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有一定的影响.在定性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会责任指标,通过强制性因子分析进行筛选,最终确定11个社会责任指标和2个企业价值指标.以2008年至2010年沪深两市328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运用统计软件SPSS 16.0和结构方程软件LISREL 8.7,针对企业承担的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承担的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不同,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度最大,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从理论角度推演大股东、法律制度如何影响资本结构决策,采用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应用一系列OLS经验检验大股东、法律制度与资本结构决策之间关系.本研究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大股东、法律制度确实影响资本结构决策.具体而言:(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水平负相关;(2)最终控制人是国有企业的控制股东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类公司拥有相对低的债务水平;(3)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与债务水平正相关;(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的交互项与债务水平正相关,表明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的提高能削减第一大股东和债务水平之间的负相关关系;(5)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除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少数大股东持股集中度减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债务水平正相关,说明股权制衡能够抑制控制股东机会主义行为,股权制衡的公司具有相对高的债务水平;(6)法律制度对不同期限的债务水平具有不同影响,法律制度环境好的公司具有相对高的短期债务和相对低的长期债务,本文从中国的制度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7)第一大股东与债务水平之间的关系受法律制度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已有研究往往孤立地分析企业横向或纵向R&D合作问题,而现实中,企业有可能同时采用两种合作形式进行技术创新。针对这一现象,建立了上下游企业同时进行横向与纵向R&D合作的博弈模型,并与下游企业只选择横向R&D合作的情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与下游企业只进行横向R&D合作的情形相比,同时进行横向与纵向R&D合作将带来更高的均衡产量、R&D投入水平和行业利润;(2)当R&D成本分担比例较低(较高)时,上游企业具有(缺乏)R&D合作动机,该结果与技术溢出水平高低无关;(3)当上游企业R&D成本分担比例较高或技术溢出水平较低时,下游企业必然同时选择与上游企业R&D合作。为保持合作的稳定性,通过构建基于满意度的NASH谈判模型,设计了上下游企业R&D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算例表明,该协调机制能避免传统R&D成本分担法引起的合作冲突。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和“双碳”目标的助推下,酒店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文章从嵌入性理论视角出发,对C市H酒店进行个案研究发现:(1)酒店通过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嵌入市场经济活动中,履行环境责任嵌入国家政策和制度中,履行社会网络责任嵌入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网中;(2)在酒店生产运营中,其服务外包行为导致企业经济责任与市场脱嵌,生态化经营程度低导致企业环保责任与市场脱嵌,对员工和顾客的权益保障不到位导致企业社会网络责任与市场脱嵌。文章揭示了酒店生产经营与市场和社会关系之间镶嵌与脱嵌的张力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程度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扩张、获取海外资源过程中,面临着多重制度嵌入以及相应的制度压力。基于全球合法性构建的战略考虑,企业会选择母国社会责任脱耦(即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做”)与社会责任报告(“说”)不一致)回应母国和东道国制度逻辑冲突。文章基于制度逻辑视角,利用2011—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研究样本数据,分析了国际化程度对于母国社会责任脱耦的影响,检验了行业竞争压力和制度差距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1)随着国际化程度加强,企业在母国市场的反应性社会责任脱耦减弱,而战略性社会责任脱耦加强;(2)行业竞争压力削弱了国际化程度和母国反应性社会责任脱耦的负向关系,而对国际化程度和母国战略性社会责任脱耦的正向关系具有强化作用;(3)制度逆差对于国际化程度和母国反应性社会责任脱耦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如何通过社会责任战略回应国际化的复杂制度压力和合法性要求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楠  苏杰  黄静 《管理学报》2017,(8):1199-1207
结合高阶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提出一个权变的观点,即外部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受企业CEO权力水平和企业自身资源禀赋的影响,并选取2010~2013年创业板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政府资助对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对于高权力CEO的企业,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对于拥有较高资源禀赋的企业,政府资助对其创新研发投入有更强的促进作用;CEO的组织权力、专家权力和所有制权力均对政府资助与研发投入两者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声望权力不具有调节作用;对于CEO权力水平高或者资源禀赋高的创业板企业,政府资助更有利于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建议政府资助政策可以适当向这类企业倾斜。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产权理论,将社会责任成本信息评价指标分为三个层次,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信息评价体系.以382家沪深300指数上市公司2008-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从样本总体和分行业两个角度,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成本与公司价值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期是否发生安全生产支出、销售费用支出率、纳税贡献率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当期是否发生环保支出、欠款未偿付率与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而其它评价指标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不显著;各行业回归差异较大,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差异.