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据《史记》载,公元前260年,相持了三年的秦赵长平之战以白起坑赵卒四十万告终,使后世为之怵目。然考之史实,坑卒之数有“四十万”之巨,值得怀疑。首先,我们来看赵国在这次战争中能投入多少兵力。据杜佑估计,秦统一时人口为千余万。长平之战距秦统一有三十九年。如果考虑战争因素,且认为人口增长与丧亡相抵消。战国末年七雄中秦、楚、齐人口最多,燕、赵居中,韩、魏最少。如以赵占七分之一算,人口为一百七十万左右,那么,男性人口则占八、九十万。在当时鼓励生育的人口结构下,不能当兵的未成年  相似文献   

2.
王子今 《人文杂志》2008,3(2):136-142
<史记>记述,白起在长平围攻赵军主力,"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终于败降;宋义救赵,在即将与秦章邯、王离军决战前,"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子婴为秦王四十六日",向刘邦投降.秦史中三个重要事件都出现了"四十六日"的历史记录,似乎并非巧合.考察宋义"四十六日"事及子婴"四十六日"事,可以发现颇多疑点.联系以秦地为背景的传说中也有"四十六日"情节,可以推知<史记>"四十六日"的记载应有某种文化象征意义.在当时人的意识中,"四十六日"是显示"天道"确定的规律性季候转换的时段,是盛衰转换的过程,也是生死转换的过程.司马迁"四十六日"的记述,似暗示"究天人之际"的史学追求作为潜意识的某种影响.  相似文献   

3.
官渡之战素以“以弱胜强”著称。史载曹操以“不满万”之兵击败袁绍的“精卒十万,骑万匹”。然而是否属实,裴松之早就提出有力的质疑:“魏武初起兵已有众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黄巾,受降卒三十余万,余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亡,来应如此之少也。”按,官渡战前曹兵屡有激增:破黑山于毒等十余万;破青州黄巾三十余万,收其精锐号曰“青州兵”;建安三年终破吕布,并其众。拥有三、四十万兵力难道  相似文献   

4.
长平之战,秦坑赵卒四十万,这一说法流传至今,笔者曾在《白起坑赵卒四十万质疑》(《晋阳学刊》1983年第3期)中对此做了辩驳。那么长平之战的真象究竟如何呢?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王龁攻韩,韩献上党郡求和,但郡守冯亭附赵。四月,赵将廉颇军驻长平。开始,双方皆取攻势,赵屡有小败。七月,赵改取守势。象廉颇这样的名将在不出名的王龁面前不得已转攻为守,只能用兵力劣势来解释。双方对峙三年,赵中秦反间计,以赵括代将:秦则改用名将白起。赵括一反廉颇筑垒固守、以逸待劳的战略,向秦  相似文献   

5.
关于秦汉时代的“苍头”问题,有不少论著不加分析地把“苍头”都当做奴隶,把“苍头军”当成奴隶军。我认为这是不够确当的,很有必要再作进一步的探讨。“苍头”一词,始见于战国,如《战国策·魏策》载,苏秦对魏王讲:“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余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在《荀子·议兵篇》里,“武力”又称“武卒”,据旬子讲,是按高标准精选出来的主力军,胜于齐的“技击”,仅次于秦的“锐士”,名闻当世,因此,苏秦特别把“武力”摆在魏军各兵种的首位;“厮徒”实  相似文献   

6.
张祚庥 《人文杂志》2023,(11):119-129
秦统一后,楚地爆发过多次反秦叛乱,但皆被镇压。陈胜吴广起事能发展壮大应与秦内部动乱有关。因始皇帝生前未明立储君,胡亥即位后,大肆屠戮秦宗室大臣,这是陈胜吴广起事的政治环境。战国末期,赵国曾多次击败秦国,并一度挫败了秦统一计划。赵人在反秦战争中表现十分积极,亦有灭秦之志。结合秦简中相关记载,秦统一后,整个新地时常发生叛乱,原六国的反秦运动在统一后并未停息,这是秦末六国反秦运动发展迅猛的一大重要原因。章邯击败项梁主力大军后,楚国一度危如累卵,项羽所率援赵大军目的是保楚,而非灭秦,项羽大军在巨鹿击败章邯所率秦军主力,带有较强的偶然性。考虑到秦末内外交困的局面,亡秦是必然的,而由楚国来完成亡秦之业,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7.
董说<七国考>卷一一<秦兵制>题下有"小子军"条,引刘子<别录>:"长平之役,国中男子年十五者尽行,号为'小子军'."秦"长平之役"大规模调动兵员事,见<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秦"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的征役方式,是限于河内还是"国中""尽行",是偶然事件还是确定的制度,学界存在争议."年十五",是男性未成年人年龄的高限.班昭说"古者十五受兵 ",有学者认为可能包括秦的制度.即使"刘子<别录>"在文献史上年代稍晚,对于"小子军"的历史评议,依然是值得重视的.有论者指出,秦"与赵战",取"民年十五者必赴"的政策,虽"名胜赵",然而"其众固已困矣","其民固已竭矣".这样的分析,与西汉以来政论家对秦政"祸烈"、"苦烈"的批评是一致的.然而正是因为能够极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极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甚至包括调发未成年人从军,秦人方能够"蚕食诸侯,并吞战国",实现统一."秦政力并万国,富有天下,破六国以为郡县"的历史性的成功,应当也是与"国中男子年十五者尽行"这样的兵役形式有关的.而秦统治下的未成年人被迫付出的历史牺牲,也为秦帝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大军事强国倾其国力所进行的一次战略大决战。在战争后期,由于赵军在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最终导致了全线溃败。事实上,在两军实力相当的前提下,单一战略层次的失误并不容易造成重大损失,所谓的灭顶之灾,往往是由于几个层次上战略的失衡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认识尚有不尽一致之处。其中秦末农民战争下限究竟应划在何时合适?就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学术界往往把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和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战争合称秦末农民大起义或秦末农民战争。将秦王子婴元年(前206)十月刘邦入关、子婴出降,秦亡,作为秦末农民战争的结束。如漆侠等著《秦汉农民战争史》,“秦王子婴……向起义军投降。……  相似文献   

