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曹延 《理论界》2011,(8):71-72
比例原则在法治社会已获得了广泛的认同,被台湾学者称之为行政法上的"帝王条款"。比例原则思想渊源于西方的正义、法治和人权观念,其基本内涵包括:适当性、必要性和成比例性,这三个方面具有逻辑结构上的层进关系,真正贯彻比例原则有助于依法治国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行政法之比例原则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景芳  郝雷  张青 《兰州学刊》2003,(2):97-98,106
比例原则是许多国家行政法上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学界通说认为 ,比例原则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三个子原则。行政法中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行使除了有法律依据这一前提外 ,行政主体还必须选择对人民侵害最小的方式进行。比例原则对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行政法角度看,服务型政府最大的特点是把风险预防作为行政行为的核心目标之一.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行政行为性质的变化、行政行为手段的创新三方面都能看出风险预防的重要地位.行政法基本原则亦在风险预防的目标下,产生了新的变化:法律保留原则在行为性质与行为方式两个向度上都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比例原则的主观化趋势,信赖保护原则在客体、范围、手段的拓展,正当程序原则中“正当”与“程序”之含义的变化,权责统一原则从主体到方式全方位的扩张.这些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变迁引领着行政法走向新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行政合理性原则的比较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与英国、德国及欧共体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比较 ,以及对滥用自由裁量权的分析 ,认为我国的行政合理性原则与英国的行政合理性原则、德国的比例原则并不相同 ,我国的行政合理性原则是一种从属于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行政法基本原则 ,具体包括平等对待、比例原则和正常判断等规则 ;滥用自由裁量权既可以构成违法 ,也可以构成显失公正 ;在司法审查中 ,对行政处罚以外的滥用自由裁量权应尽可能按违法来对待 ,对行政处罚的滥用自由裁量权应尽可能按显失公正来对待。本文在分析论证中采用了实证的方法 ,尽可能避免以假设的例子来说明一种主观见解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行政法基本原则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不同时代的行政法基本原则既有共性 ,也有差别。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既有对国外(包括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借鉴 ,也有我国行政法自身的特色。新世纪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既有对上世纪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继承 ,也有新世纪的新发展。在新世纪 ,我国行政法的实体性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依法行政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越权无效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和比例原则 ;行政法的程序性基本原则主要包括正当法律程序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正原则、行政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6.
行政法上的平等原则是宪法平等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延伸与具体化,它有助于实现行政活动的公正与公平,强化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提升行政效能.行政法上平等原则的现代转向理论,不仅丰富了行政法上的平等原则,而且还对我国权力机关的执法活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行政法原则贯穿于全部行政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的运作。政府公共警告作为一种新型行政行为亦无法摆脱行政法原则的映射效果。政府公共警告的实际运行应遵循合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准确性原则、及时性原则、行政应急原则等法律原则之要求。只有在全面反映行政法原则的前提下,政府公共警告决策才更具有情境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私法理念对现代行政法产生的影响包括:私权神圣理念所蕴含的权利保护思想在依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等现代行政法基本原则中的延伸;人格平等理念所内含的平等精神延伸为现代行政法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平等;契约自由理念延伸为现代行政法中的自由意志及其限制.  相似文献   

