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 李航第一次看到赵菁的时候,她穿着浅蓝色的格子裙,淡洁素雅。赵菁是母亲带的研究生,每个周末她都到家里来和母亲讨论问题,有时还带一个穿着白衬衣、牛仔裤的男孩子,是她的男朋友,也同样是母亲的研究生。  相似文献   

2.
刘卫 《当代老年》2006,(7):12-12
“五一”回老家,母亲似有隐情,几次欲言又止。直到我回城的前晚,她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端到房间后,在我一再追问下,母亲这才道出了她满腹的心事。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日记     
王大庆 《老年世界》2007,(23):15-15
母亲文化不高,仅读过5年私塾,却爱好写日记。每天晚上,母亲收拾好桌碗后,便戴起老花眼镜,蜷伏在桌边,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简练质朴的文字记录在她的日记中。从母亲退休的那年起,她老人家就开始写日记,每年厚厚的一大本,至今已写了30本。  相似文献   

4.
卫宣利 《金色年华》2008,(11):39-40
从小,她对母亲就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漂亮不温柔,嗓门粗大,身材肥胖。而她,偏偏遗传了母亲的这些缺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她便是班上最胖的女生。母亲又懒得给她扎小辫,硬是把她一头乌黑的发剪成了短短的娃娃头。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她满头大汗跑去上厕所,结果把厕所里的女生吓得集体尖叫——她们把她当成了男生。  相似文献   

5.
去年春天,母亲从执教35年的讲台退下来。刚开始,她还悠闲地下乡走亲访友,生活得十分轻松和安宁。谁知,我们兄弟姐妹为母亲举办60岁寿宴以后,母亲就变得不那么安分了。她好像不愿接受年过六旬的现实,时常唉声叹息:难道我这一辈子只能教教书吗?每当看到儿女上班、孙子上学离去的背影,她心中莫名地多了一份失落感。不久,母亲就开始拜托亲朋好友为她找工作。她说,这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要在晚年实现人生第二职业的梦想。没过几天,在一个朋友介绍下,母亲到一个皮装商老板那里上班去了。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开开账单,月薪…  相似文献   

6.
那些偏心事     
正尽管母亲总说,我们姐弟三个都是她的心头肉,她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的,我才不信呢!其实,她的"偏心眼儿",从我们小时候就开始了。小时候,我总认为母亲是最偏爱弟弟的,有好吃的好玩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儿子。那时候我们家有一个木制的八仙桌,桌子前面有三个抽屉,被我们姐弟三个瓜分为各自的"藏宝  相似文献   

7.
海星星 《老年人》2005,(3):33-33
把儿女们养大成人后,母 亲已是满头霜花了。为了照顾 她的晚年生活,我把母亲从老 家接到了城里。 母亲原本十分仁慈,对待 每个儿女都一视同仁,不曾有 过偏心。但自从住进我家后,在 我和妻子之间,她手上的“那碗 水”就开始倾斜了。 我和妻子的生日在同一个  相似文献   

8.
母亲去世两周年了。这些日子,我把往事细细检点,懂得了人生最宝贵的不是名誉地位,不是万贯家财,不是青春美丽,甚至也不是事业的成功与辉煌,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生命与生命的彼此呵护与照应,是息息相通的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我是母亲的满女,母亲怀我的时候已是中年。整个孕期,身体虚弱的母亲被不祥和恐惧笼罩着。她常常自言自语:“生这个孩子,我怕是活不了啦。”二哥安慰母亲道:“娘,您一准会给我生个小妹妹,等您老了,她就是您的小拐棍儿。”听了二哥的话,母亲的心头掠过了一丝激动。从那一刻起,她就默默地对我寄托…  相似文献   

9.
李玉 《伴侣(A版)》2010,(3):42-43
正婚后的幸福就是跟我的"秀逗"老婆斗智,尽管每次都让人啼笑皆非,但是却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调味剂。1.刷碗两人吃完饭都不想刷碗,所以决定用猜拳方式决胜负,谁输谁刷碗。但老婆好耍赖,出拳时总比我慢一拍,我也不去揭穿她的诡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今年33岁了,有一个4岁的女儿,现在我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要在我母亲和我老公之间做一个选择。▲:一个是生养你的人,一个是与你携手一生的人,他们都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参与者,本不是对立的,为何必须做出选择?△:因为我不会做家务也不会带孩子,结婚后母亲就过来和我们一起住,照顾我们。她性格非常强势,家里所有事情都得按她的意思来,吃什么菜、买什么家  相似文献   

11.
《金色年华》2009,(8):60-61
从小,她对母亲就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漂亮不温柔,嗓门粗大,身材肥胖。而她,偏偏遗传了母亲的这些缺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她便是班上最胖的女生。母亲又懒得给她扎小辫,硬是把她一头乌黑的发剪成了短短的娃娃头。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她满头大汗跑去上厕所,结果把厕所里的女生吓得集体尖叫——她们把她当成了男生。  相似文献   

