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德国史学与纳粹主义之间的关系充满了矛盾.在1933年以前,德国历史学家中很少有人直接支持纳粹党,但他们对魏玛共和国的攻击在客观上为希特勒上台制造了舆论.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分子对德国史学界的冲击只取得了一些表面的成绩,未能在指导思想上、研究机构与人才选拔上对传统德国史学进行根本的改造.然而出于国家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传统,众多德国历史学家自愿地为希特勒的扩张政策摇旗呐喊,少数历史学家还为其侵略与驱逐政策做出了学术论证与谋划.总之,一个没有深度纳粹化的德国史学充当了纳粹政权的得力助手,促成了纳粹主义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2005年,恰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关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讨论在一些人中相当热烈,并且也有很激烈的争论,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历史上的一些问题.究竟怎样的民族主义才是积极的?究竟怎样才算是爱国?不知道您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是怎么看待这种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民族认同在中国古代的表现形式,即通过认同儒家文化而认同一家一姓之王朝.西方现代民族国家兴起之后,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通过想象"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为"中国"命名,并且建构起我们的民族历史.而由于中国民族国家仍在建构之中,我们面临着很多思想上的障碍与争论,只有通过民主制度的建立与文化认同的回归,才能把民族主义从一种情绪转化为一种思想.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国历史与文化中的民族主义与国权主义的关系后可以发现,仅仅用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无法解释当代一些现象;而从先秦直至当代,国权主义观念已经渗入并主导了民族主义观念,其象征就是皇帝专用的"龙"这一符号.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天主教和新教教会一直按照政府要求宣传爱国主义,历史上也可与民族主义并存,但基督宗教的本质与国权主义的距离,正如鸽子与龙的距离一样.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和平象征的鸽子,更能代表中国人"以和为贵"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成为史学界讨论的热点,其渊源可追溯至晚清立宪派与革命派关于改革不同路向的争议,故"民族主义"研究长期受到"同化论""汉化论"等思维模式的影响,比较强调其历史起源同一性与连续性的特点。随着人类学与概念史研究方法的引入,学界对"民族""国族""族群""种族"概念的区别有了更加严格的界定,从而把"民族主义"的产生看作古代与近现代交织互动的产物,而后现代、后殖民理论的介入,则更强调"民族主义"是现代社会有意建构的结果。"民族主义"研究的三种取向各有利弊,"同化论"过度突出汉民族文化创造具有压倒性的典范意义,从而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独特性的阐释;"根基论"则过多关注文化传承的延续意义,而较少顾及文化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可能发生的复杂变异;"建构论"则只关心文化传统在近代被塑造的过程,而完全忽略了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延续性涵义。  相似文献   

6.
《新中华民族主义》中所阐发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是李大钊众多开拓性思想的杰出体现,也是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大钊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是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创作的,它充分认识到民族问题在世界诸问题中的重要位置,指出了处理中国民族问题的本质,强调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界定了民族主义的含义,倡导了具有历史进步性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新中华民族主义"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紧密结合了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顺应了近现代民族主义勃兴与张扬的世界潮流,是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李大钊民族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成,为其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粟世来:胡老师您好!我受<甘肃社会科学>编辑部赵国军先生的委托,对您做一次学术访谈,访谈将主要围绕您的研究展开.首先我要请教的第一个问题是,近年来,您对新时期以来文艺理论与批评中的某些热点问题发表了一些颇具建设性和前瞻性的观点.比如,在2007年举行的"文学理论三十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您作了"开放的民族主义"的发言,并将之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一种基本立场.但在如今,民族主义不说声名狼藉,也可谓名声不佳.霍米·巴巴就提出过"不可救药的民族主义"(impossible nationalism)来指称一种狂热的、排外的、极端的甚至是暴力的民族主义,认为它已不再具有"民族一国家"建构的历史有机性和进步性.请问您倡导的"开放的民族主义"(open nationalism)是怎样的一种理念?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建设中我们应怎样坚持这一立场?  相似文献   

8.
政治/阶级斗争的研究视角对于认识左翼文学思潮有很大的不适切性。从民族主义诉求的角度来观照左翼文学思潮,会发现左翼文学所蕴含的民族解放与再造的宏大主题。民族主义诉求与左翼文学思潮是以"共体"形式存在的,以往的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从民族主义走进左翼文学思潮这条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9.
伊格尔斯的《德国的历史观》是一部德国历史主义学派在19、20世纪的兴衰史,是对兰克史学的一次思想总清算,但还不是对德国历史主义学派的全面评价。我们应该把德国历史主义学派看成是德意志民族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它在推动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崛起方面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它对外交领域以及对国家政治的专注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它未能及时发现与纠正时代的不良发展方向,而是以其固有的特征与影响促成了专制国家以及极端民族主义灾难。历史主义的个体观念,虽然能够使历史学者更进一步深入历史细节,却不能达到社会学、经济学等"类学"的认识效率。历史主义所主张的对客观公正的追求、对价值判断的自律,尽管未被当年德国历史学家真正做到,在原则上却是值得肯定的。与历史主义相伴生的价值相对主义,虽然有利于历史的研究与历史人物的理解,却很容易蜕变成一种"老好人"哲学,无力抵抗历史与现实中的邪恶势力。  相似文献   

