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广大人民群众熟悉和喜爱的大型音乐艺术作品,是一部曾经反复上演并流传于世界各地的优秀中国钢琴协奏曲,是中国交响乐创作和发展的典型代表,它为中国民族音乐准确切入西方传统音乐形式的创作开辟了先河,是中国的民族音乐素材与西方传统音乐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广大人民群众熟悉和喜爱的大型音乐艺术作品,是一部曾经反复上演并流传于世界各地的优秀中国钢琴协奏曲,是中国交响乐创作和发展的典型代表,它为中国民族音乐准确切入西方传统音乐形式的创作开辟了先河,是中国的民族音乐素材与西方传统音乐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敖包习俗的文化渊源考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蒙古族敖包的渊源一直是蒙古学中讨论的难题之一。本文依据史料考证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认为敖包最早应是一座勇士的坟墓 ,祭敖包源于葬礼 ,并由此衍生出了敖包相会、那达慕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许鑫 《中国民族》2012,(9):8-13
她是中国最前卫的艺术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凭借一本名为《你别无选择》的小说在崭露头角;她出身于革命之家,其父是我党先驱刘志丹的胞弟,特殊的家庭环境却造就了她特立独行的叛逆性格;她远赴英美学习,将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元素结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新音乐",只为寻找内心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长笛为西方室内乐的重要乐器,晚清时期传入我国,1922年北京大学附属音乐传习所开设了长笛课程,标志着我国长笛教育的开端,民族化是我国长笛艺术发展最为鲜明的特征,从贺绿汀创作《幽思》到改革开放后的《大净》等,均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在长笛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对长笛教育的开展及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均有着突出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我国长笛教育的历程做了介绍,继而探讨了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必要性,如丰富长笛教育内涵的必然要求、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客观需要、提升音乐教育效果的主动追求,介绍了长笛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三点原则,最后就如何在长笛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提出了对策,包括教材编写中渗透、课程教学中渗透、长笛创作中渗透、音乐团体中渗透等。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08,(4):61-61
夏鸿雁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民族音乐》2007年第4期)一文中谈到,少数民族地区一方面由于音乐教学观念传统,条件较差,音乐教学氧举步维艰,另一方面,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资源十分丰富,但随着社会潮流的发展,外来文化不可避免地对它们造成很大冲击。如果若干年以后,侗族地区学生不会唱侗歌、蒙古族学生不会唱长调、苗族学生生不会唱飞歌、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将断层,传统文化将消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在中学的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民族音乐知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因此,在中学的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民族音乐知识,对于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及内涵,分析了在中学音乐课程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知识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措施,以将民族音乐知识更好地渗透到音乐教学过程中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长笛为西方室内乐的重要乐器,晚清时期传入我国,1922年北京大学附属音乐传习所开设了长笛课程,标志着我国长笛教育的开端,民族化是我国长笛艺术发展最为鲜明的特征,从贺绿汀创作《幽思》到改革开放后的《大净》等,均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在长笛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对长笛教育的开展及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均有着突出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我国长笛教育的历程做了介绍,继而探讨了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必要性,如丰富长笛教育内涵的必然要求、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客观需要、提升音乐教育效果的主动追求,介绍了长笛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三点原则,最后就如何在长笛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提出了对策,包括教材编写中渗透、课程教学中渗透、长笛创作中渗透、音乐团体中渗透等。  相似文献   

9.
饶曙光 《中国民族》2012,(Z1):42-44
1951年,周总理调看《内蒙人民的胜利》时,建议最好是用少数民族自己的曲调和音乐。此后,一批音乐人通过电影开始兴起。遵照周总理的指示,他们一直在努力摸索音乐民族化的道路。民族题材的特性,也使他们从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和语言中吸取了很多营养,他们将音乐融合到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  相似文献   

10.
民族音乐是各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拓宽了我国音乐艺术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音乐审美。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培养中,音乐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陶冶思想品德的重要学科,而将民族音乐融入其中,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民族音乐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出发,结合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实际探究民族音乐的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丰富多彩,且具有悠久的历史音乐文化,同样中国人民也有着对传统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征,将不同的音乐文化相互交流与碰撞,充分地体现出各个民族音乐的艺术才能,在不断交流发展的过程中互相吸收、互相竞争,从而不断地进行衍生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快速进步,将传统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完美地融合与巧妙的结合,不仅使民族传统音乐传承与延续,还能够为流行音乐提供更多的音乐形式,更好地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进一步传播与弘扬,使两种音乐共同和谐成长。  相似文献   

