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边疆民族心理是边疆社会稳定的深层因素。它在边疆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发展及其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具有朴素性、互动性、感染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中民族意识、民族认知、民族心态和宗教心理是影响边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不断关注边疆民族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意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民族认知,培育各民族一家人的民族感情,建立民族心理的疏导机制,才能更好地维护边疆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我国边疆社会问题治理中的府际合作是各级政府在转型期边疆社会问题凸显的形势下,把不同资源优势的政府组织有效统合成一个既分工又协作,以边疆社会问题治理为落脚点的治理模式。边疆社会问题的民族性、互动性、复杂性等特征决定了府际合作是边疆社会问题的最佳治理模式之一。目前,边疆社会问题治理中府际合作模式主要以传统的纵向和横向合作为主,并且这种传统的府际合作模式已然不能够适应边疆社会问题治理的需要。转型期边疆社会问题治理中府际合作应当从在中央政府设立指导协调机构、建立有效的合作协调保障机制、调整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变革压力型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新型政府合作意识这五个方面来进行优化转型,适应转型期边疆社会问题的形势发展,实现边疆社会问题的善治。  相似文献   

3.
佤族是一个极为重视伦理道德培育的民族,在佤族人际伦理、群己伦理、族际伦理、国家伦理等伦理生态中蕴含着深厚的社会伦理精神。这些社会伦理精神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民族地区平安社会建设、提升边疆治理水平、促进平安中国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边疆政治学主要是从边疆区域入手研究边疆政治制度和少数民族法制建设,研究周边国家关系与跨界民族问题。边疆地区社会整合作为中国社会整合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边疆地区社会结合为一个统一、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过程及结果。边疆地区社会存在突出问题和诸种困难。边疆地区的社会整合方略包括:意识形态整合,是边疆地区社会整合的导向性工具;利益整合,是边疆地区社会整合的基础;制度整合,是边疆地区社会整合的起点;组织整合,是边疆地区社会整合的根本保障;处理好民族问题,特别是跨界民族问题,是边疆地区社会整合的内在要求;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边疆地区社会整合的外在保证。  相似文献   

5.
民族心理与边疆社会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疆民族心理是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发展及其民族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它具有朴素性、互动性、感染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中民族意识、民族认知、民族心态和宗教心理对边疆社会稳定具有深层次的影响.因此关注边疆民族的心理承受能力,淡化民族自我意识,用正确的舆论引导民族认知,建立民族心理的疏导机制,才能维护边疆的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边疆是跨界民族区别于非跨界民族的地域象征,跨界民族是边疆动态社会属性的特殊代表符号。边疆的社会性受跨界民族因素影响,跨界民族的地域性亦和边疆关联。边疆的前沿地域特征与跨界民族互动内外的特点,必然要求两者在中国建构良性周边外交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赋予外交内涵,可谓之"边疆外交"。"亲诚惠容"的跨界民族关系互动是促进良性边疆外交建构的关键环节,良性边疆外交则是良性周边外交的具体展现。跨界民族与边疆外交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的天然互动逻辑关系,注定了良性边疆外交的建构离不开友好跨界民族关系的打造。  相似文献   

