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中国社会主义问题的优秀成果──评《中国之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李国梁《中国之路》是唐德武.富亚洲等同志撰写的研究中国社会主义问题的专著,它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退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轮廓,突...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到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过了曲折不平的道路,邓小平“南方谈话”翻开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张建德建国以后,周恩来一直处在第一线具体领导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中,他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总体构想。他的这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重要思想不仅对建...  相似文献   

4.
李涛  陈正汉 《江汉论坛》2022,(10):123-130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是坚持中国道路,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必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形成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当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机组成,其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基本前提和根本遵循,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础,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支撑,三者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李厚银 《理论界》2009,(3):26-27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他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和主张,为以后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对中国建设道路的探索陈李龙一、在经济建设上,提出要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建国初期,由于缺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曾把发展重工业的道路视为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但这条道路却是靠牺牲轻工业和农业来追求重工业的片面发展。毛泽...  相似文献   

7.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依托;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实现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利于建设法治中国、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一步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借鉴国际法治经验,但不照搬照抄。  相似文献   

8.
董青 《理论界》2008,2(2):24-25
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他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和主张,为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和必然要求。它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和规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科学的理论体系,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经验性道路,也是一条规律性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解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巩固、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要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反对走"回头路"和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它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管总的东西,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更加完善的法治体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总目标,必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位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总体布局,“十一个坚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内涵,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显著特征。解决民生难题的补短板立法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前提,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立法积极性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抓手,规范和强化司法与行政执法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任何国家不可能违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遵循规律,中华民族辉煌灿烂。闭关自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延缓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遭到规律的严惩。寻求强国之路,由于违背发展规律,一次次失败。寻找和遵循中国革命的规律,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寻找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遵循规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理论成就就是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摸索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这一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这一旗帜,就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在新世纪中,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这一理论,高举这一旗帜,继续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周銮书迄今为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一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取得伟大成功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勇敢探索并取得巨大成效的历史。中...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历史转折关头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历史起点。一、全会从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入手,为拨乱反正,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准备了思想和理论前提;二、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正确战略决策;三、全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四、全会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指明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五、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走上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提供了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天地──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周青探索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是目前马克思主义所面临的世界性历史课题和任务。认清和依据本国国情,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各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建设具有中国...  相似文献   

17.
苏联模式曾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过重大影响。而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却实现了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重大转变。在党的八大前夕,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并在此后带领全国人民对走出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由于1957年以后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向“左”的方向发展,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的目的并未根本达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跳出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桎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认为,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对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独立自主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足点,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一、毛泽东主张独立自主进行中国革命,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根本上坚持了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独立自主首要的意义就在于无产阶级政党能够独立地处理本国革命的事务,自主地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和社会制度。毛泽东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  相似文献   

19.
1956年到1966年“文革”前的十年中,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作了艰辛的探索。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是毛泽东十年探索的黄金时期,提出了许多至今仍不失其科学光彩的女要思想和新颖理论,构思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雏型。从反右斗争以后到“文革”前,毛泽东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探索充满了复杂矛盾,交织着科学与空想、正确与失误。造成这种情况的社会历史原因错综复杂,必须用审慎的科学态度对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探索进行细致的、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毛泽东十年探索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林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联系,研究、继承、发展毛泽东十年探索成果,对于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表示着党对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科学把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逻辑、中国特色、成功实践问题进行理论梳理,有利于增强对道路的科学认识,坚定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与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向新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