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加是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一位开创性的大师级人物。在他一生绘画创作生涯中,存在古典主义情结,同时还对工业革命时代变革语境中的印象主义绘画创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他的绘画艺术是在借鉴古典绘画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其绘画艺术具有独特的"瞬间的真实"。德加的绘画语言在题材、构图上对西方古典主义艺术均有突破。他的绘画艺术对我国油画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丰子恺关于中西绘画比较的美学思想在学术界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注重中西绘画的不同,但不像宗白华那样对后印象派比较轻视;他注重移情说,却更看重中国"气韵生动"理论,这又和朱光潜对此未作价值高低区分不一样。丰子恺在中西绘画的"心"与"眼"的同与不同中求得互补性,又在后印象派绘画理论和中国传统绘画"气韵生动"理论的一致性上彰明较著,这使得丰子恺的中西绘画美学比较终于还是立在"共同人性"的基础上,尽管他的同质比较是建立在历史分析而不是哲学的抽象假设上。  相似文献   

3.
石涛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精通画、书、诗,并能够在作品中完美融合;他的<画语录>系统地将画家的宇宙观、绘画技法、绘画理论和绘画实践结合起来,开启了一个对后人影响深远的绘画美学体系.他的"一画"论,他对法则与自由、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处理都有着深厚的哲学文化思想渊源,值得认真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4.
黄公望是元四家之一,在山水画方面建树卓著,绘画造诣位居四家之首。他是全真道士,道教思想对他的绘画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黄公望的生平、他的画山水理论《写山水诀》,以及其绘画中所体现的全真思想和反映出的道教中的"体悟自性"的思维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董其昌是明代松江画派的领袖。他在长期体悟和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绘画思想。在学画方面,他主张既要学古人,也要师法造化。前人绘画虽有成法,但这并不会限制后世画家的自由,要"不合而合"。他以悟统学,强调画"须悟后可学"。这就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胸中丘壑";在技法上,他主张布局要讲究分合,用笔要明白虚实,有笔有墨,并且求势,讲究生动之韵。在画品上,他由儒入禅,尤其推崇南宗画风的平淡自然;在画体上,他则主张气韵、生机和以神体道的统一。他的南北分宗理论,则体现出崇南抑北的倾向,推崇的是南派的"文人画"、"士人气"和天趣,要求"寄乐于画",重视绘画对性情的陶养。  相似文献   

6.
张彦远对谢赫"画有六法"进行了多方面的诠释,如论及"六法"及其相互关系,引入了"立意"这一概念;揭示了书画之间的密切联系;对绘画按照古今与题材进行评述;并由绘画论及画者。在绘画功能上他主张人伦教化与怡悦情性并举;在绘画品鉴上他提出了"五法论",以"自然"为最上。  相似文献   

7.
钱选是一位既善作画又会诗文的文人,他也是宋末元初一位隐逸名士。从钱选的题画诗文中可以窥其钱选的艺术中尚"淡"的美学精神:"隐而不仕"是他一种自在自由、安顿身心的生活状态,"淡泊无求"是他最本真最内在生命品质的展现。其独特的绘画审美和生命品质高度契合,形成一种钱选式"恬淡"的艺术精神,为元代绘画由院体向文人意趣转变做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元中后期绘画的蓬勃繁荣埋下了重要的一个伏笔。  相似文献   

8.
塞尚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和"几何构成方式"的艺术贡献,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艺术真实观,在画家和观者面前展现出全新的艺术理念与境界,它超越了视觉的真实,融注了艺术家情感的真实和心灵的真实.他的绘画一直影响了西方近百年来的现代美术,塞尚的伟大是他对现代绘画所产生直接而巨大的影响,不愧被人们称之为"现代绘画之父".  相似文献   

9.
主持语:庞茂琨是中国当下艺术界中,为数不多的一直坚持探索古典油画的艺术家。他独具一格的"手绘"表达,已经成为当下艺术界具有典型性的个案。他的艺术轨迹告诉我们:艺术不能仅仅从内部来观察,艺术必须要汇入到社会变革的潮流之中,成为时代精神呈现与反思的有力载体。可以说,庞茂琨的绘画是充满"现实主义"意味的,但是在他的"现实主义"绘画语境中,没有批判,没有迎合,而是以一种与现实  相似文献   

