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8,(8):78-81
当今社会,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对于文化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众文化是当今社会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众传媒来传播。作为文化消费产品,大众文化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本文通过对文化及大众文化的认识,结合现实生活的实践来分析大众文化对社会和个人两方面的消极影响,从人与社会和人的价值实现两个方面来进行哲学反思。最后指出大众文化的指导方向必须是先进文化,只有在先进文化的引导下,大众文化才能摆脱其过度追求娱乐消遣和利益至上的弊端,传播社会和大众真正所需求的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2.
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必须从大众文化赖以发展和繁荣的大众媒介入手.大众传媒作为人们的交往工具,与人的关系呈现出两重性,一方面它丰富了人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它有以真假难辨的信息爆炸让人们在这个世界面前无所适从.切实地使大众传媒真正成为人们肢体的延伸,使大众文化为人们文化生活服务,其关键在于增强"亲身体验"文化的力量,使人们能够以"亲身体验"文化来中介大众文化,通过"亲身体验"文化来化解大众文化传播媒介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大众文化背景下 ,文学面临着大众传媒的威逼和改造 ,但是就在这样的境况之下 ,精英文学和一些大众文化产品中显现出了一些新变 ,表现为悲剧精神的缺失与崛起、喜剧精神的崛起 ,这些与纷繁的大众文化共同构成了当今大众文化背景下复杂的中国文学地图。  相似文献   

4.
数字多媒体时代的大众文化与国际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当今传播时代命名为"数字多媒体时代",分析了现时代大众文化的形态发展和国际传播的趋势.作者认为,数字多媒体对大众文化领域的渗透乃是一种技术范式,它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大众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已经日益技术化、全球化,并指出,在大众文化国际传播领域既存的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强化的同时,数字多媒体时代也赋予后发展国家文化工业以前所未有的机遇,新的国际文化秩序的建立正在悄然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5.
孙英春 《浙江学刊》2006,24(5):65-72
全球化推进的过程造就了美国文化在全球文化中的霸主地位,导致了东西方文化之间不平等关系的加剧,造成了文化"同质化"的现象或趋势.置身于不断深化的全球相互影响、竞争的环境中,本文以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视域来审视美国大众文化在文化"同质化"过程中发生的影响,指出文化"同质化"观点的消极和偏颇之处,认为全球化的进路并不是一条单行道,美国大众文化强大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它是惟一的主角,而是促进后发展国家积极学习美国大众文化的生产与传播模式.参照其他后发展国家成功的实践,中国应视冲击为机遇,正确理解大众文化的传播规律,制定积极的大众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试析大众文化的特点、负面效应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 《唐都学刊》2001,17(4):103-105
大众文化具有商业性、流动性、普及性与承载性等特点,它的兴起与传播已带来了较大的负面效应,造成了忽视文化的社会效益,排挤高雅文化,冲击占主流地位的文化,模塑大众,使大众文化品位逐步走向低俗化和单调化。对大众文化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在坚持文化的领导权的前提下,大力加强文化法制建设,进行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使大众文化朝着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学习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需要。当前,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存在着持续时间短、自主性不强、碎片化等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鉴于此,应从关注、学习、参与、奖励四个层面构建激励机制,以期增强普通民众学习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对大众文化全球化发展态势中的文化霸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华 《学术交流》2004,(10):128-131
大众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代文化发展的趋势,但由于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也带来了西方大众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强势输入。在这种形势下,对发展中国家的弱势地位和被动处境我们要有客观的判断,在文化交流中既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抵制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又不能因此走向极端,完全否定一切西方思想文化。应呼唤理性与宽容,倡导对话与相互尊重,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文化矛盾与冲突,这样才能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推动中国大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9.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编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知识生产和文化传播载体的大众期刊,作为知识商品化、知识产业化具体体现的期刊文化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起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鼓与呼和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大众文化信息传播工具的期刊编辑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探讨一下知识经济时代的...  相似文献   

10.
毫无疑问,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获得了成果也付出了代价。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在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的凌厉攻势下‘精英文化步步后退。于是,在主流意识衰落、社会中心价值解体、知识分于陷入本世纪第三次低迷之际,由大众传媒所推进的流行文化全面兴起.主导人们生活的新潮流.并同市场文化的功利主义、投机主义、享乐主义合谋,基本控制了民众从物质到精神的所有世俗性需要。当然,大众传媒有其两面价值。正面价值人人皆知,因此.我想侧重谈谈其负面价值。一、肥皂剧充斥中的“废园”现象进入90年代,大众为电视肥皂剧所占有.无…  相似文献   