10.
谢本书 《学术探索》2003,(11):61-63
滇军在抗战中乃国之劲旅,出现了众多的抗日名将和抗日烈士。滇军抗战出师40余万人,牺牲10万人以上,在徐州会战、中条山战斗,以及支援滇西抗战中,打出了威风,立下了功勋。滇军在抗战中显现的民族精神,是滇军的光荣,也是云南各族人民的光荣。  相似文献   

11.
说“军吏”——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虎 《文史哲》2005,(2):98-104
“军吏”涵义在先秦时指军队中除士兵之外的各级军官,战国时期层级有所下移,指将军以下的中下级军官。汉代以校尉为将军与军吏的分界线,此外幕府中的各色吏员亦属“军吏”范畴。魏晋南北朝沿袭汉制,也以将领所辖中下级军官和军府属吏为“军吏”,不过,“军吏”与将军并非截然划分,而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由于“军吏”范围宽泛,其上下层之地位亦相去悬远。吴简中的“军吏”属于军中下层吏员。他们与其他“吏民”一样被编入基层户籍,在经济上与其他编户齐民一样都有“名田”的权利和赋徭的义务,在政治上同样都有赐爵的权利。“军吏”在吴简中的六种“吏民”中,其待遇、地位等同或略高于普通农民和“卒”,而低于“士”、“复民”和“吏”。吴简中的“军吏”与刘宋时期始兴郡“大田武吏”无必然联系,后者是地方武装性质的“兵”而非“吏”。  相似文献   

12.
张皓 《晋阳学刊》2014,(4):37-51
南口会战在华北抗日正面战场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会战展开前,蒋介石以第13军、第17军、第68军构成三位一体和实行察绥一体的防御体系,迫使日军进行南口会战。会战展开后,蒋介石指示和鼓励汤恩伯固守南口,指示傅作义和刘汝明配合攻取张北;前项部署较为成功,后项计划未能实施。日军正面攻击南口未得逞后,乃从察北插入攻击张家口,截断平绥线。蒋介石乃实施三步计划,先是鼓励固守南口,接着指示反攻,继之部署撤退。蒋介石部署南口会战的战略意图是以空间换时间,以平绥线的作战牵制日军速沿平汉线、津浦线南下。尽管蒋介石未能调集充足的兵力,也未能解决指挥系统混乱、嫡系部队与杂牌部队之间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但是通过南口会战,华北抗日正面战场形成。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同日本军队在江西境内进行了11次战役,其中有6次胜仗、1次平仗、4次败仗。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述评,说明胜败的关键因素在于战争指导艺术的高低。  相似文献   

14.
明末宁武关之战,是李自成统率百万农民军由西安直至北京,与明王朝间规模最大最惨烈最关键的一场殊死战。广考文献并核以野外考察,可知是役主战场攻守态势,系农民军由城东,即当今宁武火车站外、半沟村西等两高地发射火炮,率先轰塌东门,大军蜂拥入城,战役遂告结束。是役攻守双方兵力为五十万对五六千;克关时间为崇祯十七年二月二十二日。  相似文献   

15.
卫所制度是明朝军队的一项基本军制。卫所缺伍的原因主要是边班、清军、勾解等措施在实行过程中产生了诸种弊端。明代军中各级官吏贪占政府粮饷、收受军兵贿赂是各种军制无法实施的根本原因并对明朝灭亡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从七*七事变到武汉失守、由武汉失守到百团大战及百团大战以后,华北日军对伪军由不重视、比较重视到真正重视的发展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田玉英 《学术探索》2009,(5):103-108
前蜀王建收养了数目众多的假子,其收养对象有同姓宗戚、同乡部从、立功或纳降的将卒等;就收养时段看,王建蓄养假子的高峰当在887-904年争夺两川之时。养父子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遭王建猜忌而被杀的假子不乏其人,当然也确实有的假子矜功自伐,跋扈不臣,甚至对养父几经叛附。王建对这些假子的猜忌直接影响到他的用人政策,最高军权始终委任于亲子或者宦官,从而为宦官干政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8.
高凯 《文史哲》2007,(5):123-127
从秦始皇陵徭役刑徒墓的发掘看,秦代每年至少要使用200万以上的青壮男性从事各种力役。如果再加上大批育龄妇女进入服役人的队伍,可能每年服役青壮男女会达到三四百万,再加上徭役及战争中病死、累死或被杀,必然会造成各种类型的人口比例失调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的人口繁衍。  相似文献   

19.
李牧是战国末年赵国的卓越军事家,战国末年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军抗衡的将领。文章首先介绍了李牧的军事活动,并据此分君臣关系、军民关系、官兵关系及作战方略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