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郎菁 《唐都学刊》2010,26(3):83-87
根据陕西方志、《登科记考》和近年出版的有关状元研究专著等资料进行比对查考,历代陕西状元计有21人,包括现籍陕西或祖籍陕西的状元,但不含居地在陕的4位李氏宗室子弟。从总数看,陕西状元不比号称状元大省的江浙地区,但在唐代,可考的陕西状元数量是位列前茅的,且陕西状元或政绩卓著,或才华出众,大多史册有载,作为陕西人物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值得进一步挖掘、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万生更 《社科纵横》2012,(5):97-100
陕西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主的陕西共产党人和广大军民在陕西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优秀品质、思想作风和精神风貌。陕西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特殊的地域性,是重要的陕西地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我校历史系副教授李柏禄同志参加编写的两本历史教材《中国近代史》和《陕西历史》已相继面世,在院校中使用。《陕西历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10月出版,是初级中学历史课的乡土教材,向陕西的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解陕西,振兴陕西”的爱国主义教育。(此书“现代陕西”部分,似乎贯彻改革意识方面有所欠缺)。《中国近代史》由西北大学出版社于1988年3月出版,有九院校  相似文献   

4.
在向近代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关中书院改建为师范学堂,其名称有三种不同的表述:关中大学堂、陕西第一师范学堂、陕西师范学院。笔者翻检史籍、梳理资料后,认定:首先,没有“关中书院改为关中大学堂”一说;其次,《续修陕西省通志稿》记载的关中书院改建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的事件,可能是将民国时期的“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清末的“陕西师范学堂”混淆,因此,误把光绪二十九年由关中书院改建的陕西唯一一所师范学堂称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因此,关中书院改建的师范学堂应名为“陕西师范学堂”。在改建时间方面,笔者认定陕西师范学堂的设立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该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陕西古代教育史研究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世民  郝雁丽 《唐都学刊》2004,20(1):154-158
陕西古代教育史研究 ,对于发掘和继承我省古代灿烂的教育遗产与资源 ,丰富与完善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的内容与体系 ,构建陕西古代教育史学科的理论框架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价值。因此 ,在理论思维和认识方法上 ,科学而准确地理解与把握陕西古代教育志与陕西古代教育史、陕西古代教育地方教育史与中国古代教育通史、陕西古代的中央官学与地方教育之间的脉承关系及其学术追求 ,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6.
李立 《唐都学刊》2012,28(5):50-53
长期以来,陕西当代小说研究中的"城""乡"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遮蔽了城市化这一动态进程与陕西当代小说创作的现实联系,使得当下陕西小说创作呈现出"断代"、"滞后"等因视角偏差而造成的表象危机,基于此,要想实现陕西当代小说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就应尊重城市化进程与陕西小说创作的多重、互动联系,并在地域文学精神整合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化进程中陕西当代小说研究范式的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7.
清修陕西地方志是陕西乃至全国旧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质量上乘的佳作,这些名志大多出自学者名流之手。乾隆年间毕沅抚陕,主持并倡导修志,掀起了学者名流参与陕西方志修纂的高潮,此风气一直沿及嘉道时期。学者名流的学术经历、学术思想及修志主张在方志中均有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陕西方志的质量和学术价值,对当时及以后的陕西方志修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在陕西的活动,是其一生政治生活的缩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述评了冯玉祥1914年至1930年间在陕西几次活动的情况,及其对陕西各方面建设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万生更 《社科纵横》2010,25(1):146-148
陕西历史上曾出现过汉唐盛世的辉煌,但现在仍属于中国西部地区的后发展省份,在社会发展中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利益分化及占有的现实,对陕西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产生了一定的消解作用。文化认同有利于提高陕西文化的软实力,有利于消弭社会阶层的裂隙,实现陕西和谐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得天独厚的人文与地理环境造就了古老而灿烂的三秦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陕西民间习俗。从语言方面来看,陕西方言保留了很多的古语成分。本文从调查陕西方言入手,挖掘出既反映当今陕西民俗又见于古典文学作品的词语数条。这些材料不但可直接为方言学、民俗学的研究服务,同时也可以为我们了解、考察或研究汉民族的古文化环境、文化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及扩散等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