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矿产资源需求生命周期理论,探讨油矿城市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耦合关系。东营市是一个典型的矿业区域,市域经济正处于繁荣期向衰退期的转变阶段,要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石油、生态等资源的综合优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石油深加工、生态农业及旅游业等多元化、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促进市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使中国的股票市场步入全流通的时代,扫除了长期阻碍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推动股票市场的有效发展,大大提高了中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使股票市场的发展更加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通过计算中国股票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值,并在此基础上用股权分置前后的两个样本期间数据(1996-2005年及 1996-2007年)对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后,可以发现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完善,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呈现正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3.
资源环境审计是中国审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理论上,资源环境审计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确。采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11省市2011—2017年省域地区经济和财政等相关数据,研究资源环境审计的实施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不同地域(东部、中部和西部)可能存在的差异。研究表明:资源环境审计的实施在短期内会抑制长江经济带内相关省市的经济增长,长期则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内相关省市的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审计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因此,长期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有利于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应注意资源环境审计对于不同省市经济增长影响可能存在的强弱差异。在深化中国审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制度与多项政策的指向性引导,特别是要提高西部和东部地区资源环境的审计效果,以促进实体经济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4.
利用青岛市城阳区1995-2004年的序列资料对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和污染物输出与人口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口数量的增长会导致资源需求量加大,同时也会带来诸如生活垃圾等物质输出规模的增长,但对水体污染物和耗散性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控制人口数量对于实现区域物质代谢减量化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始受到关注,通过构建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20项指标以及海洋生产力、海洋科技和海洋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在2000-2008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表明,山东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趋势是上升的,海洋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海洋生产力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与根本保证,海洋生态环境则是加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人口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开放系统,其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支撑之上,基于此建立了包括人口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例,选取了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人口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衡量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从指导思想、调控实施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安徽省1995—2009年期间经济增长指标和三类环境污染指标的选取,以计量分析方法考察安徽省经济增长和各类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安徽省三类环境污染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没有呈现倒U型,而是随着经济增长波动较大,呈现N型等关系曲线。针对分析结果,从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增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区域环境污染监控与治理三个方面提出对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安徽省1995-2009年期间经济增长指标和三类环境污染指标的选取,以计量分析方法考察安徽省经济增长和各类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安徽省三类环境污染指标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没有呈现倒U型,而是随着经济增长波动较大,呈现N型等关系曲线。针对分析结果,从优化地区产业结构、增大地方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区域环境污染监控与治理三个方面提出对安徽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浙江省经济、能源和环境的现状出发,通过对1990年至2005年的全省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回归分析,发现浙江省的经济增长是以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鉴于此,文章提出了若干建议,以促进浙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和主要途径。宁夏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的耦合演进轨迹表明:宁夏人口系统和经济系统呈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资源环境系统呈"四波段"的变化趋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逐步增强,由失调状态逐步向更高层次的协调状态发展;综合发展水平类型经历了资环主导经济滞后型、人口主导资环滞后型、经济主导资环滞后型。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人口状态、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都与人口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从河北省情出发,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人口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值赋权的方法,借助SPSS17.0、MATLAB6.5等分析软件,对河北省11个地市2002—2007年的人口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0—2009年国家统计年鉴中河北省的有关数据,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构造评价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熵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观察近10年来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情况。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正逐渐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任重道远。根据省际具体情况,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就河北省经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接受的发展道路。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并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有效增长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根本途径。文章论证了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及方式之间的关系,提出并分析了可持续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和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长株潭三市人口发展状况,定量测算三市人口对资源、环境、经济的压力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城镇贫困人口比重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低及人口对生态与经济的压力大是制约长株潭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长株潭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贫富差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背景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并且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政府干预贫富差距扩大是必然的,按照统筹兼顾的方法来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必然把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作为首要任务。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和核心开展工作,就要着力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让改革的成果共同享有,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信阳、南阳、驻马店三市地土地辽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但目前仍属于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通过分析三市地资源环境特点、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经济落后成因、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区域经济进一步合理开发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观下我国海洋环境资源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持续发展观,要构建与完善海洋环境资源法,应当改变过去海洋环境保护与海洋资源保护相分离的立法思路,改变粗放式的管理立法,树立整体性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此指导下建立健全统一的海洋环境资源法体系,并设立确保海洋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具有明显的超前性.老龄化人口不仅数量大,增速快,而且其内部还存在差异.人口结构为典型的“未富先老”.老龄化与GDP有着负的效应关系:老龄化对经济产生抑制作用,经济学分析与实证分析的逻辑具有一致性.化解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根本途径在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经济.同时,创新养老观,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发老年人市场.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0—201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与健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投资(包括政府和个人)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口老龄化则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不论是增加政府还是个人健康投资,均能有效削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向经济影响,但健康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会随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弱化。因此,应继续加大政府对健康保障领域的财政投入,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和健康保障制度,同时鼓励和引导个人健康投资,以实现经济增长与健康老龄化的双重平衡。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WOT分析法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和中心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建立江苏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矩阵。江苏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稳步推进沿江开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切实落实“科教兴省”战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中心作用,注重江苏省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小城镇发展的协同效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寻多样化的资源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以人为本,走生态效益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