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以西藏6家民族手工业与高原食饮品业企业为例,分别从经济学(产品的文化价值)与管理学(企业文化建设)角度,探讨了西藏特色优势产业中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如何通过文化资本的投入、开发与利用,达到提升产品的经济价值、强化员工企业认同感、增强企业凝聚力的目的.文章指出,考虑到特色优势产业在藏区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地方政府除履行管控和服务职能外,还可以在扶持这类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国有企业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改革,国企的资产总量和竞争力大幅度提高.西藏国企承担着特殊的政治责任.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西藏国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实现西藏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在建立新体制、新机制上的突破,推动西藏市场经济体制与全国框架一致、体制衔接,对推动西藏国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推动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日益凸显.西藏作为我国文化大区,虽然自身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亟待破除一系列政策瓶颈.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金融政策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西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良好的金融政策环境.结合发达国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手段,着重考虑目前区内文化企业与金融业发展水平,未来加强和改善金融支持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可以从如下五方面入手:1、推动金融机构管理体制创新,研究适合文化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2、进一步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扩大文化企业直接融资规模;3、探索研究区域文化产权交易机构,解决文化企业和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4、加强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有机结合,促进银政企合作;5、加快配套制度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企业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存亡的重要性已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在西藏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中,现代企业文化与西藏传统文化的碰撞、吸收、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碰撞、吸收和融合中我们必须注意坚持取其精华,弃之糟粕,使西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为企业的繁荣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起步较晚,进程缓慢.目前,西藏虽已对2006届至2009届毕业生按照新的就业制度实现就业,顺利完成了就业制度的过渡,但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依然艰难,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推进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从国家、政府方面来说,需要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从教育改革方面来说,需要技术的支撑和提升;从毕业生方面来说,应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西藏文化博物馆的发展建设放在推动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大背景下观察思考,分析了西藏文化博物馆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指出了西藏文化博物馆具有的鲜明特色和潜在优势;提出了西藏文化博物馆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迎接挑战的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7.
西藏地区党报事业是西藏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程度对于西藏文化事业的繁荣与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整个西藏自治区地方党报发展非常不均衡.经侧面了解,在西藏自治区七地市中,除拉萨、日喀则地区外,其他五个地区党报事业的发展非常落后,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不相称,需从地方党报的用人制度,经营理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地处"世界屋脊"、"地球之巅",自然生态环境独特,民族文化璀璨,使得西藏的旅游资源异常丰富多彩且特色鲜明突出,品位世界一流,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进一步增进了国际社会对西藏的认识和了解,加强了西藏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同时促进了西藏对外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推动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后西藏商品经济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实现和平解放四十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臣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同时,藏学界对藏族政治、历史、文化、宗教、经济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就解放前后西藏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社会制度、生产力、生产关系、地理环境及其它诸多方面作一简单的比较研究,以求方家匡正。一、西藏和平解放前:(一)西藏近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土壤是封建农奴制度,生产上主要是以农牧业为主,在这种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从封闭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一举迈进社会主义新社会,实现了社会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社会旧貌换新颜,藏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人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进展。文章总结了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5个保障: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西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最根本政治基础;2.民主改革的实行,是西藏翻天覆地变化的政治保障;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是西藏翻天覆地变化的制度保障;4.中央的关心和全国各地的无私援助,是西藏翻天覆地变化的重要条件;5.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是西藏翻天覆地变化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研究重点、学术流派和发展趋向等方面对灾害的人类学研究进行了详细梳理和研讨。灾害不仅是一种自然事件,还是一种社会和文化事件。灾害的发生是环境脆弱性和人类群体脆弱性相结合的结果,即生态系统中潜在的破坏性因素与处在较为落后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人口状况是其产生条件。灾害的人类学研究,内容广泛,形成了多种解释方式及理论流派,核心是对灾害进行文化构建,与其他学科共享研究的问题及调查方法是其总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论蒙古族科尔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文化是指蒙古族科尔沁地区的区域文化。“科尔沁”既是蒙古族古老部族的概念,又是地域地理概念。科尔沁文化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草原文化多元一体中的一个重要区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这主要取决于科尔沁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科尔沁文化内涵丰富,里面蕴含着“崇尚英雄”、“辅佐社稷”、“追求发展”、“热爱故乡”、“保护生态”、“坚忍不拔”等人文思想。特别是科尔沁文化所折射出的“坚毅、包容、创新、进取“的人文精神,为我们今天建设先进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优良传统应当很好地继承,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为科尔沁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生活在兴安岭原始森林的驯鹿鄂温克人①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以他们共同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了我国独一无二的以驯鹿肉和野生动物肉为中心的肉食文化.这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为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世界及其文明增添了新的内涵、新的色彩、新的内容和形式,成为我国饮食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该文从饮食文化角度,分析了驯鹿鄂温克人的肉食类饮食结构的内容、形式、特征以及与此相关的礼仪、禁忌等.  相似文献   

14.
“民族高等教育的文化责任”是民族高等教育主体性文化功能释放、民族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的理性诉求.关于民族高等教育的文化责任研究的直接相关文献鲜有,集中表现为:从文化人类学视角探讨民族高等教育问题;聚焦于民族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与文化建设问题.而与此话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主要为教育、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研究,包括三个层面:以文化为取向的文化教育人类学研究;以关系性思维为导向的教育与文化之关系研究;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研究.在社会转型期,要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继续对民族高等教育的文化责任研究空间进行拓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与吐蕃政权在其本土对作为寺院财产的寺院属民不再进行管理不同,在敦煌地区,吐蕃建立了专门的寺院属民户册而加强对其管理。即便如此,敦煌寺院属民并未被编入官府户籍而仍然依附于寺院或佛教教团,故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都司代表吐蕃政权行使对寺院属民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读《翦氏族志》,探湖南维吾尔族的通婚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姓氏基因"所反映的民族性特征,来确定湖南桃源翦氏及周边各姓氏的族别,依据<翦氏族志>探讨湖南翦氏维吾尔族在明朝、清朝、民国及解放后的通婚状况,分析不同时期传统通婚禁忌、政府政策、宗教信仰、民族关系等因素对湖南维吾尔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匈奴自与中原联系后,就受到汉文化的强烈影响。本文运用相关文献、考古资料,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匈奴受汉文化影响的表现,并简要地探求了其中的原因。匈奴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逐渐与汉族趋于一致,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蓬勃开展,美国原住民族开始重视自我的公民权与教育权,美国政府也意识到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开始立法保障原住民族的教育权,允许原住民族建构合乎自身需求的高等教育体系,部落学院由此逐步开始发展起来.本文将以近年来美国部落学院教师为参照,探讨美国当代部落学院教师在社会构成、收入水平、素质情况、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状况及变化.  相似文献   

19.
"勐"论     
"勐"是中南半岛地区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地名,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傣族地区、越南西北部的泰族地区、老挝、泰国和缅甸掸邦地区,可以称这个地区为"立勐地带"."勐"的原义是"一片地方",后来衍生出"城镇、国家"的新意,成为了壮泰族群社会的一个行政机构和社会组织."勐"作为政权组织是由阶级对立而出现酋邦政权后,才开始存在于壮泰族群社会中的,时间大约是9~10世纪.  相似文献   

20.
嗢末新考     
金雷 《西藏研究》2007,(4):17-22
文章从吐蕃政权的和亲制度及对被征服地区的管理方式的角度对宋代西北吐蕃中的"口日皿末"部落的来源、去向进行探讨,分析了以往史学界对"嗢末"一词词义产生误解的源头,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