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圣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5):128-132
清初诗论是三百余年来诗学批评的一大源头,顺康间有关竟陵派的纷杂评说与激烈争鸣,促成着一代诗学的发展与形成。钱谦益、王夫之等人从文运关乎国运上批评竟陵之诗为"亡国之音",遭到朱鹤龄、魏裔介等人的反驳。朱彝尊、冯班、阎若璩指责竟陵不学之病,王夫之、宋征璧等人攻讦竟陵诗歌门户,虽有着特定的论诗之旨,然非公允之论。清初有关竟陵诗弊之说,其大端有五:幽峭为宗;立论取材偏狭;雕刻粗浅;淫哇鄙俗;用字之弊。相异之调,大端亦有五:不失淳古;瑕不掩瑜;"清气"出之;深情苦语;幽清孤峭不当废。《诗归》之评,以毛先舒、贺裳功绩最著,余论纷纷,多道听途说。有关竟陵派之争,对清初诗学形成、创作风尚及后世批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代台阁派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2):92-96
明代前期文坛,台阁派是一支最重要的文学流派,其成员多是官居台阁的官僚文人。关于明代台阁派文人的创作,古今批评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通过认真分析台阁派形成的原因,它的形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学发展和明代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也是他们应对时代挑战策略在文学创作上的反映。总之,台阁派的诗文创作是他们生命意识的曲折反映,对于我们认识当时文人所处环境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任江辉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61-65,71
日本无赖派文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重要文学派别,而太宰治是无赖派文学派别中的最为著名作家之一。太宰治文学思想意识是在其生活阅历和文学创作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思想意识主要有"颓废堕落"意识,"自杀"意识,"罪"意识,"孤独"意识,"基督"意识等,被日本学界称为"昭和文学不灭的金字塔"。 相似文献
4.
张谊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5):48-54
本文以历史的眼光对新月派人权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社会反响等进行了分析,从得与失的两个方面对新月派人权思想进行了客观评价.在充分肯定了新月派人权思想的历史意义的同时,对新月派人权思想中存在的阶级局限性也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
任江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2):58-61,65
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一股文学思潮,是日本战后最早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思潮。本文从日本无赖派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想的特征,并探讨了日本无赖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再评鸳鸯蝴蝶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炜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5)
鸳鸯蝴蝶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主要特征体现在通俗性上。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合理的一面;但他们排斥鸳派进步、健康的一面,否定鸳派追求文学娱乐性和消遣性的观点,也有偏颇之处。鸳派在文学形式、语言、叙述方式等方面对新文学影响很大,对鸳派的评价,应建立在对通俗文学的正确理解的框架中 相似文献
7.
梅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6)
全真派自元初传入武当山,一直以五龙宫为传播中心,成为元代江南全真派最大的活动中心.入明以后,正一派在武当山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全真派道士多在僻静的观庵中修行.清初由于王常月、谭守诚两大全真龙门派高道在武当山玉虚宫开坛说戒,以白玄福、杨常炫为首的龙门派道士在武当山修行并兴办讲肆之所,广收徒众,太子坡、元和观相继被辟为十方丛林,全真派在武当山呈现出兴盛景象,其徒众不仅积极修复在战乱中遭到破坏的武当山宫观,而且以太子坡道观为重要基地,到各处传教,扩大了武当山道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一股文学思潮,是日本战后最早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思潮。本文从日本无赖派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日本无赖派文学思想的特征,并探讨了日本无赖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新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3):48-52
“比兴寄托”是常州词派提出的一种总体的说词方式 ,其中蕴涵一些极为丰富、极有价值的文学接受思想。但这种说词方式在常州词派主要理论家那里却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在张惠言那里 ,“比兴寄托”的说词方式尽管赋予了读者参与作品意义重建的权利 ,但由于其浓重的政治教化倾向而显得牵强附会。张惠言的后继者周济进一步承认了读者对作品进行自由解说的权利 ,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张惠言以忠贞美刺之义硬性比附作品的弊病。常州词派的理论重镇谭献则完全跳出张惠言仅仅就词作本身进行笺释 ,把逐字逐句的牵强比附视为作品原意的窠臼 ,将解释词义的主动权交给了读者 ,从而使常州词派“比兴寄托”的说词方式显得更为圆润通达 相似文献
10.