11.
霍秀媚 《探求》2008,(3):63-69,74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众文化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大众文化发展经历了引进模仿、独立发展、曲折发展三个阶段,通过对这三个阶段进行分析,提出今后广州大众文化发展的一些基本思路。一是大众文化的发展需要精英史化的引领;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三是积极挖掘和培养大众文化产业人才;四是提高大众文化生产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2.
张丽丽 《学术交流》2008,(5):177-179
由于大众文化对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冲击,学术界对大众文化一直持批判态度.如果将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人为地划一道鸿沟,让受众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显然是武断的.但毋庸置疑,大众文化思想内容偏于浅薄、平庸,长此以往会使文化从价值层面转向纯娱乐、消费层面,降解着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教化功能.因此,大众文化在发展进程中.需要反思自己对社会的思想价值贡献,应有相应的精英诉求,在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增进自己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信息是大众传播研究的起点,也是研究的核心。受众是为了享用信息而接触、使用大众传媒的。大众传媒是信息流通的渠道,它流动着事态信息、事理信息、融情信息这样三种为传而发的文化信息。而新闻信息仅是事态信息的一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信息在传播渠道中的流动状态、信息到达传输终点时的实现状态进行了探索,并指出信息的使命就是大众传媒的使命,传播者要以强烈的信息观念改进传媒面貌。  相似文献   

14.
邹雨彤 《社科纵横》2013,(1):226-227
文化自觉是对所处文化具有自知之明,即认识和理解自身的文化。大众文化则是文化自觉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公众所接触到的文化形式。对大众文化的文化自觉就是对大众文化的认识和反思。从哪些角度来认识大众文化,又如何反思大众文化是文化自觉发挥实践作用必须解决的问题。寻求对大众文化进行文化自觉的方法和途径,运用文化自觉成果引导和塑造健康的大众文化氛围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9):13-17
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通过现代传媒传播的,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生产和运作的,渗透于大众日常生活之中,满足大众感性娱乐的文化。它最早兴起于西方社会,且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悄然产生,并发展迅速。表面上看,中西方大众文化有许多类似之处,但实质上,由于意识形态、产生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众文化被赋予了典型的"中国特色"。研究我国大众文化,必须立足于当前中国的实际,全面、辩证地加以分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加以引领,使之健康地成长和壮大,并逐渐在世界文化领域筑造起极具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6.
对于"大众文化",西方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批判者认为其是"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是肤浅文化的同义语,是美国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入侵,是民间文化的灾难.辩护者则认为,对大众文化的这些非难关系到一系列价值标准的判定,大众文化和趣味标准不应由意识形态的制造者来决定,大众文化与其说是将艺术降格为商品世界的符号的再生产,不如说它是一个转折点,即终结了旧的文化形式,并将符号和消费引入自身地位的界定之中.所以,传统的批判理论指责大众文化被框定在极度的消费主义之中,风格千篇一律的刻板单调和平庸陈腐,是无的放矢.大众文化或许同样可以对高雅文化说,它事实上什么也不缺.大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下层文化.大众用两种基本方式来对待自己的下层性:一是逃避;二是对抗.两者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都包含着快乐和意义的相互作用.在逃避中快乐多于意义,在对抗中则意义比快乐更为重要.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全球文化一体化和单一化的趋势,对人生深度、意义深度的消解,对艺术的神圣性、超越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17.
仰海峰 《求是学刊》2003,30(3):14-19
20世纪40年代之后,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构成当时欧洲思想界的一个重要主题,巴特是其中一位重要代表.与法兰克福学派从思辨角度批判大众文化不同,巴特主要从索绪尔结构语言学方法入手,揭示经过大众传媒这一中介后,大众文化如何将自己建构为一种符号机制,并在日常生活中将人们吸收到这个体制的过程.巴特认为,这不再是人直接被物所支配,而是人被符号创造出来的虚像所支配,这是现代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流行体系>是巴特结合结构语言学方法分析大众文化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李勇 《学术交流》2006,(11):180-182
大众文化研究经历了从批判立场到民粹主义立场的转变。批判立场的特点在于从精英角度批判大众文化,揭示出大众文化的商品性和意识形态功能。其内在矛盾在于误解了大众的复杂性,忽视了大众的抵抗性,维护着精英与大众的不平等关系。民粹主义立场从大众角度把大众文化理解成大众自己的文化,倡导对大众文本进行积极的解读,因此,民粹主义立场更有利于发挥大众文化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抵抗功能。但民粹主义者也必须克服领导欲和狂热性。  相似文献   

19.
何小杰  张美娥 《唐都学刊》2013,29(4):119-122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中国文化转型,使大众文化取得了某种程度上的“霸权”,但大众文化表现出的物质性膨胀、消费异化及感性肤浅等特征与作为“类”的文化的精神性和理性追求及人格塑造功能背道而驰。大众文化应深刻反思其对于人的精神境界和存在意义的忽视以及对“神圣”所表现出的轻慢态度,并承担起自身的伦理教化使命,回归其伦理本质。  相似文献   

20.
陈喜辉  付丽 《学术交流》2003,(9):124-128
因特网具有天然的亲大众文化的品格,其大众化、商业化和通俗化的特征构成了与大众文化联盟的基础。因特网对大众文化的影响主要在于强化了大众文化的既有特征,同时也催生了一些崭新品质。大众文化因此而声势壮大,形成了与主流文化、高雅文化的对话姿态甚至侵袭之势。因特网与大众文化的合流加强了当代文化的后现代主义倾向,同时为社会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