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明代穆斯林在华的法律地位与唐、宋、元时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代基于对穆斯林实行的同化政策,致使明代穆斯林的政治权利被削弱,民事及婚姻权利受到限制,经济权利下降。明代有针对性的法律的实施,使穆斯林进一步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穆斯林自身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同时,这些法律因素也直接影响着伊斯兰教在华的发展,从而可以看出法律对宗教的影响有多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来宗教对应法律而表现出来的适应性也是很强的。  相似文献   

2.
元代对于穆斯林法律地位的确立,仅次于蒙古人的较高的法律地位。包括在政治、刑事、民事地位上的优待,经济法律地位的提高。元代穆斯林的法律地位与唐宋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穆斯林法律地位的确立,伊斯兰教在华的发展与传播也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理想价值的极地之光──论《穆斯林的葬礼》及在当前文学中的意义李跃红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已面世七年,这不长不短的时间按理不是评论的最佳时期:既过了作品刚问世时可能有的时鲜与轰动,又还不到足以确立作品稳定地位的时间。然而,《穆斯林的葬礼》几乎自...  相似文献   

4.
清真饮食是海内外穆斯林旅游的物质基础,它具有民族性、圣洁性、稳定性和排性的特点。在旅游中能满足于穆斯林游客的生活需要;让穆斯林游客感到宾至如归,是开拓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的前提条件;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与沟通,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以及繁荣清真饮食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研究回回民族史的论著不算很多,迄今涉及元代泰不华这位历史人物族源的论述尚不多见。陈垣的《元西域人华化考》认为泰不华是钦察人,但未论述是否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还有一些研究回族和伊斯兰教的论著,所列举的《元史》以及其他史书里的西域色目人中可信为穆斯林者,也未提到泰不华,甚至泰不华误为蒙古人者也不少。可能泰不华之名似属蒙古名之故,许多史料里又寻不到泰不华是穆斯林的蛛丝马迹,因而很难被人们所注视。笔者试图探讨泰不华的族源和穆斯林问题,籍以弥补回回人的族源史料,由此证实回回民族的形成与伊斯兰教的密切关系及其所起的作用。笔者根据泰不华史料和江苏省六合县达氏族谱资料试作一次初探,希由此能引玉,获得更深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回族是"回回"华化的结果,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都有此方面的记载和表述.托茂人是一个现存的蒙古穆斯林群体,其在当代社会的回族化,生动地再现了回回华化的一些细节.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过去历史的现在"与"现在历史的过去"的交互文本.  相似文献   

7.
吕铁贞 《中州学刊》2003,2(6):124-128
晚清时期外商在华大肆招募华工 ,前后历时 30余年。其间 ,应外国政府的极力要求 ,中外政府在讨价还价的基础上相继签订了一系列有关外商在华招工的条约、章程等法律文件 ,赋予有约国外商在华招工的特权 ,加强管理外商在华招工的行为 ,尽可能地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这样 ,外商在华招工由非法无序状态逐渐进入合法有序的状态。不过 ,由于中外诸多因素的影响 ,晚清外商在华招工法律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宗教曾经是古代社会长期支配社会的精神力量和表征文化的外在形式.在伊斯兰教的构成体系中,教法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伊斯兰生活方式的典型体现,展现出广泛的社会整合与协调作用.伊斯兰法文化对伊斯兰国家和非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社会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中国回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伊斯兰法文化通过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对回族的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行为等方面产生了直接影响,成为回族穆斯林社会活动的一种内控性生活秩序,并构成多元格局下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基于英、法两国不同的政治一文化传统以及穆斯林族群的特征,文章对两国长期以来分别采取“多元文化模式”与“彻底世俗主义的共和模式”来处理穆斯林族群的认同与融合问题做了分析,作者认为近年来,应对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两国均在坚持原有基本模式的前提下,政策实施重点从偏向法律调节与社会自理调整为加大国家直接干预力度,强调三者合力与平衡。  相似文献   