12.
佟鑫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106-108
《中国音乐史》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本科专业的理论必修课程,肩负着传承和发展中国音乐历史文化的重大使命,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和审美意义。然而,本课程在地方高等院校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开展中仍存在诸如缺少本土音乐文化、汉族与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比例偏颇、音乐史学习断层、重理论轻实践、考核评价单一等系列问题。因此,本文将针对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现状展开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3.
唢呐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具有中国民间独有的艺术特色。唢呐的声音嘹亮、高亢,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丰富和发展,唢呐的演奏形式也被流行音乐和其他音乐所取代而变得黯然失色,作为我们中国特有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我们有必要深入地了解这一音乐形式,从而更好地进行传承和发展,本文针对唢呐的演奏艺术特色展开相应的讨论,希望能给相关的人员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王琳 《中国民族博览》2022,(20):144-147
琵琶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中一种乐器,琵琶曲则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代表。在众多优秀的琵琶乐曲中,《渭水情》可以称得上是典范。《渭水情》这一琵琶乐曲的创作原型为秦腔牌子曲《永寿庵》,作品中大量音乐元素都保留了原牌子曲当中的音乐艺术特点。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比较细腻,柔和中不失刚劲,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通过作品的演奏将作者对于三秦故土的无限思念之情充分地展现出来。想要将琵琶曲《渭水情》这一作品成功地演绎给受众,为受众带来优质的琵琶乐曲艺术享受,演奏者一定要加强对于作品演奏技法的分析,通过对各种演奏技法的巧妙应用,以充分突出乐器的风格特点与艺术韵味。文章首先介绍了琵琶曲《渭水情》这一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针对作品的演奏技法展开了详细分析,最后针对《渭水情》这一作品的情感把握情况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琵琶演奏人员演奏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民族民间音乐从创作、传承、演唱(奏)都融入了人们的情感与精神追求,尤其是一些具有浓郁民间文化的歌曲,其曲调有高度的概括力,歌词朴实真挚,容易在聆听的瞬间就被感动,对青少年审美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通过以下方式让广大青少年学生熟悉了解进而乐于走进民族音乐。(一)创设民族音乐环境,增强民族音乐的审美意识学校是弘扬民族音乐的主要阵地,而音乐课程则是弘扬民族音乐的主要方式。音乐教学环境通过美好的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作用于孩子的心灵。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而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审美意识的形成也…  相似文献   

16.
唢呐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具有中国民间独有的艺术特色.唢呐的声音嘹亮、高亢,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丰富和发展,唢呐的演奏形式也被流行音乐和其他音乐所取代而变得黯然失色,作为我们中国特有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我们有必要深入地了解这一音乐形式,从而更好地进行传承和发展,本文针对唢呐的演奏艺术特色展开相应的讨论,希望能给相关的人员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走进陕北,聆听陕北发生的动人心弦的音乐故事,近距离感受陕北音乐文化的无限魅力与陕北人民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爱音乐的人文情怀,张振涛教授在《声漫山门陕北民族音乐志》一书中以"现代性"理念和文化资源再生的视角描述陕北地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彰显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历史与现代结合的陕北民族音乐画卷.  相似文献   

18.
《钢琴协奏曲》是高平于2006—2007年创作的作品。本文对高平《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民族音乐元素进行探析,通过研究其音高组织、节拍节奏、配器手法等特点,分析作品中蕴含的苗族音乐语言。此外,本文还对《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线性思维特点及支声音乐手法进行剖析,力求深入领悟高平在本作品所表达的民族化音乐语汇与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走进陕北,聆听陕北发生的动人心弦的音乐故事,近距离感受陕北音乐文化的无限魅力与陕北人民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爱音乐的人文情怀,张振涛教授在《声漫山门陕北民族音乐志》一书中以"现代性"理念和文化资源再生的视角描述陕北地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彰显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历史与现代结合的陕北民族音乐画卷。  相似文献   

20.
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特点、发展历史,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课程思政视角下加强高校音乐公修课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大学生寻找民族情感依托,有助于增强民族音乐文化认同感,有助于树立民族音乐文化自信心。高校音乐公修课的开展过程中,对于课程思政元素、高校音乐公修课及民族音乐文化等方面的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应改进音乐公修课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专业艺术技能与课程思政元素的结合方式,提升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能力,拓宽传承与创新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