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学术研究应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实现研究视点、视角、视野的转换。从《西游记》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传播世界视角切入,在每一个"世界"寻找切入点,将各自的学术研究领域置于"三个世界"的立体、交叉的思维模式下来研究。结合《淮安有部西游记》的阅读分析,认为其用立体的思维为解析《西游记》和《西游记》学术研究创造出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了《西游记》学术研究转型与突破。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冥界演进为视角,结合敦煌写卷《唐太宗入冥记》、《目连变文》、《阎罗王授记经》,以及宋代《玉历至宝钞》和明代《新编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对《西游记》中的冥界进行了考证,指出《西游记》中冥界是以《入冥记》为核心,在流传过程中又有所增益而形成的,其中"目连救母"故事的影响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红楼梦》、《镜花缘》、《花月痕》等小说广泛存在“榜”现象。“榜”在小说文本里或于开篇做个总体的预见和暗示,或于小说中间做相关的提示,或于小说的结尾处做一个总括。“榜”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统筹起来,从而起到介绍人物与人物定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重点分析了“榜”在小说文本中的概况与特征,探讨“榜”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是清代《西游记》版本演变史上独具意义的一种版本。其文字主要来自于明代百回全本,又根据清代真诠本加进了唐僧身世故事。其评点文字认为《西游记》"原是证圣贤儒家之道",把《西游记》看成是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不免牵强附会。但是其将《西游记》看作一部具有寓言意味的哲理性小说,并从社会学和人性的高度来看待《西游记》,有其合理的内涵;特别是比较全面地揭示了《西游记》"奇"的特点和"幻中有真"的高度艺术境界,对认识《西游记》的美学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儿童欣赏视角分析神魔幻想小说<西游记>的文学魅力,指出孙悟空的"人性"主要表现为"童心童性",<西游记>切合儿童接受心理、吸引儿童的四大因素是幻想世界的诱惑、英雄情结的表达、叛逆心理的宣泄、游戏精神的发扬.通过与西方幻想小说<哈利·波特>的对照,指出成功的儿童幻想文学应该走进儿童独特的生命空间、表现儿童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西游记>给中国的幻想文学提供了民族化、儿童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中的唐僧取经行程十万八千里,苦度十四寒暑,踏遍名山大川,是一场名轰轰烈烈的文化壮游。其对许多自然风光的描绘不仅展现着清新自然的浪漫文风,而且寓寄着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思考和认识,一种体现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自然审美观念。运用哲学和审美学科的视角透视这一自然审美观的深刻意蕴,构成一种新的《西游记》文本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7.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05,25(1):73-76
《西游记》"三教归一"、"万法……归一";"三教归一"归于"佛","万法……归一"归于"心"。而心即佛,佛即空。"孙悟空"即"心悟空",为"归一"之象征,也就是说"悟空"为"归一"之旨。《西游记》由"归一"而至于"悟空",是一部糅合儒、道"归一"于佛教色空而以"治心"淑世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8.
从儿童欣赏视角分析神魔幻想小说<西游记>的文学魅力,指出孙悟空的"人性"主要表现为"童心童性",<西游记>切合儿童接受心理、吸引儿童的四大因素是幻想世界的诱惑、英雄情结的表达、叛逆心理的宣泄、游戏精神的发扬.通过与西方幻想小说<哈利·波特>的对照,指出成功的儿童幻想文学应该走进儿童独特的生命空间、表现儿童的生命冲动和欲望.<西游记>给中国的幻想文学提供了民族化、儿童化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明代谢肇淛的那段说《西游记》大旨为"求放心之喻"的文字,因曾被鲁迅引入《中国小说史略》,也就为不少研究者奉为《西游记》的大旨。对"求放心"说进行了分析,认为"求放心"既不属于谢肇淛,又不能代表鲁迅的西游观,它不仅不是《西游记》大旨,而且有违百回本《西游记》之大旨。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故事的由来演变,历来依赖静态发现之典籍文物证实,殆无疑义。但却忽视了动态因素,尤其是历代佛道论辩的影响。本文由距《西游记》成书最近之忽必烈时代《至元辨伪录》说起,以有关"戊午之辩"(1258)中的"佛道赌斗"事件作为大背景,渐次谈及《朴通事谚解》中"车迟国斗圣"及《西游记》中佛道斗法故事的形成,希望能为《西游记》中迸发的想像力寻找和梳理源流。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所见佛教经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游记》实际所涉及的佛教经目44种进行考证,认定其中与佛教经目全同者计19种,基本相同者计11种,无此佛教经目然与佛教有一定关系者计10种,查无所据者4种。这说明,《西游记》的作者并不是如鲁迅所说"尤未学佛",《西游记》中所见佛教经目亦并非完全"荒唐无稽"。然作者亦不是虔诚佛教徒,其创作《西游记》亦并非有意宣传佛教。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数理机制论要--从神秘数字出发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文本有典型的数理机制,框架取譬于"一元"之数,主体拟《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序,表现为"一"以贯之,"二"以变之和"三"以成立、"七"以成之等等。进而深入看来,以《易经》"天地之数"为代表的我国古代神秘数字在《西游记》中几乎都有所运用,从而《西游记》的形象体系几乎是一种"数字化存在";数理的原则决定了《西游记》文本的秩序与比例等,配合并凸显了全书因道成佛,证"无"成"空"的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13.