7.
边疆整合是通过国家整合力量来维护和巩固边疆以及增进边疆与内地间的整体性和一体化的过程。历史上王朝国家主要采取松散性和间接式的机制来维系"核心—边缘"的疆域格局。这种机制使得边疆整合程度较低,边疆形态具有了突出的异质性和碎片化特征。随着近代以后民族国家的构建,中国逐步形成了一个与主权体制、中华民族建设和统一性制度体系相适应的边疆类型。边疆架构总体上实现了由碎片化向整体性的转变,但从具体层面来看,这种转型并不彻底。在民族国家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全面展开的背景下,中国仍然面临着认同整合、社会整合、法治整合、族际整合和发展整合等多个维度的边疆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族学、人类学相关理论与民国新疆社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疆研究是民族学、人类学应用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内容。民族学的边政研究,对于新疆历史、文化、社会的考察,具有直接的场域和方法论意义,后者则将拓充前者的具体理论和内涵。民国时期的边疆考察对于现当代的边政研究,有着最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滇西北地区白、纳西、藏、回等民族商人在近代西南边疆社会转型重构过程中的活动为研究主线,对近代民族商人参与地方政治生活的演进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提炼。民族商人群体作为近代边疆社会重构过程中的重要参与群体,无论是以抗争求存还是以商谋权为表征,在地方政治生活的积极参与过程中,对近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转型都产生了特殊的冲击和影响,充分折射出他们身上具有边疆性与民族性融合交错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0.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乡村社会问题的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匪、种植鸦片和二流子是旧制度给陕甘宁边区乡村留下来的主要社会问题。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对乡村社会进行治理和整顿,长期以来困扰边区乡村的土匪问题、鸦片问题、二流子问题都解决了,使边区乡村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边区乡村社会问题治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乡村社会基层权力转换和重建的过程。这个过程顺利的完成,说明中共的政治权力沉降到乡村社会,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调控,而且为新中国成立后迅速解决乡村社会问题和重建乡村政治权力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金马朝鲜族村为个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散居地朝鲜族人口流动的特点,探究了朝鲜族散居人口流动的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朝鲜族社会变迁和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整统一的格局。新时代边疆地区社会治理工作,应当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来捍卫和保障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是国家规范化的区域治理,文化软实力是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的基石,是边疆治理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边疆地区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组织化程度极低,精神文明建设不到位,法治文明程度普遍不高。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法治举措是:动员边疆地区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加强边疆地区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论辽朝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契丹建国以后主要发生在内部的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是契丹族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对辽朝的政治进程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皇族耶律氏的分化是对契丹族部落联盟时期遗留下来的旧传统的有利冲击,也是对旧有的贵族政治格局的改造的过程.外族分子借助流动进入辽朝社会上层和统治核心,扩大了辽朝统治的社会基础.宫户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和社会地位的改善,是辽朝生产力水平提高和阶级关系得到改造的标志,也是辽朝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平民阶层的分化也同样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反映了在契丹族社会内部阶级对立,并日益走向尖锐化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卡尔·波普尔不仅是一位科学(自然科学)哲学家,而且是一位社会科学(技术)哲学家.波普尔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视角提出"逐步的社会工程"理论;从社会科学"有限理性"视角提出"社会技术"范畴,并把"社会技术"视为"政治的科学基础";从社会本体的主体际性视角分析了"社会技术"(社会工程)与"物理技术"(物理工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明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要求。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社会稳定直接关乎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讲,通过制度建设来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是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优良治理的最佳策略。制度体系因其结构特征和构成逻辑所显现的耦合效应、嵌套关系、吸纳能力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治理实践的现实需求,使其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之中。制度建设之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价值功用主要体现于:制度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而且可以形塑社会秩序基本样貌。也因此,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制度建构应该着眼于:以制度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凝聚政治信任、以制度资源推进认同整合、以制度吸纳促进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参与协同治理。这既是化解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性策略,也是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17.
试论回族社会宗教与世俗二合一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与发展中已将其烙印鲜明地打在了该民族的社会结构上,使之具有了一种宗教与世俗二合一的特征.其中,宗教即伊斯兰教主要代表着一种外来的结构因素;世俗则在相当程度上主要代表着一种中国本土的结构因素.回族社会宗教与世俗二合一的结构特征鲜明地体现在其社会组织与社会生活层面上.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二元社会分化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社会问题呈现由同质一元向异质多元转变的特点。城镇化不同阶段体现出来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不同,对城镇化各阶段的社会稳定问题也应采取不同的社会控制手段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关于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问题有所凸显,国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数量较少、增长缓慢、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越来越严峻,这是政府责任和社会公正的缺失,必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来解决好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安徽省社会学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学暨2010年学术年会上,以"中国乡村社会建设"为主题的学术研讨精彩纷呈。论坛上既有社会GDP等新概念亮相,也有对诸如社会政策、社会质量等概念深度而又全新的阐述;学者们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从不同维度去发现当前我国乡村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