9.
行政效益原则契合行政法的内在要求,并且行政效益原则是行政法原则的根本要义之一。国家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其价值追求是实现社会的整体效益最大化。作为三大部门法,刑法、民法、行政法之一的行政法原则的法源性地位,在现行的我国行政法体系中虽未得到明确,但在我国现行宪法、行政法、行政法规中,多处牵涉到行政效益,有的行政法规甚至直接提到行政效益原则。具体来讲,行政法效益原则的内容,包括明确分工原则、评估绩效原则、行政裁量原则、裁量公正原则、注重教化原则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旭斌 《学术论坛》2006,2(10):117-121
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法上的确立并发挥作用,是法安定性原则与依法行政原则、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权衡的结果,其目的在于维护法律秩序的安定性和保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信赖保护原则应贯穿于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但我国目前仅在《行政许可法》中规定了信赖保护原则,不仅适用范围过窄,而且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对此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将信赖保护原则确立为行政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以推动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建筑许可是行政许可的一种,在监督、管理和规范建筑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建筑许可的概念入手,主要介绍了建筑许可的特征、作用、原则及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2.
在裁量空间许可的范围内,为了实现行政目的,行政机关可能会倾向于运用一切可能手段,并会冠以创新之名。不当联结禁止原则要求行政目的和手段之间必须要有实质、合理的内在联结,并从多维度展开对行政管理创新的内容规制。在现代法治社会,对手段价值的尊重要优先于对目的价值的尊重,若创新的手段违反了不当联结禁止原则,即使目的正当,创新也不符合法治的要求。由于我国对该原则尚未有实定法的规定,在进行司法审查时可以把对该原则的违反归人滥用职权的范畴,为了更好的发挥该原则裁判基准的作用,可以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在实定法中把其明确化。  相似文献   

13.
桂萍 《学术探索》2014,(6):47-50
这些年延迟退休政策一直在我国饱受争议。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延退政策的推行是大势所趋。但是,从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来看,我国目前并不适合立即推行延退政策。延退政策是一个需要科学研究、综合考量、审慎推行的公共政策。在如此重大的行政决策制定与推行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从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出发,认真考量延退政策的正当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行政行为效力体系理论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行为效力理论研究是行政法学领域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学术界对于行政行为效力基本概念的理解及理论术语的运用仍存在较大分歧,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概念体系.我们认为,行政行为效力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有理论自身的自洽性,而且要能够揭示行政行为效力的本质属性,体现行政管理的特色.就行政决定的效力内容体系而言,可划分为存续力、既决力和实现力;行政决定的效力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15.
关健英 《北方论丛》2004,(3):117-120
先秦法家的"法治",虽然在字面上与现代意义的"法治"别无二致,但从实质上来看,"以法治国"不但与真正的法治精神相去甚远,甚至完全是背道而驰.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先秦法家的"以法治国"是与德治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通过分析"以法治国"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出先秦法家"以法治国"的"法治"从来都为人治主义所主宰,是人治的法治,专制的法治.  相似文献   

16.
论电子商务法的功能等同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电子商务法功能等同原则基本内涵的剖析以及国际国内电子商务法对功能等同原则的体现,阐述了为什么只有电子商务法领域才有功能等同原则、功能等同原则是如何与其它原则一同构成电子商务法基本原则体系的、功能等同原则对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什么指导意义,并最终得出功能等同原则不应该长久地作为电子商务法的基本原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上体现为《行政许可法》第8条和第69条,自2000年在行政许可法中确立,该原则不断完善并广泛应用于司法实践,在限制公权力上有着显著效果。但是作为在20世纪初逐步在我国行政法领域兴起的原则,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司法运用中都需要完善和进步。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司法实践中信赖保护原则在适用框架上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冲突问题以及该原则的适用缺乏程序性保护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执政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执政观是发展至上的执政内涵发展观、人本为纲的执政本质充实观、从严治党的执政原则提升观、民主执政的执政方位设计观的高度统一。重温并深入探讨邓小平的执政观思想,对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行政法的公法性质,一定层次的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构成了行政法的基础.从利益分析的角度来看,行政法的价值应定位于公益--私益论,即行政法的价值定位是发展公共利益基础上充分保护和促进私人利益.  相似文献   

20.
公共利益,是行政法的一个目的性原则,它在行政管理的“法律—政府(行政)”模式中对法律的权威性与行政的合理性起着架构作用,使行政具有权威性、开放性和合理性相统一的特征。作为一个目的性原则,公共利益应当具有特定的法律内涵和外延,同时也应当具有适当的行政管理方式和法律救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