10.
他被誉为"新绘画大师",他的电影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击败王家卫,荣获最佳导演奖现代主义大师杜尚在后半生里已不再画画,安迪·沃霍则痴迷于玩世不恭的波谱艺术,而美国极少主义雕塑家唐纳德·贾德在1965年甚至干脆宣布"绘画已死",20世纪中期之后绘画为"反艺术"的艺术家们所抛弃,几乎已走到穷途末路。绘画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这成为艺术家们最为困惑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1.
赵孟(頫)在元代画家中地位最高,名声也最为显赫,是元代新画风的重要开启者.他的"古意"是对以尊重人性为主体的老庄精神、魏晋精神的复归.针对宋末元初日益颓废的画风,赵孟(頫)提出了"作画贵有古意"的绘画主张,积极发扬晋唐时期清远、古雅的艺术风格,开启了元代绘画的简淡之风.他大胆地"引书入画",增强笔墨独立的表现意味,将造型与写意相结合,深化了书法性绘画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沈颢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并非董其昌所论的重复,虽论列宗派,终又不为宗派所囿,倡导自主性和创造性.他又主张绘画应表现"自性"、"自然",这是庄禅思想的体现,是明末士人挣脱思想束缚的表现.他就传神提出了"挹之有神,摸之有骨,玩之有声"的要求.他拟画为诗,以简约取之,在技巧论上颇有创获,在鉴赏论上尤其鄙弃功利性.沈颢对绘画落款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对我国绘画与诗、书、印的结合有所推助.  相似文献   

13.
印度近现代诗哲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曾经引起过世界轰动的画家。伴随着其绘画艺术的创作实践,他还发表了许多独特的关于绘画艺术的真知灼见———以有限表达无限是泰戈尔对艺术的基本观点。泰戈尔的绘画美学思想是其艺术美观的具体展示,是"美在和谐、统一"的美学观在绘画艺术领域的演绎。  相似文献   

14.
傅雷是我国杰出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同时还是一位造诣深厚的艺术家,他对于绘画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鉴赏力。傅雷深厚的艺术修养、对绘画的真知灼见在"神似"说、傅译风格、创作者的素质、融合和谐观念四个方面,对他翻译思想的形成和翻译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绘画理论与绘画创作中对于"逸格"的理解,在黄休复"得之自然""笔简形具"的基础上,融入了他的遗民情结。他选择用简淡的笔墨、自然的物象、"摄情"的手法隐性地表达出明清鼎革之际的家仇国恨以及画家内心深处的悲苦与无奈。同时,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恽寿平在绘画中又超越了世俗利害得失,通过简淡的笔墨、荒寒的意境表现他的宇宙情思与对人生的思考,以实现对"道"的观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意在探讨伍蠡甫先生的绘画艺术以及西方美学、中国画论对其画风的影响。伍先生的绘画大约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这是他认真学习传统技法,研究中国画论,打基础的时期,其画偏重传统风格。第二时期自40年代初至"文革"时期,其绘画及绘画理论偏重于革新一路。他将西方美学与中国画论,东西方民族审美差异作比较,欲寻找拯救古老中国山水画的良方而倡导将现代事物搬进山水画。第三时期为改革开放至90年代初,他对前一时期的绘画作了反思。追求线条的拙朴简古,意境的静穆幽深之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7.
经过对恽寿平绘画思想的研究发现,"仰钻先匠,外师造化"是他在绘画理论与实践中始终坚持的原则。在思想意识方面他极为尊古,并坚持师法古人;同时重视师法造化,将写生视为绘事之源泉。在师法造化的过程中要求画家深入自然,自然与画家的灵魂交融,他的没骨花鸟画因而被称为写生正派。当前中国画坛片面追求形式感,忽视绘画基本功及写生训练,针对这一现状,恽寿平的绘画思想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8.
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是明清之际一位继承传统又独树一帜的画家.他出身于没落的官僚之家,自幼便显露出非凡的文学和绘画才能,青年时代师从著名学者刘宗周.盛名于时,与同代著名人物画家崔子忠并称"南陈北崔".他的人物画兼具"古拙美"与"装饰美",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因而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艾青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有着丰富绘画经验与丰厚艺术修养的现代抒情诗人。他独特的艺术创作经历与体验,为其诗歌风格带来别样的特征。他在巴黎的绘画学习经历,无疑让他直接探触到西方现代艺术精神和艺术特色,尤其是印象派艺术对于"光"与"色"的强调,对其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鲜明。艾青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一个"从彩色的欧罗巴"带回了彩色的诗的中国的歌者。他的诗中有意味的色彩表现,深化了他诗歌的审美深度与广度,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有意味"的、充满了色彩想象与审美意象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20.
塞尚的绘画及绘画创作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观看,二是苦行和永不满足.本文通过对塞尚绘画及创作生涯的分析,论述了塞尚全新的观看模式和在绘画创作中的苦行行为.他以实验性的绘画探索,从传统的视觉经验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超越前人的全新视觉感受,对20世纪的现代绘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