10.
吴忠良 《天府新论》2007,(3):123-126
缪凤林是中国近代颇有声望的历史学家,在中国通史编撰方面留下了《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国通史要略》两大巨著,提出了颇有特色的通史编撰理论,展现了民族主义的著述特色,在中国通史编撰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叶奕翔 《中州学刊》2012,(4):189-193
民族主义是当前的热点话题,而当代流行音乐中一直都有表现民族主义的作品在流传。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主义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流行音乐产生之时,此后一直作为一条脉络或隐或显地存在于海峡两岸和香港的流行音乐之中。"中国风"和"中国心"是流行音乐中民族主义的两种基本表现形态。所谓"中国风"是指音乐审美风格的民族化,"中国心"是指歌词内容中的民族主义。当代流行音乐中的民族主义大多表现为温和的低认同,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推动当代流行音乐向多样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心"歌曲中也有在民族冲突和竞争中塑造民族意识的高认同作品,其中有的很能唤起民众的自强精神,但也有一些歌曲流露出阿Q式的狭隘自大、种族主义等不良倾向。流行音乐的商业属性也可能促使其为了迎合市场而出现粗鄙化的民族主义表达。  相似文献   

12.
人文关怀是"民族主义"与"非民族主义"的统一。因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历来是各个民族的愿望和意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或互动,使民族主义成为支配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的思想或意识。其中,积极主动的人文关怀或民族关怀是非民族主义的民族主义之观点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关于民族主义问题的理论与实践虽充满争议,但曾做出历史贡献。斯大林关于民族主义的论述较为丰富,早年即洞悉了民族问题和民族主义的阶级实质并延续了这一思想火花,长期鲜明地坚持维护国际主义、反对民族主义的立场,并多次强调和论述了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即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重要性。斯大林在论述民族主义方面曾有的贡献不容抹杀,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4.
问:2005年,恰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关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讨论在一些人中相当热烈,并且也有很激烈的争论,其中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历史上的一些问题。究竟怎样的民族主义才是积极的?究竟怎样才算是爱国?不知道您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是怎么看待这种问题的。答:我想,这种争论中国近代以来久已有之,不足为奇。不仅今天和过去会有争论,就是今后多少年内,也还是会成为一个很难统一认识的问题。问题的原因,由来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恐怕是能不能实事求是地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的问题。实际上,真的能够了解近代以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研究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不能忽视两个历史过程和三个重要特点,同时也要注意"新文化史"方法运用的意义及其限度。从情感取向、思想形态和实践运动相结合的角度来整体把握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乃是这一历史现象所提出的内在要求。作者围绕这些思考,对中外学界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概念的出现要早于不平等条约,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可以用"革命排满"来概括,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虽然该口号很大程度上具有狭隘民族主义的成份,但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动员效果,并引导了辛亥革命顺利进行。"五四"以后,孙中山力图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并致力于为其民族主义注入新的内容,以图在中国寻找到一个可以广泛动员民众的口号,不平等条约概念应时而出。当三民主义被解释为是为了打倒不平等这一层面,而民族主义专是"对外打不平",废除不平等条约与民族主义的结合就水到渠成了。苏俄与早期中共在促进孙中山将不平等条约与民族主义相结合的过程中亦是一个重要因素。苏俄将民族自由与废除不平等条约相结合的宣言无疑给孙中山以启迪。孙与苏俄的合作所求的不仅是外交,而是舆论和人心,争取的是寄予苏俄无限希望的国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创造性地把民族主义与阶级问题、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及殖民地民族解放问题联系起来,阐述其阶级属性与从属性,批判其狭隘性与破坏性,并基于殖民地民族解放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现实,提出"民族国家过渡"思想和无产阶级对待殖民地民族主义运动的策略原则,初步形成了民族主义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理论虽不成熟,但他们考察民族主义的社会历史视角、唯物辩证方法以及他们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都为我们深入理解民族主义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民族主义是一种具有统领、涵盖、弥漫其他思潮特点的综合性的社会思潮,它蕴藏在每一个现代思潮里。被称为三大思潮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就有着密切的互动与对应关系。民族主义是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是三大思潮的同源潜流,是三大思潮所共同具有的致思取向、思维特征与"共同观念"。但是,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现形式、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三大思潮对民族主义诉求的表达可区分为激进民族主义(革命民族主义)、自由民族主义(理性民族主义)、保守型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三种民族主义的次元类型:激进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基本连接点在于通过激进手段建立民族国家;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集点是建立自由民主宪政的现代民族国家,争取国家自由;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的交集点、契合点最多,以至有的研究者认为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9.
王春霞  王颖 《中州学刊》2002,(4):141-144
关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 ,由于诸多原因 ,史学界直到 2 0世纪 90年代才有所讨论。尽管如此 ,在通论、分期研究、人物思想研究、事件研究及文化民族主义研究等方面 ,还是发表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民族主义观念的建构历程进行疏释是窥探中国民族主义堂奥之必要路径。通过充分开掘中国民族主义观念的传统特质,既可深入发扬中国民族主义之精神,加强民族文化之自我认同,又可破除拒斥"普世价值"者的民族主义狭隘论所带来的固步自封。中国传统民族主义观念之特质在于其"文化意识"。而中国民族主义文化意识的建构历程则诏示:其当代民族主义只有在具有开放与包容特质的文化烛照下,才能逐步走向真正的自信与新生,并藉此有望贡献于现代世界政治新秩序的良性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