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宝库,是中国人民的财富,有待深入学习研究。石仲泉同志在《哲学研究》1987年第10期上发表的题为《马克思主义哲苑的奇葩——评介<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的重要哲学观点》(以下简称《评介》)为人们学习研究(《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以下简称《批注集》)开了一个好头,读了之后深受启发,得益匪浅。但也有值得商榷的观点,例如,《批注集》第427页的批注:  相似文献   

2.
“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成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倡导的“改变世界”的哲学的重要概念保证。因此,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的正确理解与准确掌握,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进程中是极为重要的,是其基本的认识论保证与重要环节。但是,通过分析毛泽东的实践思想则可以看到,“实践”概念在毛泽东那里并不是一开始就已确立,而是经历了由“运动”“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历史沿革,通过澄清这一点并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可以进一步认清毛泽东实践思想是如何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从而最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融为一体,发展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3.
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性和革命性,把马克思主义解释为一种“总体性”特点的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辩证法和革命相统一的哲学性原则。柯尔施反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者对列宁哲学提出批评,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绝对化,破坏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意识形态施“意识形态”的功能,强调主观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和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读过不少哲学著作,写了大量批注。1988年3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以下简称《批注集》)一共辑录了毛泽东阅读十部哲学著作所写的批注、一篇读书摘录和两篇附录。这部《批注集》,反映毛泽东哲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也反映了30年代哲学思潮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批注集》的出版,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文字资料。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开头就说:“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59页)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所以毛泽东同志把它的论述认识论的著作,干脆叫《实践论》。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大特点,一是阶级性,二是实践性。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时说:“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实践论》)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接受的是苏式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哲学。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这种哲学经毛泽东等人的阐释逐渐“中国化”并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它是一种实践性与通俗化更为显明,既有教条与政治化倾向,也有实事求是之精神,并注入了民粹主义(或民本主义)、儒家哲学等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的带有苏式与中式双重特色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战斗性与纯洁性的“最伟大和最宝贵的传统”。(《列宁全集》,第十四卷,第三五八页)。在我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问题,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1937年撰写的《矛盾论》和《实践论》是其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这两部重要著作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两论”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辩证法,又是认识论;既是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历史唯物主义。“两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两论”揭示了“实践”的“矛盾”本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升华为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的基础上,转换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两论”实现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论自觉,统一于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两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世之作,是阐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篇章,为我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奠定了牢固基础.其阐发的哲学思想对于编辑工作不仅具有实践价值,而且具有理论价值.编辑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和运用毛泽东“两论”中的基本思想,正确地把握唯物主义世界观和辩证法的方法论,以指导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王船山(1619—1692)是我国十七世纪的一个杰出思想家,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在当时是超轶前人的。在他的主要著作和社会政治实践中,力图把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应用到社会、政治和史论方面。因之形成了他的政治哲学的理论与实践。 他的政治哲学的核心,就是“仁义相资” (仁义相互为用之意)的理论。这一理论是由“阴阳不能偏用”这一概念推演出来的。他就是运用“阴阳互用”、“仁义相资”这一理论来“知人论世”,畅论历史,揭示他的政治思想的。 王船山的政治哲学,主要反映在他晚年著作的《读通鉴论》和《宋论》当中。他的论述由秦始皇开始。 秦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在秦统一前的春秋战国之交,奴隶制与封建制曾进行长期的殊死斗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是环绕这一斗争展开的。这一斗争的中心,集中在仁与义这一对命题的理论与实践上。我们将通过讨论这一命题的演变,看王船山如何使用这一命题的合理内核,畅论历史,揭示他的政治哲学,建立他自己的思想体系的。 一、仁与义怎样由道德伦理范畴进入政治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从思想体、从本体出发建立绝对体系的本体论哲学存在着根本的对立.马克思的最大成就在于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建立了理论与实际在人民根本利益基础上相统一的全新的哲学形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而抛弃本体论哲学,研究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哲学实践论,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但毛泽东并不以认识论这一概念来称呼之,而是用“实践论”这一称谓。这不仅表明了毛泽东作为一个真正哲学家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探索及来自中国传统哲学注重实践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讲话》是毛泽东文艺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思想的代表作。这一思想有其理论和现实基础。文艺的党性包括本质层面和现实层面的定义。坚持文艺的党性,要求党员作家做到思想上入党,要求所有作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求文艺服从于政治而非个别政治家。文艺的人民性体现在文艺创作的对象、内容和评价标准上。毛泽东对普及与提高、教与学、动机与效果关系的阐述,体现了文艺的人民性要求。今天,坚持文艺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仍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矛盾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出了重要发展,这当然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但是《矛盾论》的字里行间却时时闪现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层层投影.这说明《矛盾论》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出贡献,与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发挥有着某种关系,这方面内容极为丰富,本文仅择其要者作以概述.首先,关于“内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个客观事物本身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但是,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恩格斯没有说明,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说过“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但说得比较抽象、简略.  相似文献   

15.
在延安的十三年,毛泽东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名著,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进行了深度创作,并进一步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场”条件、基本内涵、结构要素、建构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创新的方法论问题作了集中阐释。全景式考察延安时期毛泽东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引领、深入推进“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科学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作为哲学家的毛泽东的著作中,始终如一地贯穿着他的哲学思想和时代的哲学精神,《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也不例外。可以说,《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文艺表现。 1.《讲话》体现了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了解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了解认识对于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毛泽东选集》第2版,人民出版社,第1卷第282页)。因此,形而上学反映论不懂得社会实践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不懂得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从而不懂得反映过程就是能动的过程。毛泽东把自己的主要认识论著作题为《实践论》,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对于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尤其是唯物主义知行观扬弃的结果,是具有中华民族思维特点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深刻理解和把握《实践论》的这一特点,对于在当今中国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07年,列宁在《<约·菲·贝克尔等致弗·阿·左尔格等书信集>俄译本序言》中明确使用了“马克思的历史方法”(《列宁选集》第1卷,第696页)这一概念;毛泽东也申明:“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99页。以下引文出自该书只注页码),并在他的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中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方法。(一) 所谓历史方法,既不同于世界观意义上的对社会历史作出最高概括的历史哲学,又不同于进行历史研究的史学方法,而是一种哲学方法论。我们试概括毛泽东的历史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发表五十周年了。今天,重新学习这篇光辉的哲学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对于我们坚持党的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以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内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论述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时指出:“他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辩证法”。《实践论》就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哲学著作。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们党内曾经存在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外国经验神圣化的倾向。教条主义无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唯书”、“唯上”、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语,在其主要代表人物王明等人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事业。在教条主义盛行的同时,党内也有经验主义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为了从思想路线、世界观的高度总结失败的教训,引导中国革命事业走向新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实践论》这部伟大著作。它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思想路线斗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一、《平凡真理》独具新见对《平凡的真理》这本书,冯定自己说“是比较通俗的哲学常识”,大家公认是深入浅出的哲学书。深入浅出不是容易的事,唯其深入,才能浅出,足见他深刻地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特别是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在哲学上的发展。只有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才能做到通俗创新。无疑这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留下了珍贵的一页。我们认为该书在以下四个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 1.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融合贯通。小平同志在评论刘少奇同志时说过,他在解决实际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