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诒让作为清末的一位著名经学大师, 他在文字训诂学上的成就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但迄今很少有人把孙诒让作为一个有影响有成就的教育家,对他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事实上,孙诒让的毕生活动可以甲午战争为标志,分作两个阶段。甲午战争前,他以经学上的成就扬名海内。甲午战争后,他受梁启超、黄绍箕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影响,认为他多年潜心研究经学“刍狗已陈,屠龙无用”,深悔生平所习“与现时不相应”、毅然放弃“矻矻治经生之业”,转而走上教育救国的道路,成为清末著名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2.
孙诒让的学校管理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在中国近代学校管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戊戌变法前后,孙诒让曾亲自创办和管理过瑞安学计馆、瑞安方言馆、瑞平化学堂、温州蚕学馆和温州府中学堂等学校。后期又领导创办了温州初级完全师范学校。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使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由他亲自起草或订定的《瑞安算学书院章程学  相似文献   

3.
孙诒让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浙江兴学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他自1896年起,先以私人名义在家乡陆续创办瑞安学计馆、瑞安方言馆、温州蚕学馆和瑞平化学馆等专门学堂,其后又以学务官身份在温州、处州两府16个县推动小学和中学的设立。他兴办的新式学堂以学西学、培养实用人才而名噪一时,也因绅商集资兴办的方式引人注目。他从事的兴学活动,不仅使浙南的教育萌发了生机,而且对全省教育的近代化起了先导和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经学闻名于世的清末史学家孙诒让,与俞樾、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是古文经学出色的后殿.当清末风云变幻之时,他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中国文化发展的走向,并倾力从事教育实践.具体考察他的学术实践和教育实践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对中学和西学的基本态度,体会他置身于西学这种强势文化汹汹而来的时代中的种种挣扎与无奈,并可由此一窥中国传统文化在应对外来强势文化上的弱势与其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5.
俞樾是同光年间著名的经学家,他博学广识,兴趣宽泛,涉猎面极广,在当时颇富盛名.然而,在经学大师的光环下,俞樾实际上还拥有古文字学家、教育家及文学家等多重身份,除了那些备受世人推崇的经学及诸子学著作之外,他在诗歌等文学领域亦有所造诣,著述丰富,不容小觑.作为清末著名的经学大师,俞樾却热衷于“词章”之学,其诗歌创作以诙谐的笔调和通俗的语句见长,开辟了学者为诗的另一番天地.  相似文献   

6.
十多年前,我从王焕镳师习治墨学,读《墨子》书,每每听到老师对孙诒让《墨子间诂》的赞美之辞,誉之为墨学研究中的旷代之作.1988年10月,我随杭大代表团参加了在瑞安举行的孙诒让诞生140周年、逝世80周年暨学术讨论会,参观了玉海楼藏书和纪念馆,瞻仰了孙诒让的故居和墓地,访问了他当年在浙南创办的学校,目睹这位近代教育家兴学育才的流风遗译,比较具体地认识到:孙诒让所以在晚清学术史上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不仅跟他博览群籍、淹通各种学术而不依傍门户有关,也跟他具有经世致用、维新爱国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天瑞地安,人杰业旺。宋代诗人陆游过瑞安飞云江时咏叹道:“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瑞安,在现如今一些文人心目中是温州的“书香门第”,素有“东南小邹鲁”之称,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文学家出自瑞安,如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陈傅良,元曲大师、《琵琶记》作者高则诚,以及晚清国学大师、“玉海楼”主人孙衣言、孙诒让父子等等。  相似文献   

8.
甲午一役,中国惨败,这成了维新派提出系统的变法理论的重要契机。本文通过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的紧密联系,指出甲午战争对变法运动的多方面影响,并以甲午战争为界,阐述了“变法维新”由一些进步知识分子的思想主张逐步发展为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9.
日本和福建的关系在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后发生了重要转折,日本试图多方面在福建渗透其势力。力量不足时,日本对福建的图谋常受到列强牵制。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日俄战争奠定了日本在中国与列强争夺的基础,日本又能利用诸如“清末新政”等时机,快速在福建扩张经济文化势力和政治影响力,这也是近代甲午战后一段时期日本在中国大陆扩张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曹璧 《源流》2011,(21):35-39
我的父亲曹珩,生于1891年,他从小勤奋好学,熟读诗书,13岁跟随叔祖父加入湖北新军,始任正目(班长)、排长等职。时值晚清末年,清政府腐败无能,经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与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吴剑杰甲午战争前,中国经历过多次对外战争。战败的刺激,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睁眼看世界,提出和发展了学习西方长技以维护中国传统封建政制的思想主张,“中体西用”成为甲午以前的主要思想潮流。甲午一役的深创巨痛...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清日战争(1894-1895)宗泽亚/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894年清日的战争,清朝用干支纪年的甲午年命名“甲午战争”,清日战争已过百年,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留下了伤痛和耻辱。从那个时代开始,外来侵略接踵而至,战争的失败也催生了中国新的历史纪元。  相似文献   

