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苏非主义是伊斯兰教神秘主义的主流,主张追求个人的主观直觉和内在宗教体验。早期著名苏非学者哈拉智因提出人主合一的主张而被伊斯兰教正统派处于极刑,之后苏非派学者不断调适其主张,到安萨里时期他将苏非主义纳入正统派信仰中。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部研究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流派苏非派的专著。作者阿拉斯特博士从生理学、心理学、哲学等角度对苏非派的神秘修炼进行了论证,重点是探讨自我的本质及其转化过程。作者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中的自我概念,从文化、宗教、神学及科学等方面考察了不同的自我概念的起源。他认为苏非派的内心修炼是改变不适当的文化浸润并使自我得以转化的途径,这种自我发展的核心即是让经验自我融入宇宙大我,为此描述了自我发展的各个阶段。作者相信这种自我的转化将导致个人与宇宙产生一种和谐,并在一种全新的生命状态中充满智慧与潜力。转换意识状态的修  相似文献   

3.
自19世纪20年代开始,西方学术界对伊斯兰教苏非派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产生了一批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伊斯兰世界虽然具有研究苏非派的先天有利条件,但因19世纪以来,伊斯兰复兴主义学者大多对苏非派持否定的态度,使得其研究滞后于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伊斯兰世界开始重视对苏非派的研究,整理出版大量了苏非遗作。  相似文献   

4.
苏非派是伊斯兰教内部衍生的神秘主义派别 ,主张以个人的主观直觉和内心体验来突破繁琐刻板的教法教义的外在束缚 ,曾对普通百姓产生强大感染力。苏非派首先传入新疆 ,明清之际已在内地传播。《经学系传谱》及明清之际的大量汉文著译中流露出苏非派的观点和主张。苏非学说通过汉文著译而作为性理之学得到传播 ,对内地穆斯林产生过深刻影响。新疆依禅派对内地的渗透 ,成为甘、宁、青等地一些门宦的道统传授渊源  相似文献   

5.
出色的判决     
《阅读与作文》2014,(6):46-48
失踪的未婚夫 5月的一个傍晚,印度北方邦城市莫拉达巴德市的警局走进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她叫艾雅,虽是印度裔,但自小在英国长大。一年前,她认识了从印度到英国求学的安萨里。两人一见倾心,经过近一年的交往,两人决定结婚,婚礼定在今年7月。安萨里是个孤儿,11岁时,开始接受一位名叫拉图的老人的资助,这才一步步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课题。从文献统计来看,研究论域集中于教育主客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4个方面。学术界认为思想意识数据化为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供了可能;当前在技术、方法、主客体关系和伦理上还存在融合困境;融合之路应从思维转变、范式重构、技术实现和大数据治理来实现。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来看,两者融合的定位在于大数据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重要场域,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形态,大数据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基础,标识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挥的新起点。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的转型深化需实现4个转变,即从聚焦大数据向系统研究转变,从应用研究向学科发展研究转变,从着眼大数据向拥抱“新时代”转变,从实践自觉向哲学自觉转变。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内蕴在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中。恩格斯认为,城乡关系历经混沌—对立—融合是分工和私有制的必然结果,要实现城乡融合,既要扬弃分工和私有制,又要实现产业的合理分布,达成城乡产业一体化。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对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是他在全面疏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试图融合中西道德教育思想以重构中华民族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塑造新的民族性格的结果;认为传统化的中庸思想是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章还具体分析了蔡元培的道德教育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他的中西化观,认为他对近代西方人道主义的中国化解释既体现了他的中西化观,也体现了他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一个较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下考察了蔡元培的美育思想。认为蔡元培的美育思想是改造国民性的手段:“为政以德”的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人道主义观念的融合;是追求培养适合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国民的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苏非派门宦组织是中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的重要特征之一。门宦是明清之际由中亚等地传入中国的伊斯兰教神秘主义苏非派与西北地区社会文化相结合后产生的。在门宦内部起到组织凝聚作用的是其有类于父系家族的组织运行模式,可视之为一种“拟制的”父系家族结构的组织形式。门宦组织父系家族式组织形式既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与世俗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伊斯兰教满足其在中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于宗教社会功能需要的必然结果。从组织形态角度看,社会一体化与社会个体化程度与伊斯兰教门宦组织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发展变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苏非教团仍在伊斯兰世界的一定范围内持续地发挥着作用和影响。它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包括:苏非教团仍是民间宗教生活的基础;苏非教团是反对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苏非教团有助于帮助穆斯林应对现代社会对伊斯兰教的挑战,从组织上和知识上为穆斯林提供灵感和启发;苏非教团仍是当代社会伊斯兰教传播的重要力量。同时,苏非教团的现代化趋势也不可避免,苏非教团正在经历着多种现代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波斯伊斯兰文化在中国伊斯兰文化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一面,其中的苏非主义哲学,对中国回族穆斯林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系统分析明清之际中国回族穆斯林知识分子发起的"以儒诠经"的文化运动及其代表性人物刘智、马注、马德新哲学思想中的苏非主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马注、马德新的伊斯兰哲学中充满了波斯苏非的"万有单一论"思想,他们的"万有单一论"哲学,在中国回族社会的传播中,作出了特别的贡献.云南是苏非哲学与中国儒家哲学融合与传播的重要中心.  相似文献   

