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新四化"的理念,城镇化作为"新四化"之一,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社会公众的关注。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三化"互动的发展战略,十年来,内蒙古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城市功能作用显著,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但是,内蒙古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也暴露许多问题,城镇化质量还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内蒙古城镇化水平达55.53%,超过全国5.85个百分点,根据内蒙古全区人口变动的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12年城镇化水平达57.74%,超出全国5个百分点。同时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了60%城镇化发展目标以及预测2020年城镇化水平会高达65%,保证城镇化进程的平稳快速发展是内蒙古发挥自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在提高城镇化质量上下功夫,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内蒙古作为资源大省,要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以建设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区域功能升级再造,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现状(一)发展速度位于全国前列2013年,内蒙古常住人口2497.61  相似文献   

4.
文章侧重于从生态文明的视角,运用DEA模型对2010-2014年中国30省的生态城镇化的效率水平和各种要素的集约化程度进行静态分析,运用Malmquist效率指数对研究期间内各地区城镇化效率的发展模式进行动态评价.通过静、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中国各省生态城镇化效率状况,试图找出影响生态城镇化效率的关键因素,为改进和提升生态城镇化效率、促进其集约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市场化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聚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将市场化和产业集聚作为刻画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视角,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理论与实证分析检验市场化、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全域层面市场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分区域层面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在东部地区具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应。第二,产业集聚能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升,并且在东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第三,不同市场化水平对新型城镇化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效应,进一步通过门槛效应分析发现,较高水平的市场化才能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同时,市场化水平越高,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第四,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持续发挥产业集聚功能,因地制宜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城乡公共服务供给,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6.
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分析了高质量城镇化的内涵和要义,并以熵权法为基础,构建了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构建“创新驱动”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出2000-2015年江、浙、沪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状况.依据三个地区“创新驱动”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随机效应变截矩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机构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创新驱动因素对江、浙、沪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是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在集聚效应的作用下,中小企业集群引导要素集聚,有效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有助于更好地整合资源,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推进中小企业集群与城镇化耦舍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统计》2012,(7):20-21
以二、三产业充分发展为依托的人口城镇化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才能促进青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本研究依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近年来青岛市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情况、城镇人口在二、三产业的就业情况及其相互关系、城镇人口在青岛各区市的分布情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十大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之间关系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十大城市群均呈现出轻度或中度的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偏离,且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中心城市的城镇化进程较快,且城镇化质量相对超前;中小城市的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关系的协调性较佳,但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1.
于斌斌  申晨 《统计研究》2020,37(2):65-79
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由以城镇化率增长为主的传统城镇化迈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新型城镇化,而城镇化效率是反映城镇化质量的综合指标。本文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城镇化效率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对城镇化效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与产业间结构的服务化调整相比,产业内各行业生产率增长才是城镇化效率提升的主要来源,并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在省域空间范围内,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城镇化效率改善,但这一影响效应伴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和城市规模扩大而变弱。本文蕴含的重要政策启示是,当前我国应将城镇化效率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考量目标,并以生产率增长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尤其是在城镇化程度和城市规模均不高的情况下,慎重采用服务业对工业的“腾龙换鸟”或“退二进三”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从全省城镇化的推进历程来看,城镇化率逐年提升,城镇面貌明显改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推进,目前,四川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对贵州省城镇化质量问题的研究比较少.文章建立适合贵州省情的城镇化质量监测指标体系,找出贵州省城镇化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贵州省的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对加快贵州省城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绥化市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起步期,从绥化市角度进行通盘考虑,坚持突出重点,打破均衡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集中力量,梯次推进,有选择、有步骤地优先发展重点城镇,进而带动其他镇加快发展。分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建议,以期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测算并探究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水平的阶段性演化特征。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整体上提升速度较快,但多数省份的发展质量水平不高,智慧和创新正在成为引领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人文和宜居方面建设薄弱则可能会形成短板。分布动态演进方面,东部地区展现出显著的主力驱动型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均衡提升型趋势,而东北地区表现出鲜明的双峰并行型趋势。空间形态方面,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水平形成了俱乐部收敛的空间形态特征,其主要原因是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在短期发展过程中具有路径依赖,而本地与邻域地区间的“邻高提升,邻低抑制”效应则强化了该种空间形态。本研究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效的阶段性统计监测和持续性发展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全省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2010年要达到38%以上,2020年达到50%以上。贯彻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特征,着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带动力。四川地域辽阔,小城镇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大,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提高其发展质量,是四川省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上虞工业化的质量效益,城镇化的内涵水平。以及两化互动协调程度的基础上,探讨了两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强化工业经济支撑、提升新型城镇化品质、催生两化集聚活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城镇化与金融发展间耦合协调关系,构建相应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西省为例,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江西省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及金融发展各子系统均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有所提升,但协调性水平还不够高;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协调度变化情况主要取决于金融发展状况;城镇化与金融效率的协调度提升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张琼 《四川统计》2013,(9):50-50
认清意义:提高城镇化质量 党的十八大把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主要标志之一,其重要内涵就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以农民工为主要代表,四川约有900万人是城乡两栖的“半城镇化”人口。大量人口在城乡间流动,导致运力浪费和宅基地低效利用,制约农业规模经营,削弱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20.
郑洁  冯春梅 《统计与决策》2016,(20):109-112
中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如何避免快速城镇化发展中的困境?文章从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构建注重综合发展的城镇化影响因素模型,探寻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指出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结构调整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最终提出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之策:从“扩张型”向“内涵型”转变,从对经济增长“量”的关注转向对经济发展“质”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