本文的研究发现为监管机构制定相关政策、上市公司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和投资者优化投资决策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虽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的研究已有数十年,但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结论,更缺乏对影响两者关系的权变因素和中间变量的探讨。为了深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内在联系,研究以2013-2015年501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竞争力视角出发,选择营销这一与企业价值密切相关的经营活动,首次将营销竞争力作为中介变量展开分析,同时检验了企业提高顾客意识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作用机理的概念模型,并使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正向相关,而营销竞争力在两者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顾客意识正向调节了CSR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但这种效应仅在广告强度代理顾客意识时体现。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实现顾客忠诚度与营销竞争力的提升,经济与社会共享价值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继承国际企业社会责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尝试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进行评价,并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由此得出结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朱丹阳  李绪红 《管理学报》2023,(7):1023-1033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理论演绎、现象观察,以及对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深度访谈,理论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对于组织韧性的正向影响模型,并通过追踪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在特定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业绩复苏表现,利用事件史分析方法,探索了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对事件后企业业绩恢复概率的影响,且对所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对公司会计绩效和市场绩效都具有积极作用,即企业的净利润和股价会恢复得更快,其中,对政府的责任投入和对社会的责任投入对净利润的恢复作用大于对股价的恢复作用。研究结果还揭示出,企业前期的社会责任投入会改善或加强利益相关者关系,且在关键时刻能够帮助企业渡过危机,最终提升组织韧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宏观背景,文章研究了微观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对创新投入的消极影响,以及融资融券制度在其中的作用。以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金融资产投资阻碍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其机制在于,金融资产投资不仅引入了较多的外部风险,而且加剧了创新投入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对创新投入表现为显著的挤出效应。以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业务通过增加上市公司的风险与融资约束,最终加剧了金融资产投资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因此,应防止上市公司过度从事金融资产投资,同时对融资融券制度进行优化,促使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2.
We show that firms' individually optimal liquidity management results in socially inefficient boom‐and‐bust patterns. Financially constrained firms decide on the level of their liquid resources facing cash‐flow shocks and time‐varying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Firms' liquidity management decisions generate simultaneous waves in aggregate cash holdings and investment, even if technology remains constant. These investment waves are not constrained efficient in general, because the social and private value of liquidity differs. The resulting pecuniary externality affects incentives differentially depending on 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and often overinvestment occurs during booms and underinvestment occurs during recessions. In general, policies intended to mitigate underinvestment raise prices during recessions, making overinvestment during booms worse. However, a well‐designed price‐support policy will increase welfare in both booms and recessions.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系统检验经理个人特征与基金业绩、投资风格的关系,发现:(1)年龄、基金从业经验、海外从业经验、教育程度、CPA/CFA资格、理工&财经双专业是代表基金经理风险态度的个人特征;(2)海外从业经验是代表股票市值选股风格的特征;(3)CPA/CFA资格、理工&财经双专业是代表股价动量选股风格的特征;(4)经理所毕业大学排名既是代表股票成长性选股风格的特征也是代表基金经理投资能力的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基金从业经验和教育程度个人特征将影响投资者申赎行为,投资者决策时依据的是代表投资风格而非投资能力的个人特征。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世回尧工业团地是由世回尧街道办事处南尧居民区自行建设的。自2001年年初动工建设以来,短短3年时间,就建成了一个拥有1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雅的现代化工业团地,目前已引进企业28家,其中外资企业16家,由客商介绍引进的企业占到  相似文献   

15.