13.
“凤凰”是汉文化传统中的祥瑞之鸟,在伊斯兰教苏非文学当中,也有一种具有宗教意蕴的神鸟“西摩革”(Simurgh),二者在来源与象征意义上有相似之处。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临夏砖雕当中,凤凰图案频繁出现,并成为伊斯兰教拱北建筑中的一种砖雕主题。这种现象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地方化”(localization)的表现,是回族苏非门宦创造性运用汉文化资源的一个案例。这进一步证明伊斯兰教同任何其他宗教一样,具有丰富多彩的地方化样式。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义学说中,神爱论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苏菲学者把神爱观念纳入修行理论,爱被视为苏菲修行的最高状态。在吸纳不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苏菲神爱论思想维度不断扩展。10世纪中叶,为避免与正统教义相抵触,苏菲神爱论渐趋哲学思辨,强调爱主和敬畏的结合。自安萨里把苏菲精神纳入到正统教义以来,神爱论在教义学、哲学和诗歌方面得到发展,并被赋予社会属性,转向"爱的宗教",强调爱主基础之上的宗教宽容。  相似文献   

15.
圣训与苏菲行知的关系研究在汉语文献中是一个空白领域,学界几乎没有涉及此问题。文章作者在查证了大量圣训及苏菲行知原典以及近现代阿拉伯语、英语和乌尔都语文献的基础上,从苏菲行知的传统定义、苏菲行知的基本要素与圣训的关系、苏菲行知在圣训总框架中的位置三个方面论述了圣训与苏菲行知的关系。结论认为苏菲行知就是圣训在伊斯兰教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延伸,是伊斯兰教宗教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的门宦拥有人数众多的穆斯林信教群众 ,由于地处偏僻 ,远离国家政治中心 ,导致了信仰苏非主义的门宦穆斯林具有超强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意识 ,这就构成了西北地区门宦制度得以长期存在的社会基础。经济欠发达及物质条件的低下 ,使穆斯林对外部信息的接收发生阻隔 ,造成精神生活的匮乏 ,只得仰赖于宗教作为惟一的精神充实的手段。宗教经济是宗教信仰和宗教意识的外在物化形式 ,它对西北地区伊斯兰教苏非派门宦构成了强有力的支撑。此外 ,一些门宦的宗教领袖所具有的感召力和人格魅力 ,也是门宦得以长久存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知识观的概念、特征及教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的基本看法、见解与信念,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观点.从内部结构看,教育学视野中的知识观包括:知识的本质观、知识的价值观、知识的获得观等.从外部结构看,知识观与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乃至教师观、学生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知识观具有潜隐性、反思性、时代性、联动性等特征.对于教学活动而言,知识观具有先导、定向、选择、激励、评价功能.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现了对传统发展思想的扬弃与超越,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深入探究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文化视野研究中中国现代文学的有效性与局限性。有效性表现为 :文化视野对政治视野的超越 ,文化视野与现代文学研究对象的切近 ,文化视野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精神。局限性主要体现为 :文化视野是一种外在于文学本体的非文学视野 ,文化视野是一种受传统社会历史批评影响的泛意识形态批评 ,文化视野的失语倾向带来的学术价值判断的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