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战争的硝烟逐渐远去,历史进入相对和平的九十年代,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军区作家们依据自身处在特区这一优势,从时代的高度认真审视军队这一历史的独特现象,提出了“特区军旅文学”的口号,并且在理论上和创作实践中认真地完善它。“特区军旅文学”的出现,是九十年代军旅文学进一步地域化、多元化的标志,从此,军旅文学又多了一个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军旅题材小说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军旅日常生活成为作家创作的又一焦点。辽宁作家曾剑的小说以军旅底层人物日常生活为背景,揭示了小说人物的生存状态与内心的情感历程。特别是曾剑小说的情感叙事打破了传统军旅小说的叙事模式,他以单一与多重的情感叙事、两极化情感叙事、显性与隐性情感叙事来深刻揭示了军队底层人物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数部电视剧为实例,分析了当前现实题材军旅电视剧中存在的叙事情节模式化倾向,即军队改革和军事演习两种模式。这种雷同化的情节重复,使现实题材军旅电视剧出现了平庸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越来越多体现和平年代军队建设与军人生活的电视剧出现在荧屏上,一大批阳刚、稳重、坚韧、刚毅的军人形象受到观众喜爱。和平年代,军旅剧中的军人形象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人物身份地位普通化、性格塑造丰富化、人物生存状态真实化,这些变化更加彰显了当代军人的真实风采。然而,在军旅剧人物走向大众的同时,也呈现出人物新模式化、人物设置偏颇以及娱乐元素滥用等新问题,阻碍了军旅剧的进一步向前发展。文章结合作品对当代军旅剧中军人形象的变迁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后来的军旅剧创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音乐感觉的定义所谓音乐感觉,是指在正规、科学的训练中产生的一种能正确把握音乐、诠释音乐的一种身体状态、技能技巧。不同的音乐需要不同的音乐感觉,不同的音乐形式亦需要不同的音乐感觉。比如进行曲需要用能表现进行效果的音乐感觉,触技曲需要用能表现触技曲效果的音乐  相似文献   

6.
略论儒医对军旅疾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代儒医 ,将医术作为体现儒家之“仁”、维护封建皇权的一种手段。由于军队是巩固封建皇权的基石 ,所以儒医历来对军旅将士疾伤的救治十分重视 ,积极投身 ,亲身实践 ,并将儒家思想贯穿于军旅将士疾伤的救治之中  相似文献   

7.
德国浪漫派作曲家门德尔松的音乐曲式严谨明晰,旋律流利、典雅,感情流露有所节制,在浪漫主义乐派中独树一帜.本文主要对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的音乐作品分析与实际演奏中的技巧运用进行阐述,全面揭示了门德尔松的浪漫主义音乐特性,帮助演奏者更深入地了解作曲家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现,在实际演奏中提高音乐表现力,升华音乐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为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第一单元《音乐与社会》之《摇篮曲》、《婚礼进行曲》。  相似文献   

9.
2011年1月17日下午4时,钢琴大师郎朗在三藩市州立大学音乐厅内,与本地百名琴童合奏《军队进行曲》,从琴艺上对他们悉心指导,现场气氛热烈,获得阵阵掌声。数百位家长、音乐界代表和乐迷到场一睹郎朗风采。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高占生和夫人、潘奇领事和夫人,著名歌唱家高曼华等前往祝贺。郎朗出场后,首先请百名琴童弹奏舒伯特的《军队进行曲》,期间他来回巡视,倾听孩子们弹奏,观看指法。一曲告终,郎朗得知孩子们为了能有机会与他合奏、听他指  相似文献   

