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汉英翻译中模糊美磨蚀成因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文学作品的模糊美感在英译过程中多有磨蚀,因为中英文截然不同的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显得尤为突出.而"内倾"与"外倾"的民族心理原型、整体性与个体性的思维方式、"重模糊"与"喜确切"的审美意识,则是这一遗憾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语境下的汉英文学翻译承载着向世界介绍中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进而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特有功能。中国译者是实现汉英文学翻译特有功能的主体力量,这在全球化语境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实践中,中国译者可以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的策略来实现汉英文学翻译的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3.
语境因素是认知语用推理发生的条件,是认知语境的来源,是认知语境的补充。译者在翻译时不得不根据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情况,做必要的翻译补偿。  相似文献   

4.
文学翻译中的美学再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作品的个体性决定了其翻译文本必须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美与形式美。但是由于文化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民族之间的审美差异,这种“忠实”的翻译标准只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文学作品的翻译所涉及之问题,其中包括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审美分析及其翻译,语言表达的审美分析及其翻译等。进一步说明文学翻译是不同于非文学翻译的,它更多的是注重实现原文的审美功能,因而所适用的翻译方法及标准亦需译者再三斟酌,以求更好的再现原文——即对原文进行审美上的艺术再创造。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等效原则是中外译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现从英汉两民族在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物质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来说明等效原则在汉英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模糊性是文学翻译的客观属性,它体现在文学翻译的各个层面:从译者对原著的理解过程、转化过程以及读者对译文的评价过程都包含着模糊性。正确认识文学翻译的"模糊性"对指导文学翻译实践和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交流是翻译很重要的任务和目的之一,然而正是由于文化差异以及其他方面的种种原因,常常会导致翻译中文化元素的遗失或曲解.本文首先分析了翻译中造成文化元素遗失或曲解的种种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讨论分析了应对这种文化遗失或曲解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致性原则是确保英语语篇连贯的重要因素之一,汉英翻译中要使译文具备可读性,就要考虑译文在语法方面是否符合英语的一致性规范,只有主谓、结构、时态等方面一致,篇章才有连贯性与统一性可言。在此以学生译文为语料,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阐明汉英翻译中译文一致性对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美感功能,尤其对文学翻译,不同语言背后的艺术价值和美感功能的转换是其研究必不可少的对象.目前,已有学者把文学翻译与接受美学、比较美学、文艺美学和文化迁移美学这四类美学理论结合做了研究.本文就从这四个视角出发对我国文学翻译美学的发展做一梳理以明其流变,并因翻译的交际性和实践性提出了从交际美学和实践美学这两个新的美学视角研究文学翻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同语言本身的差异和特点,以及在众多翻译策略中的选取,造成了旅游翻译的过程中出现了文化成分的遗失和扭曲。本文旨在探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对于翻译方法的选取策略。  相似文献   

11.
传统翻译美学的理论根基薄弱,而符号学与翻译美学的联姻则可以弥补其不足,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关注语言的表征性、符号的逻辑结构、翻译标准的客观性以及符号学的包容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性地提出符号美学的三大原则,即标记性结构原则、弱隐含原则和意义的多项性原则,旨在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用以指导翻译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有别于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有着自己的特色。本文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指出: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虽然是文学翻译的理想语言,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从而使得译语不能完全等同于规范的汉语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为了促进各国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翻译过程中会出现必然的意义丢失与补偿,文化差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文章引用一些英汉、汉英翻译的实例,从词语、句子和篇章三个方面分析了翻译中意义的丢失和补偿手段.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翻译为了再现原作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应注重美学效果。从艺术美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文学翻译的美学效果,最后指出文学翻译要具有整体美效果。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译者在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上存在语言能力的不对称性,那么译者进行顺向翻译可能要比逆向翻译更容易取得成功。虽然顺向翻译是较为理想的翻译模式,但是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大量的逆向翻译活动。这些逆向翻译活动满足了翻译的实际需求,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翻译界应重视对逆向翻译的理论研究。汉英翻译人才的培养应重视顺向英汉翻译和逆向汉英翻译之间的差异,使逆向汉英翻译学习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双语水平,加强双文化意识,拓展百科知识,有意识地努力减少这种差异,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6.
日常话语中的模糊语翻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词义模糊、语义模糊两方面以多例证突显构成模糊语的原因和特征,并将模糊语的翻译和"翻译适应选择论"相结合,以"翻译适应选择论"的部分概观为理论框架,探索模糊语的翻译方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采取补偿手段填补流失的意蕴,使目的语读者与原语读者产生相同或相近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反映了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差异.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指示语运用上存在着差异,为使译入语读者易于理解,翻译中有时要进行指示语转换.本文结合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对比讨论汉译英中指示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时间的推移,一些在过去被认为是不可译的文本,现在都成为可译的了。并且可译性会随着各国之间的频繁接触而增加。因此,不可译性是相对的,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例证中、英文互译时的不可译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9.
论翻译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及其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古代佛经翻译和近代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经翻译不但影响了汉语言的词汇和文法,而且促成了中国文学新体—白话文体的产生,使中国文学注重形式上的布局与结构;近代外国文学的翻译发展了中国文学新的文学理念和新的创作手法,尤其是对当时的小说艺术形式的新变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翻译普遍性是与语言系统差异和译者个人偏好无关的翻译本身所固有的特点。翻译语料库的建立为翻译普遍性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目前有关翻译普遍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简略化、明晰化和规范化等方面,而且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译文的句法层面。从合句法的翻译策略出发,对汉译英过程中涉及合句法策略的情况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详细深入地研究了翻译普遍性之一——规范化在汉译英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对进一步深刻认识汉译英的本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