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的《白话文学史》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下,体认着科学的文学观念的学术著作,对我国文学史学科的初创,具有相对的示范意义。《白话文学史》的突出贡献,是以文体形式为线索,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审视中国文学,梳理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走势,影响了此后一系列文学史著作的编著;《白话文学史》的五大缺点,是学术研究与现实目的的冲突。这些,都应做出历史的公允评价。  相似文献   

2.
20世纪重庆文学史的写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艺》、《西南文艺》和《红岩》值得文学史家关注。它们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阵地。目前重庆文学史写作中,文学史家忽视这几个刊物的关系,遮蔽了一些真实的文学史细节。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周晓风主编的《20世纪重庆文学史》是一部地域性、综合性、断代的文学史,其价值在于:一是对20世纪重庆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发掘了一些值得珍惜的史料,三是建构了具有重庆特色的文学史撰写体例,四是对重庆文学发展的评价比较客观。此外,该书还存在一些局限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代彝文文学史》(1978—2018)是第一部以当代彝文文学发展历史作为考察对象的文学史专著,该书以文体为经,以代 表作家为纬,对当代不同时期彝文文学各文体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细致描述。从《当代彝文文学史》的文学观、分期及其原则和 方法、文学史观、可改进之处四个方面对该书的编撰进行考述,以探讨其文学史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文学史家,厨川白村和周作人都很注重文学史理论形态的建构,都偏向于以逻辑形式来反映文学史进程,而不是单纯地描述文学史现象;同时这种建构模式都有它的现实指向性。另外,文学史作为一种对文学现象历史的研究,必然要涉及治史思维。从文学史关注的倾向以及发展的进程来看,他们的治史思维有同也有异。  相似文献   

6.
地域性文学史的撰写和研究大略兴起于上个世纪的中叶.研究山东文学的通史有乔力、少群主编的《山东文学通史》,分体文学史有李伯齐等主编的《山东分体文学史》,史论有李伯齐著《山东文学史论》,都于本世纪初先后出版.通史著作全面地考察了历代山东文学的发展状况,而分体文学史则在于呈现山东不同文体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史论体例致力于对山东文学的总体评价.周潇女士的《明代山东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版)一书,则是首部山东地域文学史的断代之作,其面世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和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文学史的观念与文学史的编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史的编写以文学观念为逻辑前提,编写者应该运用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思想,按照当时人所理解的文学观念去客观描写当时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事实;此外,还要有对于文学发展的历史认识,各种文学史观念都有其合理成分,同时存在认识的局限,编写者应尽量使自己的文学史观符合文学发展的实际和文学史自身的逻辑。要想清晰地描述文学发展的历史,应注意做到文学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创立以来,有代表性的教材型现代文学史编写的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显著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秉承的是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20世纪80年代钱理群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种启蒙现代性文学史观。进入21世纪,丁帆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史》体现了民国文学史观的初步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族富有历史精神。古代的文论家素来喜欢用历史的眼光,将以往的文学进行整理和批评,编写了不少具有文学史性质的作品。假如说删《七略》而成的《汉书·艺文志》是文学史的最初雏形的话,那么以后又陆续发展和创造了许多不同形式的文学史作品。在近代,中国传统的文学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西方资产阶级的史学观点、治史方法和编史体例的影响下,一批新型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纷纷面世,使中国文学的历史批评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这样的时势下,黄人的《中国文学史》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卡尔梅克文学史》是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和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历史语文经济研究所合编的两卷集文学通史,第一卷叙述了十月革命以前的文学史,于1981年在埃利斯塔用俄文出版;第二卷先于第一卷于1980年出版,论述了十月革命以后的现代卡尔梅克文学史。本文所要介绍的是《卡尔梅克文学史》第一卷,也即旧时代卡尔梅克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该书编委是:米哈依洛夫、赞宾诺娃、卡图硕夫、奥瓦  相似文献   

11.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张毕来的《中国新文学史纲》、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四部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新文学史著作.这四部新文学史著作的书写理念可以概括为总体性历史元叙事.总体性历史元叙事作为一种本质主义的理论范式,将文学存在视作政治元叙事的表述工具,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推广到文学史的阐释之中.这种文学史观念对后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四部新文学史著作的作者怀着真诚的政治热情,试图运用当时的主流文学观念去研究新文学史,但是理解未必很透彻、运用未必很圆熟,而且受流行的教条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政治规范的制约,因而留下了一些经验教训.今天回顾这一段文学史书写的历史现象,人们可以从得失成败中获得现代文学学科的反思与启示.  相似文献   