12.
一从小,她对母亲就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漂亮不温柔,嗓门粗大,身材肥胖而她,偏偏遗传了母亲的这些缺点,从小学一年级起,她便是班上最胖的女生。母亲又懒得给她扎小辫,硬是把她一头乌黑的发剪成了短短的娃娃头。有一次上完体育课,她满头大汗跑去上厕所,结果把厕所里的女生吓得集体尖叫——她们把她当成了男生。  相似文献   

13.
父母离婚那年我有四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父亲流着泪跪在地上求母亲不要走,母亲不停地用脚揣父亲。我平静地看着母亲头也不回地跑了,到现在我都很奇怪,为什么我那个时候没有追出去。一直到现在,我对母亲唯一的印象就是,她瘦瘦的,头发很长,特别的喜欢穿漂亮衣服,经常打我,特别是打麻将输了钱的时候。在母亲打我的时候父亲经常是用身体挡着将要落在我身上的棍棒,流着泪说,输了就输了,你打孩子干什么?后来父亲开始喝酒了,特别是在农闲的时候,一到晚上他就把自己灌得烂醉,但是他从来没有打过我,甚至发火的时候都不会骂我,只会流着泪摸着我的头呆呆地看着我。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和村里的一个寡妇结婚了,那不是件光彩的事情,那个寡妇是出了名的"扫把星",还不到三十五岁就嫁了四次,让人害怕的是只要和他结婚的男人不出一年不是生病死就是发生意外死亡,她的第三个男人和她在一起是时间最长的,结婚一年零五天就在开山炸石头的时候被炸死了,听说尸体都没有找到,而父亲就是她的第五个男人。  相似文献   

14.
我始终信仰着,陆远知故事里的每一个结局。1、照辈分来说,你是该叫我一声师姐的母亲决定赶赴遥远的灾区是在一个月夜。她说,她很快就会回来。"麻烦你每晚给她讲一个睡前故事。"母亲把我托付给陆远知,"她一个人能照顾自己,只是晚上偶尔会腿疼,到时你讲个故事,转移一下她的注意力就行了。"穿着棕色线衫的男子接过母亲的故事本,开始给我念那些陈旧的,关于妖精和人类的故事。而我,在小腿抽搐和故事无趣的摧残下,不得不一次次进入梦乡。可我从月圆等到月缺,把上弦月等成了下弦月,直到天空中孤零零的月光再也没有落进老宅深处的花圃  相似文献   

15.
彭梅川 《老年人》2007,(10):25-25
我珍藏着一副绣有“八一”军徽的碗套。这是我母亲当年送给我的礼物。带着这副碗套,我参军入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祖国的和平建设。不过,说起这副碗套,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平谈 《老年世界》2011,(11):42-42
央视热播剧《我的青春谁做主》讲述了一个大家庭里三个表姐妹的青春故事。三姐妹在同一个时间里从梦想走进现实,开始接触生活实际,甚至残酷的一面,每人都发现自己需要面对一个超高难度的青春命题:大姐赵青楚要在“理智与情感”间作出一个艰难的抉择,二姐钱小样为追求“个性和自由”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小妹李霹雳则要在母亲认定的“世俗成功”和“自我实现”中拼命挣扎寻找自己内心希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1999,(3)
快半年没回家看母亲了。这期间,母亲倒是进城来看过我两次。我不是没时间,而是与母亲之间的共同语言愈来愈少了。几年前,妻子说很希望母亲来给我们带孩子,而我并不希望她老人家来,我的内心深处对她有一种排斥。表面看来,我是一个孝子。父亲在世时,每次回家,都有一...  相似文献   

18.
刘晗 《职业》2009,(9):4-6
在她主持的节目中,你常常为她的率真和俏皮而忍不住开心地微笑,从她机智、幽默的言语中得到生活、情感的真谛。她游刃有余地主持着多档不同类型的人气节目。把一家有着三百名员工的传媒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还拥有着一个让人艳羡的幸福家庭。无论你什么时候看到她,她都是一副“没心没肺”地快乐着的模样……这就是李静。一个永远制造着快乐、享受着过程的女子。  相似文献   

19.
一叶 《老年人》2014,(9):25-25
正人人都有母亲,可是我的母亲不一般,她一生受苦受难,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母亲死得早,也死得突然,让我心底烙下了悲伤印记,几十年都无法抹去。母亲身材高大,可脚长不到三寸,这是外婆给她的摧残,也是旧社会给她的摧残。母亲告诉我,在她身体正发育时,外婆由于受"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影响,不顾她的死活,用一条裹脚布把她的双脚残忍地裹起来,直到  相似文献   

20.
刘城淮 《老年人》2006,(8):30-30
因为旧社会的原因, 我有两位母亲。一位姓曾, 由“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与我父亲成亲, 是父亲的原配夫人。我和妹妹按家乡习俗叫她“娭毑”。另一位姓何, 就是我的生母。 “娭毑”曾经生过一个男孩, 夭折了, 后来再也没有生育。她异常疼爱我们兄妹俩, 视为己出。我十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