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无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在坚决纠正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同时明确指出:“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②通过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动乱,人们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这一科学论断,既符合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又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以《决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在一些民族理论教材和宣传民族政策的小册子中,经常使用“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斗争问题”这一命题,并把它作为专章专节来讲授和论述。这些章节在讲到阶级社会民族问题的实质和社会主义社会民族问题的实质时,不加区别地统统都把它们归结为阶级斗争问题。我们认为这是很有问题的。另外,有的同志还认为,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斗争问题之所以是无可非议的,是因为它和毛泽东同志一九六三年八月八日在《支援美国黑人反对美帝国主义种族歧视的正义斗争的声明》中提出的“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的论断相一致的。对此,我们也不能表示赞同。  相似文献   

4.
阶级分析的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分析社会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方法。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587页)阶级分析方法,是无产阶级政党研究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但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搞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后。近几年来有的人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干扰下,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根本不讲我们的社会里还有阶级斗争问题,根本不提阶级分析的方法,似乎它已经过时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有人认为,阶级分析方法在“文化大革命”中伤害过许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产生,有深刻的理论原因。把阶级斗争误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无论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还是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介绍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时都把阶级斗争学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特别重视,并且夸大了阶级斗争的作用,他甚至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误认为是阶级斗争学说。偏离了科学的阶级划分标准,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又一重要理论原因。在土地革命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套关于划分阶级的科学标准,但在合作化中,却把“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作为分析社会阶级关系的依据,从而偏离了阶级分析的科学性。以“政治态度”和“思想意识”划分阶级,是导致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错误估量的主要原因,也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建国后20余年,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实现了两个巨大转变:一个是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相似文献   

7.
墨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墨子的音乐思想在“非乐”(上)篇和“公孟”、“三辩”等篇里有记载,这是他具有鲜明阶级倾向的政治和哲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所形成的儒家音乐思想体系,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墨子的非乐主张,是作为儒家音乐思想的反对命题提出的。它一方面批评儒家过份强调音乐积极作用的理论;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强烈地反对统治阶级过度的音乐享乐。墨子非乐思想是在实际斗争中形成的,是当时阶级斗争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性别(Gender)、反对父权制(Patriarchy)的性别斗争是女权主义的基本观点;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性别与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是20世纪60 年代至70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中各流派女权主义争论的焦点。究竟如何定义女性的阶级? 女性能否形成一个阶级? 性别斗争、阶级斗争谁占首位? 激进女权主义(RadicalFem inism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MarxistFem inism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SocialistFem inism )都有各不相同的立场和观点。本文将主要考察产生于上述每一种理论流派的相关论点并加以简要评价,借用著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朱丽叶·米切尔(JulierMitchell)的名言,本文目的是:“提出女权主义的问题,给予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林彪、康生、“四人帮”及共同伙,在阶级与阶级斗争问题上散布了一系列反马克思主义的谬论。他们在这方面所散布的反动谬论,是林彪、“四人帮”那条极左路线的理论基础,曾经欺骗了不少群众。他们在“文化大革命”中到处乱打棍子、乱扣帽子、制造了大批冤假错案,都是在这一“理论”的煽动下干出来的。为了彻底肃清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流毒和影响,进一步落实党在各个方面的政策,澄清他们在阶级与阶级斗争问题上散布的谬论,对于认真执行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彻底平反冤假错案,全面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集中力量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打算就阶级的产生、划分的标准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与阶级斗争问题,来批判他们所散布的反动谬论。  相似文献   

10.
阶级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而且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这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已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所反复证明.坚持和正确理解这一观点,对于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当前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去年十月间,李秀林、郑杭生同志在《没有剥削阶级的阶级斗争》(见一九七九年十月三十一日《人民日报》)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新的论点:认为阶级本身"是一个经济实体"、"科  相似文献   

11.
<正> 在社会主义时期,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曾一度把阶级斗争视为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对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同经济建设的关系问题,在理论上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在实践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四化建设上来,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并确认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之后,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而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同四化建设的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我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的新时期.前一时期北京发生的动乱和暴乱表明,阶级斗争虽然已经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它并没有消失,我们认为,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主要有以下新特点.一、阶级斗争既存在于一定范围,又是全方位的斗争。1956年,我国对私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代表近、现代剥削阶级的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完整的阶级在我国已经被消灭。近几年来私人经济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它仍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三中全会十年来,我们党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经济建设上,十年中大部分时间  相似文献   

13.
列宁曾经指出,任何革命,“归根到底都是阶级变动。”而提高群众觉悟的最好方法,揭露那些用革命誓言欺骗群众的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分析这一革命中究竟发生了和正在发生怎样的阶级变动。”学习和运用列宁这一指示,对于继续肃清长期以来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的错误及其影响,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的新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正确估计我国当前阶级斗争的新形势,防止和反对右的倾向,正确地贯彻党的十二大文件精神,全面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三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 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其 中一个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的观 点”。这个观点在十三大报告中作了充分的肯定和深刻的阐述,并确立了生产力标准, 提出一切有利于生产力的做法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论断。这是我党从社会主义建设 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再认识得出的一个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主要由产权关系和政治关系决定,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多个阶层,这与西方社会学关于由职业和收入决定的阶级或阶层的含义有本质区别。阶级、阶级立场、阶级分析、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察和处理国内外重要矛盾的主线索之一,是关系到全面实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目标、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容回避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对立加剧和工人运动高涨的情况,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分析这一矛盾发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运动及其阶级斗争的规律是不以  相似文献   

17.
西方政党阶级基础变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党是阶级的组织,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传统的观点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阶级,旧的统治阶级将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灭亡。但西方社会的社会结构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复杂化,政党的阶级基础发生了某些变化,使政党看起来已经成为“全民的党”。从阶级斗争的规律、执政基础与阶级基础的关系以及西方社会的独特性等角度,探析西方政党“全民党”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现代社会发展有两个模式而不是一个模式,一个是人们熟知的“阶级斗争模式”,另一个是马克思晚年在《资本论》第3卷提出的“技术进步模式”。这两个模式都以唯物史观为原理,但在解释和指导现代社会发展上各有侧重。“技术进步模式”认为“让科学忠告资本退位”,工人阶级的知识化将使资本家阶级‘成为多余的人”,“技术进步模式”适合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马克思“技术进步模式”的理论自觉和实践回归。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看法,他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素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知识分子的期望,都是“技术进步模式”的展现和再造。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民内部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在条件下,作为阶级的地主阶级、富农阶级、资本家阶级已被消灭了,人民内部矛盾就更加广泛的、大量的突出了起来。因此,弄清这个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二十年前,号称理论权威的那个“顾问”胡说:“在社会  相似文献   

20.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列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并指出:“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