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近年来兴起的“文化热”中,民族虚无主义的观点曾盛极一时。其中一个主要表现便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而主张全盘西化。在这方面,《河殇》是一个代表。它自始至终贯穿着全盘西化的主线,弥漫着民族虚无主义的毒菌。它不仅宣告了中华文化即所谓“黄河文明”的夭折和衰亡,而且演奏的是一曲整个中华民族的葬歌。 《河殇》的作者不分青红皂白,对传统文化一概视为封建落后的东西,是封闭、保守的黄士文化。由此断言:“巨大的文化遵产,已经变成了巨大的文化包袱,巨大的文化优越感变成了巨大的负罪感”,“亚细亚的太阳殒落了”,“黄河文明”不过是“失  相似文献   

2.
《中华魂》编辑部:我是一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八九政治风波”发生的时候我才7岁,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后来听大人讲事情的来龙去脉,才知道当时卷入这场政治风波的绝大部分的青年人比较单纯,仅仅是出于“反腐败”的动机,但策划和组织这场政治风波的少数人却是别有企图,有深刻的国外背景,后来这些人都通过美国的“黄雀行动”跑到美国去了。我开始对政府为什么对这场政治风波采取果断行动不甚理解,后来经过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才逐渐懂得,如果当时不采取果断的行动,那么,首先发生剧变的就不是那些国家,而是我们,因为我们国家的政治风波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神曲》主要阐述了但丁的民族得救理论。但丁针对意大利的严重分裂和意大利人民族意识的虚无,在《神曲》中努力张扬“整体意大利”和“意大利人得救”的概念,把培养意大利人的民族意识,特别是企盼意大利人得救作为他的基本内核,并将其深蕴于政治、宗教、哲学观,从而构成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4.
王船山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者,其社会历史观亦有不少进步的合理的因素。但是,由于他所处的特定时代及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其民族观却表现为严重的大汉族主义的种族偏见。本文仅就王船山的《读通鉴论》,对其民族观进行初步剖析。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是汉民族同其他少数民族经过长期政治(包括战争)、经济、文化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各个民族不论大小,对这个大家庭的形成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由于地理和历史条件的不同,他们的人口有多有少,社会发展有快有慢,汉族才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主体。我国历史上有过几次民族大  相似文献   

5.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的否定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变形记》中,卡夫卡以其独特的审美体验超越了传统艺术的表现视野。本文分析了卡夫卡的反讽艺术,这种艺术以否定的辩证法去拆解生命的内涵,还原出生命的本真存在方式。这种存在方式蕴涵着现代工业文明洗礼之下人的存在与虚无。卡夫卡的反讽艺术使古老的神话在现代复活,在神话思维中体现现代人的反叛与对自我的拯救,同时也体现了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异化的主题以及现代人的精神崩溃。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与“全盘西化”论几乎是一对孪生子。因为“全盘西化”论必须以否定本民族历史及其传统文化为其前提;而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结果,必然导致“全盘西化”论。1988年夏,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系列片《河殇》,堪称为这对孪生子的典型。众所周知,历史虚无主义不同于对历史的反思。因反思目的在于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即  相似文献   

7.
电视系列片《河殇》撰稿人之一、《文化哲学》丛书副主编谢选骏同志在回答一些人对《河殇》的批评时,曾著文说:“以众多的知识错误为前提,其结论当是无从牢靠的。”①此论完全符合历史科学研究的规律,无疑也适用于《河殇》。《河殇》以电视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其为振兴中华的勇敢探索精神是  相似文献   

8.
从否定的观点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否定的观点看徐为民在西方哲学史上,否定(Negation)①问题犹如一个幽灵,在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上不时闪现。芝诺的否定式命题,苏格拉底的否定式诘问,巴门尼德及柏拉图的非存在,莱布尼茨和斯宾诺莎等人的否定与恶,以及黑格尔的辩证否定,无不在思想发展史...  相似文献   

9.
青年作家是当前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队伍的主力军。当下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焦点一是表现民族文化传统、民族生活习惯和现代性、和当代现实生活的冲突,二是宏大叙事的民族民间化,三是对底层边缘人物的励志书写,四是表现生态主题。  相似文献   

10.
追求生命和谐是《周易》的根本理念。《周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并以追求生命的和谐为人生理想。《周易》的生命和谐观对今天人类在提升生命质量、建构生命意义的认识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看",作为一个意向性过程,沉淀了丰富的社会心理文化内容。而由示众向戏剧的转化,更是集中体现了"看"的意向性转化,折射出一种社会心理与创作心理。现当代文学对观众如何"看"示众的描写的发展,深入挖掘了"看"的丰富内涵,继承并发展了国民性改造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2.
“看”,作为一个意向性过程,沉淀了丰富的社会心理文化内容。而由示众向戏剧的转化,更是集中体现了“看”的意向性转化,折射出一种社会心理与创作心理。现当代文学对观众如何“看”示众的描写的发展,深入挖掘了“看”的丰富内涵,继承并发展了国民性改造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以前,人们尚没有自觉的文学意识。所有著述,儿乎全是无意识的集体制作。原始的神话传说和歌谣,殷商甲骨卜辞,以及周初的诗歌,都带有浓厚的巫术——宗教色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舂秋开始确立以人为本位的思维方法,由宗法农业社会孕育出新的价值观,十分重视政教伦常,提倡礼治。因此,当人们认为王公贵族的一言一行都有垂训鉴借的作用,记言、记事的史籍应运而生。这些史传作品,虽然已从巫术、宗教、音乐、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言语大师。孔子在《论语》中关于言语的论述,表达了他在言语的功用与价值、成功言语的前提与标准、以及获取与提高等方面的言语观。透过孔子的相关论述,我们不但可以看到这位言语大师言语思想的深邃和实践的丰厚,而且可以看到他对后世言语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列女传》是我国第一部妇女传记,透过该书,我们可以窥见刘向的女性观和汉代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刘向并不仅仅看重妇女的贞洁,更重要的是他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妇女并为他们作传,他眼中女性的美德是多方面的,贞洁只是其中一个小的方面。刘向看重妇女诸多美德,表现出比较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6.
《再生缘》这部弹词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作者陈端生对男女地位、价值、才能、品格等多方面的思考,抨击了“男尊女卑”、“女不如男”等传统观念,颠覆了“三纲”“五伦”等封建秩序,并对男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平等进行了揭露和控诉,本文从以上三点分析探讨了陈端生的两性观,从而印证其激进、自由思想在当世便足以惊世骇俗。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的巨著《文心雕龙》,留给人们太多的探求。仅阐述古今文体之间的区别、论述古今文体演变的情况以及提出对古今关系的处理方法等方面探讨刘勰的古今观,肯定其“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望今制奇,参古定法”等观点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从《利维坦》这本书出发,分析了人类情感的来源,阐述了霍布斯的人性观产生的背景、特点。每个人拥有自我保全的自然权利,欲望就表现为争斗,杀戮和战争,从而再得出霍布斯人性本恶和利己主义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20.
希罗多德是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 ,他的传世名作《历史》记载了当时希腊人所知世界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的风俗习惯等内容 ,史学家称它为第一部世界通史。他认为希腊人的风俗习惯具有差异性、相似性、可变性和传承性的观点 ,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