带机会约束的动态投资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BlackScholes型市场中,建立了具有投资机会约束的CaR动态投资决策模型: ,其中x是初始财富,π(t)=(π1(t),…,πd(t))′∈Rd为可行的证券组合过程,Xπ(T)为计划期末的财富水平,CaR(x,π,T)为投资期末的在险资本,R是投资者事先给定的某正的财富水平,0<β<1通过对该模型的讨论,得到了最优常数再调整策略的显式表达式,其金融学含义包括:对于机会约束下的动态投资组合,在风险中性市场中,最优的常数再调整投资策略是纯债券投资策略,最优的在险资本值为零;在风险非中性市场中,最优的常数再调整投资策略蕴涵了共同基金定理的成立。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neo-institutionalism,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the moderating impact of perceived institutional uncertainty on the foreign establishment mode choice (i.e. the decision between greenfield versus acquisition) of German SME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the extent of perceived institutional uncertaint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vestment volume, market growth and the decision between greenfield and acquisition. Focusing on the perceived institutional uncertainty, the paper adheres to the fact that due to limited resources of SMEs, SME managers often cannot make their managerial decisions based on profound knowledge from prior market analysis, but they have to follow their own intuition and perception. The key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hence on the link between frequently studied establishment mode choice predictors and perceived institutional uncertainty of SME managers. This focus contributes to resolving some of the inconsistencies in previous research and to emphasize SMEs which have been largely neglected in prior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7.
We study markets in which agents first make investments and are then matched into potentially productive partnerships. Equilibrium investments and the equilibrium matching will be efficient if agents can simultaneously negotiate investments and matches, but we focus on markets in which agents must first sink their investments before matching. Additional equilibria may arise in this sunk‐investment setting, even though our matching market is competitive. These equilibria exhibit inefficiencies that we can interpret as coordination failures. All allocations satisfying a constrained efficiency property are equilibria, and the converse holds if preferences satisfy a separability condition. We identify sufficient conditions (most notably, quasiconcave utilities) for the investments of matched agents to satisfy an exchange efficiency property as well as sufficient conditions (most notably, a single crossing property) for agents to be matched positive assortatively, with these conditions then forming the core of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efficiency of equilibrium allocations.  相似文献   

18.
慧眼识名表     
沈伟民 《经理人》2011,(4):116-121,24
5年,是对顶级钟表的最短投资期  相似文献   

19.
在IMO环境政策约束日趋严格的背景下,绿色投资成为港航企业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方式之一。本文以港口主导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种投资场景与不同成员投资的利益关系,即从绿色技术投资效率对港航供应链的成本效应、绿色技术投入效应、经济效应和市场效应等方面展开分析,最后分析不同投资策略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港口绿色技术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整体供应链的成本投入;当绿色技术投资效率逐步提高时,绿色投入水平不断下降,降低了绿色投入的成本,从而达到“投入高效率,投入水平低增长,整体收益高增长”的投资效果;无论是承运人或是港口进行绿色技术投入,均会增加市场的服务价格,相较于非绿色技术投入,绿色技术投入时会增加整体市场的需求数量;从消费者剩余的角度考虑,承运人绿色技术投入相较于港口绿色技术投入产生的消费者剩余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价格“传递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考虑,虽然绿色投资可能会降低社会福利,但承运人投资产生的社会福利优于港口绿色投资时产生的社会福利;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政府的政策制定具有较高的优先级,有助于提升环境收益。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港航企业绿色投资的研究成果,可为合理权衡绿色技术投资效率,为港口供应链成员的绿色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对绿色港口供应链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投贷联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驱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推动"产融结合"的重要手段,而合理投资结构成为探索投贷联动机制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本文刻画了供应链鲁棒风险模型支持下投融资博弈的新特征,构建了零售企业投贷联动融资模型,探讨合理投资结构存在性。研究表明:投资方参与零售企业投贷联动融资博弈时,存在协调投资方利益最大化的"投贷联动区间"与最优投资结构,且最优投资结构受市场成长性主导。此外,企业所得税降低导致负债税盾效应减弱时,存在"反啄食顺序"的投资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