王晓渔 《今日南国》2010,(13):59-61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1988年,电视剧《西游记》;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1996年,电视剧《水浒传》。四大名著第一次“触电”,经过10年的漫长时间。第二次“触电”,却在一年前后。2010年刚刚过半,新版《西游记》、《三国》、《红楼梦》已经先后登场,新版《水浒》也拍摄完毕,只待良辰吉日,走向观众。  相似文献   

14.
佛教“修行”观念,不仅对《西游记》英雄史诗的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丰富了其批判现实与游戏人生母题的内涵。本文以佛教“修行”观念影响《西游记》主题倾向为研究视角,从批判现实与游戏人生两大母题入手,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揭示《西游记》世俗思想与佛教“修行”观念之间的隐秘关联.论证二者之间的相容性特征,以及以往学者对此问题产生误读的历史与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5.
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西游记》一书不仅对后世的"神魔"小说,而且对当时的各类小说都产生了广泛影响。以近年在韩国奎章阁首见的《型世言》为例,该书卷九所记之奇人异事,卷十所述之精异灵怪,与《西游记》详加比较,在情节和语言上都明显见出前者的影响。这种情形固不足为奇,但也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游记》的巨大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艾丽辉 《南都学坛》2004,24(3):69-73
《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是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这四大古典名著伴随着毛泽东大半个革命生涯,对毛泽东早期的革命、军事思想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毛泽东还特别善于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灵活、巧妙地运用四大古典名著,以其独具的政治思维,赋予古典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以崭新的含义,形成了毛泽东文化性格特征及其魅力。由于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便构成了他对古典小说解读和评价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17.
人的异化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感性活动"这一新的视角来理解人,把人看做是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并深入到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中,从生产力、交往形式和分工等方面,考察了人的异化的各种表现,揭示出人的异化之根源以及扬弃异化之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流行歌曲歌词"的研究一直是中国"流行文化"研究的空白,马树春凭借丰厚的学术底蕴,以一个当代学者敏锐的学术神经,以一个文学评论家的独特视角的《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文学阐释》捕捉了"流行歌曲"之精神和灵魂.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的主题可分表层和深层两重意义来理解:表层写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历程;深层则揭示禅宗修行与道教内丹学说杂揉不分)之身心历程。《西游记》不少故事意象构思来源于修行过程身心变化之现象。关于这种身心历程的心性方面的变化,学术界利用佛教资料作过较多探讨,而对这种身心历程的生理方面的变化其资料多来自于道教内丹学说)则未曾着重论及。从道教、佛教修行功法理论来解读《西游记》无疑是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作者素来有所争议,但吴承恩作《西游记》成为学界的主流学说。以此为立足点探讨了吴承恩的身世,其中吴承恩在湖北荆王府,任“纪善”一职,佛国广济的深厚文化和山水风情对其写作《西游记》有很大帮助,考察《西游记》文本,广济的历史人文和民间传说载入《西游记》中甚为普遍,在此基础上探讨广济与吴承恩写《西游记》之谜,认为广济应为《西游记》创作背景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