10.
穆斯林文化曾引领世界知识与繁荣有约一千年。然而如今,在很多方面,穆斯林乌姆玛*远远落后。穆斯林兴衰的原因是什麽?对相对较贫困的伊斯兰社会是西方负有责任哪,还是穆斯林人民自己造成的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社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在华外籍居民的规模持续扩大,对中国经济、社会和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以在华外籍居民为样本,基于人格特质论与词汇法构建传媒业个性形象测量模型。结果发现,在华外籍居民眼中的中国传媒业形象在人格上被定位为政府喉舌,在内涵修养上是纯真知性的,在外在气质上是坚韧稳重的,在内容产品的品质感知上是“魅力隽永”的。在华外籍居民的中国传媒业个性形象感知受文化与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母语、宗教信仰上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针对中国传媒业个性形象中的负面刻板印象,可以通过训练策略、意识性抑制策略、熟悉性策略和树立无偏见信念策略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跨国公司在华的品牌危机不断,究其原因有:中国市场不成熟与跨国公司的产品双重标准,中国法律与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中国消费者期望与名牌逆效应;文化差异使部分跨国公司品牌管理与危机处理不当;中国媒体的市场化与成熟。跨国公司在华品牌危机对中国企业自主品牌国际化的启示是:中国自主品牌国际化的过程中,企业除了要对员工进行品牌危机意识教育、品牌危机消防演练,让员工有识别和处理品牌危机的能力以外,还应注意重视品牌的本土化经营、重视产品品质管理,确保消除产品质量方面的危机隐患。  相似文献   

13.
刘易斯认为西方是现代性的完美象征,穆斯林应全盘西化、实行政教分离去拥抱现代性。科佩尔指出世俗主义是西方现代性的源头,穆斯林世界应该世俗化、释放改革的力量、彻底地融入西方文化。埃斯波西托反对世俗的原教旨主义,强调伊斯兰世界的差异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主张穆斯林社会通过内生性的政治和社会转型,和平地实现变革。拉马丹阐述伊斯兰的普遍原理与文化的多样性,主张西方穆斯林在西方现实里灵活解释和运用伊斯兰的思想资源,自觉地进行知识革命、构建穆斯林品格,在全球伊斯兰的演变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主要有四次。基于平等的文化交流.基督教与元、唐、明各朝的政治法律之间几乎未见发生直接的内在联系。而晚清时期基督教在华的第四次传播,无论是在观念还是在制度乃至学科建设层面,都对中华法律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佛教杨岐宗,唐、宋时起源于江西萍乡杨岐山。该宗不仅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而且传到了国外,特别是日本,在佛教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是俄罗斯的传统宗教之一。在俄罗斯帝国领土的不断扩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异域穆斯林成为其臣民。穆斯林对俄罗斯庞大帝国的缔造与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1897年的全俄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俄罗斯帝国穆斯林人口已达到1388.94万左右,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1.06%;到1917年时,俄罗斯帝国境内的穆斯林人口已上升到2000万。截至目前,我国关于俄罗斯帝国伊斯兰教的研究仍然非常薄弱。本文有助于我们比较系统地了解俄罗斯帝国伊斯兰教的发展与当局伊斯兰教政策的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主要有四次.基于平等的文化交流,基督教与元、唐、明各朝的政治法律之间几乎未见发生直接的内在联系.而晚清时期基督教在华的第四次传播,无论是在观念还是在制度乃至学科建设层面,都对中华法律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中国与阿拉伯地区关系较为密切的时期.这时杭州经济繁荣,海上贸易兴盛,被称为"东南第一州".大食等地穆斯林使节、商旅因此进入杭州贸易者日益增多.他们中有从海道东航而来的,也有自传统陆路贡道由北南下的.至南宋建都杭州,大食诸国蕃客前来入贡觐见、互市贸易者,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居于杭城"蕃坊"内,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过着富足的生活,伊斯兰教信仰是其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随着其在华法律地位的确立及礼拜寺院的兴建,伊斯兰教乃亦得以在杭州传播.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回族知识分子通过出国交往、媒体宣传、关注研究、参与活动、彼此声援等多种方式与国外伊斯兰世界展开了前所未有的交流与互动,这不仅对当时国内穆斯林社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且为此后中国穆斯林与国外伊斯兰世界进一步交流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推理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推理是处于法律思维核心的法律认识论范畴。它所反映和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比其他推理更需要通过辩论、证明或论证,以达到弄清事实真相、做出公正判决的目的。法律推理具有思维与实践相统一的辩证特点,它是特定主体在法律实践中,从已知的前提材料合乎逻辑地推想和论证新法律结论的思维活动,其本质特征是特定主体在法律实践中所进行的具有实践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法律推理的知识创新性是法律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