时满足这两条标准的社会制度才可称作是优越的。公平和效率并没有一方优于另一方的性质和属性 ;一味强调前者而忽视后者 ,就会滑向平均主义 ;过度迷恋后者而排斥前者 ,则会导致严重的社会不公。依据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这两条标准做出优越的制度安排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15.
马克思关于"总体的人"的论述,蕴含着"整体性"的特征,"总体的人"是在社会关系的完整性、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和整体的历史进程中生成的,而马克思对人的实现的最高期望中蕴含着时下流行的生态学意识,总体人的特质与生态主义的整体意识有着内在的契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
“猫论”的价值论解读与邓小平的价值真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猫论”对于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的积极意义有目共睹。但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 ,“猫论”却似乎是个禁区 ,包括在一些论邓小平价值观的专著和论文中 ,也都回避了“猫论”。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将“猫论”视同于实用主义。因此 ,从理论上探讨“猫论”的实质及其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对于正确理解邓小平理论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深化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并不是要放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既是价值创造的理论基础 ,又是价值分配的理论基础 ,在深化认识中 ,必然涉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性问题。但它们并不是统一于劳动价值论之中 ,而是统一于价值理论、统一于社会经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19.
魏博辉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58-63
语言是在实践基础上的一种"精神不断地重复的活动"。它和思维交织在一起,从一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及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一个民族的语言在对该民族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的过程中,既有限制性的一面,又有创造性的一面。每一具体语言都有其优点和缺陷,每一词的出现都具有着一定的界限,它只能在这一界限内独立地构造。但随着生活、实践的发展,其内又包含着它突破这一界限的涌动的力量。所以,语言对于思维有着制约性和创造性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价值创造以企业为导向,以物质资本为关键价值驱动要素,通过企业内部挖潜,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价值创造模式从逻辑、主体、空间及目标上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向.现代企业应以顾客为导向、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两轮驱动,通过与外部价值链的有效整合,达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