13.
10:30在瑞安高速路口,书法家林峰迎接我们并邀请我们先参观孙诒让故居玉海楼,这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林峰取了两把伞给我们,一起走进孙诒让故居—玉海楼……SHMJ:孙诒让是晚清著名的国学大师,我知道一些。林峰:他还是研究甲骨文字学的第一人,他恨据刘鹗《铁云藏龟》编著的《契文举例》是甲骨文字学的开山之作。玉海楼是他与父亲孙衣言的藏书楼,是浙江四大藏书楼之一。孙家很厉害,他的叔叔孙锵鸣也是晚清风云人物,李鸿章、沈葆桢都是他的学生,俞曲园曾写过对联:"天下翰林皆后辈,一朝将相两门生"。  相似文献   

14.
孙诒让(字仲容,号籀庼居士)先生(1848—1908)是清季朴学大师,他的学术成就早已有口皆碑,其著述曾经启迪和引导众多青年学子走上成材的道路。四川大学著名教授徐中舒先生回忆说:他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读到孙诒让的《名原》、《契文举例》等书,使他眼界一新,从而认识到掌握古文字知识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必不可少的工具。孙先生又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开拓人,对兴办乡邦各类各级的新式学校作了重要贡献。他的业绩是值得后人永远纪念的。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转折点。北京大学首先点燃了五四爱国运动的革命火炬。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是“五四”时期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人物。在这个时期,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什么?他的思想和活动在中国社会大变动的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本文试图就此作一概略的论述。一、封建教育的改造者蔡元培,清末进士出身,1898年授职翰林院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愤于清廷的腐败,毅然辞官,南下回乡,兴办教育,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1902年,与章炳麟等发起组织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1904年,与陶成章等组织光复会,次年参加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反对清末学部奏定  相似文献   

16.
《征清诗史》是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日本汉诗专集,其以诗歌的方式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完成了对“诗史”的阐释,在甲午日本汉诗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征清诗史》详细记述了甲午战事的经过,表现了战争场面,通过对战争环境与氛围的渲染、对战争场景的多元表现及对参战人物形象的塑造等三个方面建构出了甲午战争影像。在形式方面,其诗、注、评有机结合的叙事特点拓宽了传统“诗史”的表现形式,组诗的叙事方法又强化了其“诗史”特征。另外,《征清诗史》中征引了大量日方战争史料,对甲午战争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民主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复合体——蔡元培政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先生(1868——1940年)是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四十年前,周恩来同志为他撰写的挽联,概括了他一生活动的主流: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生活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光绪十八年(1892年),蔡元培中进士,二十年,授翰林院编修;但是,他并没有追逐封建功名。戊戌时期,他倾向改良主义;清末民初,他投身民主革命;“五四”前后,他“力倡思想自由”;“四·一二”前后,曾一度与反动派合污  相似文献   

18.
王晓秋 《中华魂》2014,(14):38-39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戊戌政变记》)意思是说,中国人做了四千年“天朝大国”之梦,从甲午战争被日本打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后,开始被唤醒了。甲午战争究竟是如何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呢?  相似文献   

19.
一、政治活动与教育活动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具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与教育家。他一生的活动时间很长,横互中国近代政治与思想剧变的几个重要阶段。蔡元培,字孑民,浙江绍兴人。出身於钱庄经理的家庭。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他就中翰林、授编修。饱读红史、专治小学、崇拜宋儒、笃守孝道。甲午以後,由於战争失败的刺激,他开始涉猎译书,学习日文。这时虽在维新运动高潮,他还是默尔无所主张。到戊戊维新运动失败后,他毅然请假出京,实际即表示不满清室,同情康梁。但他认为“康党所以失败,由於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夺取政权,不能不情见势绌”。所以出京之後,回到南方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过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上海南洋公学教授,创办爱国女学,组织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等。爱国学社渐成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人民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之际,吉林人民出版社特别出版了关捷先生等人主编的《中日甲午战争全史》一书(2005年8月第1版,六册,共计380万字)。作为读者,我们感到此书有四个特色:1、该书是我国学术界迄今为止最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中日甲午战争历史的著作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不仅对中国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改变了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因此,战争一结束,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就推出了《中东战纪本末》,对战争过程进行了评论。此后100多年以来,国内外不乏对甲午战争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戚其章先生的《甲午战争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