10.
军伶指服务军营的各类音乐演艺人员,唐宋的军伶是在汉魏以来的军队鼓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朝时期,受京城上层社会宴饮必备音乐风气的影响,军队中开始聚集各种类别的音乐演艺人员,并设乐营进行管理。和鼓吹用于战争不同,军伶主要是在军队的宴会上进行表演。唐代乐营对军伶管理较为松散,他们不需集中军营,有宴会时才召集他们,平时他们则为生存物资而游走于士人官宦之家。宋代的军伶则完全隶属于军营,只有军营放停才能有自己的时间。军伶一词的出现实际上是宫廷音乐世俗化的表现,也是唐代京城上层音乐娱乐方式向地方下层普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始终与军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纵观张学良的戎马军旅生涯,他对提高军队战斗力、改善军队素质、造就军事人才有着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在军事技术教育方面,张学良强调要训练精兵强将;在军队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张学良强调要为民族争生存;在军纪风纪教育方面,张学良强调要造就文明之军人;在军队文化教育方面,张学良强调要培养有文化的士兵.张学良的军队教育理念是其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诠释着他抵御外侮、强国富民、抗日救亡、复兴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犹太音乐与犹太民族的命运具有密切联系.犹太民族多灾多难的历史及其散居的特点造就了犹太音乐的忧郁、悲情、激昂、奔放的特性.这些特性表现在古老的宗教圣歌、民歌中的自然小调音阶、进行曲的多变与丰富性等形式上.门德尔松和马勒等的作品集中展现了犹太音乐在世界音乐史上的独特性和唯一性.  相似文献   

13.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基础,它不仅能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更主要的是能使幼儿自觉,主动的去学习。本文通过对《狮王进行曲》观摩课的反恩出发,来探讨在现实教学中如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相似文献   

14.
军旅诗歌是古代诗歌和当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当代军旅诗歌则是古代军旅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当代军旅诗歌进一步发扬了古代军旅诗歌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英雄主义气概。在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始终是贯穿于古今军旅诗歌的两条主脉,当代军旅诗歌则添加了新的时代特色和革命理想主义的情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当代军旅诗歌在题材内容、诗歌体式方面又有很大的丰富与创新。总之,二者的关系十分紧密,其发展脉胳是十分清楚的。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一位勤奋而多产的作家,其早期创作数量颇丰,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军旅题材.本文试从沈从文的军旅世家身世、早年军旅生涯和近代社会的尚武任侠精神及文人军旅情节来探寻其进行军旅小说创作的原由.  相似文献   

16.
愤怒出诗人,激情造就音乐家。在日寇侵华的年代,同仇敌忾使中国的一批诗人和音乐家走到一起,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许多优秀之作成了抗战名歌甚至音乐经典,载入了中国的史册。这些抗战名歌是怎样诞生的?有些如《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但  相似文献   

17.
英雄性一直是当代军旅小说创作的主旋律。但是,自新时期以来,一些军旅作家在反映南线战争和表现和平时期军营生活小说创作中,逸出了英雄主义的叙事规范。或聚焦战争中军人身上悖离英雄性内涵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而体现出对战争本体性的思考,或透视和平时期军人身上的农民性和世俗性内涵,由此表现出对英雄形象的祛魅。虽然这样的表现拓展了军旅小说的文化蕴涵,增强了军旅小说的现实感,具有一定的警世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军旅小说品格的弱化应当引起军旅作家的警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素以礼乐之邦称著,从古到今,世世代代都是非常重视乐教的。孔子有“闻韶乐三日不知肉味”,历史上曾传为美谈。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音乐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在抗日战争时期,救亡歌曲蓬勃发展,真是风起云涌,聂耳、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曾唤醒了多少人们起来战斗!象当时最流行的流亡三部曲之一的  相似文献   

19.
音乐,以它特有的带有性主动的感染能力,激发着人们向新的目标和境界前进。有时,我们可以在睡梦中被激昂豪放的音乐声浪唤醒,它使我们精神焕发,愉快地投入新的战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是《义勇军进行曲》呼唤并鼓舞着中国人民去参加抗日救亡的战斗行列。《国际歌》象战斗的号角,激励着全世界的劳动人民为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而奋斗牺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军装的总体风格特点,分析了军旅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和各大品牌军旅元素运用情况,提出了军旅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运用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