12.
罗庸从1932年至1950年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教授中国文学史,有20年的历史。他与胡适、傅斯年一起把当时陆侃如、冯沅君研究中国文学思潮变迁的阶段推进到文体发生、演化的研究阶段。进而罗庸又在《中国文学史导论》中,提出从中国文化史研究中国文学史,从文学发展的历史来预见文学发展的未来,并论述了中国文学史的"宗趣论"、"方法论"、"史料论"等,使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丛书之一的《瑶族文学史》,是一部在瑶族文化视野下 ,全面系统、客观详实地评述瑶族文学史的专著。展现出瑶族文学的发展规律和艺术魅力、瑶族历史的演进历程、瑶族宗教信仰发展史以及瑶族传统文化中独有的族群意识、结构等丰富内容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对瑶族文化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晓风等学者撰写的《20世纪重庆文学史》,紧扣重庆地域文化特征,在彰显出20世纪重庆文学独特审美价值的同时,在研究方法和视野上也体现出诸多创新之处。当然,该书也存在作家作品入选标准模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附录的《文学史年表》依照时间顺序对历史上的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进行系年,非常有利于教学与研究。但其中不免存在着系年有误、文字错讹、说法疏漏等多方面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加以考证,可以对其中一些讹误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16.
《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先生的文学史名作,也是一部未竞之作,颇具检讨价值。第一,是书未能写完有主、客观方面的多重因素,它并不能完全代表鲁迅的实际学术水准。第二,是书书名导致了种种歧义,歧义发生的根源在于鲁迅自己的不缜密界定。第三,是书对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借鉴甚多,但不赞成其文学观念;鲁迅的文学观念有其进步性,但在处理中国上古文学的实际时,也有局限性。第四,是书与胡适《国语文学史》在文学史观念上颇有差异,鲁迅对胡适文学史观有部分否定和间接修正。  相似文献   

17.
自从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出版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已有50余年,其间编写的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不计其数。有什么样的文学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史。文学史的书写历史与学科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重构的历史过程。华中师范大学王泽龙教授的著作《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综论》(以下简称《综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对近十年来现代文学研究中体现的文学史观作了自己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刘毓庆同志提出文学史著作应当分六期来编写。第一期:文学的古朴时期(即太古至秦)。第二期:文学的朦胧时期(两汉)。第三期:文学的觉醒时期(魏晋至初唐)。第四期:文学的纯熟时期(唐宋)。第五期:文学的维新时期(元明)。第六期:旧文学的收场时期(清代)。(该文见《中州学刊》一九八七年五期)。 他认为,就目前的文学史著作而言,象谭丕模的《中国文学史纲》,这种按社会意识形态分的;象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这种按朝代分的和按历史时期分的如郑振铎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无论哪一种,都是不科学的。”他指出“‘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而不是指某一阶段的文学。这样按政治社会史的阶段去分割文学史显然是文不对题  相似文献   

19.
《剑桥中国文学史》旨在打破以往文学史写作中的习惯性范畴,开创新的文学史范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特殊的"文学文化史"的书写姿态,立足于在文化史的背景下考察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这种书写策略为我们认识文学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但并没有在全书中得到全面的贯彻。《剑桥中国文学史》的文学史分期方式也引人注目,某些基于文学文化史立场的分期方式显得新颖别致。全书的文学史分期方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存在着按世纪、朝代为文学史分期的现象。由于全书的编者热衷于探求"过去的文学"原貌,在实践中往往对某些重要作家作品叙述较少,而对次要的文学现象评价过高。这种迥异于时流的评价可新人耳目,但有些评价是出于臆测,并没有坚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96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风靡全国,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迄今已销售20万套。2007年9月,章培恒、骆玉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总社联合推出。《中国文学史新著》是海内外著名文史研究专家章培恒先生古稀之年领衔撰写的结晶之作,是一部极富特色与创意的文学史著作。全书以人性的发展作为文学演变的基本线索,对现代文学以前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作了实事求是而又独具特色的描述。作者打破了此前同类著述主要按朝代论述文学史的惯例,将先秦至1900年的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