日本战后派文学是日本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他们自觉地接受《近代文学》的理论指导,在创作实践中坚持文学的社会性和实验性。社会性,使战后派文学对罪恶的侵略战争的“反思”更为深刻;实验性,使战后派文学走上了与当代欧美文学同步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屠承先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5):59-64
虽然程颢和程颐只是有着不同的宇宙本体论倾向,却导致了他们两者具有很大不同的人学本体论、功夫论和本体功夫思想。为此,比较一下这两者的不同及其原由,对于进一步理解宇宙本体论在哲学中的主导地位和深入探究本体功夫思想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李蕊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37-140
《元曲选》用韵经系联得19部,除了个别通押和出韵情况,与《中原音韵》高度相符。与元刊本及脉望馆本元杂剧相比,《元曲选》的用韵与《中原音韵》更为吻合。臧懋循对《元曲选》的删改反倒使其音系与《中原音韵》更为一致,因此,《元曲选》的用韵可以代表元代的语音,可以作为我们进行汉语语音史研究的语料。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臧氏的删改虽没有改变其音系,但也湮没了一些语言现象,如通押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成无己之生卒年代,一般以张孝忠之说为据,以为成氏生于嘉、治平年间,然通过考察,发现成氏当生于庆历至至和年间。王鼎后序称成氏“为权贵挈居临潢”,即成氏是被胁迫去临潢的。又据有关文献所记,被掳之人的待遇是很悲惨的,但成氏作为医生,受到的待遇稍好一些。成氏死于临潢,至死未能回乡。 相似文献
14.
问永宁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126-128
本文是一篇阅读《太玄》的读书札记,系文献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一些相关文字作了新的解释.这些解释对于阅读《太玄》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5.
问永宁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6-128
本文是一篇阅读《太玄》的读书札记,系文献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一些相关文字作了新的解释。这些解释对于阅读《太玄》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6.
张昭军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6):8-12
章太炎对程朱理学的阐释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作为“有学问的革命家”,他的汉学立场与宋学相对,革命家的启蒙思想则具反理学倾向,再加上他的佛学、庄学修养,以及对中国道德现状的不同认识,从而形成了对程朱理学别具特色的诠释。他中年以后调和汉宋的学术倾向、对二程学说的历史评说、对朱熹与新思潮关系的阐释,都是以前关注较少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开展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程朱理学和章太炎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李金坤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87-91
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萧统故里镇江隆重召开,盛况空前。大会交流论文80余篇,对"《文选》版本及注本"、"《文选》作者、选录标准、分类及其价值"、"《文选》所选作家作品"、"《文选》分体文学"、"萧统文学思想与文学史观"、"《文选》接受学"、"《文选》语言学"、"萧氏家族及萧统遗迹"等八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讨。大会回顾了上世纪文选学研究的历程,对新世纪文选学研究提出了希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安国楼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嵩阳书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是宋初兴起的私人讲坛性质的书院 ,其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地位历史早有定论 ,崇福宫作为文人挂职之所与嵩阳密不可分。二程是理学的开创者 ,嵩阳对理学的形成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程学南传后发扬光大 ,朱熹集其大成 ,形成程朱理学体系。理学久经贬抑 ,其治世价值逐渐被认识 ,宋末立为正统 ,后代又发展为宋明理学。理学是对汉代以来旧儒学的改造和发展 ,具有历史进步性。作为统治思想影响元、明、清社会达六、七百年之久 ,并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直传延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9.
水杉发现过程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 Cheng)的发现为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被公认为是20世纪我国乃至世界植物界的重大发现。它的发现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水杉已遍及我国大江南北25个省、市、自治区和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重要的用材林树种、沿海防护林树种、农田防护林树种、城市绿化与风景景观林树种。有关水杉发现过程及时间的说法甚多, 以至于它的发现成为植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桩趣事。该文对水杉的有关资料和实物依据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同时对发现过程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丁红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79-86
李详著《杜诗证选》、《韩诗证选》二书,以具体的条目充分证明了唐代两位大诗人杜甫、韩愈与《文选》的密切关系。但其间还有未尽人意之处,在进行修订、补充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后能发现,由于深受《文选》的影响,杜、韩二人的文学作品具有相近的倾向,即融汇、化用《文选》中的故实、成词;而且,杜甫对其子宗武“熟精《文选》”的教诲等,都证明了《文选》与科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这种考试制度影响下的产物,它体现了《文选》对科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